浅析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2017-07-20 14:14高健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河南民办高校

高健

【摘要】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集中反映了高校对所培养的人才在体育知识结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优化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要始终以新《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为依据,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以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为目标,还要能适应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河南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一、优化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要与大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接轨,要为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体育对他们在校时学习的知识、技能进一步发挥,更好的做到健身、娱乐休闲,以体育为媒介与他人交往,与社会接轨。

二、加强民办高校师资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教师是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教学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传统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一线教师教学技能仅局限在几个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必须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要对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还要加强自身对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运动项目技能,加强校内外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学习,从而使教师自身在教学思想上、教学理论上、教学方法上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确保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改进民办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妥当已经成为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到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因此要切实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及运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充分利用和开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大部分学生对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及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河南省民办高校配套的场馆设施、器械配备的不足,使得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因此,加大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的利用和开发,将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对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及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再加工

部分民办高校开设的竞技运动项目不是都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由于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对参与锻炼者的体能要求较高,从而使部分学生对其望而却步。如果能对一些项目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使学生能够适应加工改造后的练习过程,并且有利于學生健身、健心、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何乐而不为?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中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河南的民族风俗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需要结合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2)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体育资源,满足学生健身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性、休闲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已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现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他们是时尚的主力军,对于时尚体育运动的内容他们更不会错过。然而河南省民办高校面临着体育场馆、器械设施的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对时尚体育热爱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网络等资源对学生时尚体育运动的需求加以满足,也可以利用有限的财力对校外体育场馆、器械设施加以利用,满足学生的需求。

(3)有效发挥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者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公共体育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者,体育教师最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体能、技能、体育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体育课程。因此,教师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者应积极转换角色,时刻树立体育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河南省民办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任课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占有很大比重,且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考核评价方式并不满意。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变化与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更注重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运动能力、运动水平及个性的平台,鼓励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将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态度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去。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四、重视公共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传授

公共体育课程不仅有实践课的内容,还包括理论方面的内容。2002年的新《纲要》明确规定公共体育课程理论课时数不得少于课时总数的10%。可见公共体育课程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同等重要。为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无固定时间的理论报告讲座形式进行理论内容的讲授,学生每学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告内容,以记录理论报告内容和书面作业的形式为依据,这样既能不影响公共体育课程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传授,又能确保公共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五、探索出符合河南省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河南省民办高校应从实际、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断改革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并建立起切实可行、适应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道路、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喜欢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发、自律、自主的进行学习,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利用快乐体育模式的引导,加深学生们对公共体育课程的理解和感触,提高学生自由享受体育乐趣的能力。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社会体育需求出发,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最根本的公共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达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及2002年的新《纲要》,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时代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体育锻炼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体育观,与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接轨,逐步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状态下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展示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结合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1

[2]宋振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3]李振斌,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

[4]贾丽萍,豆文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实施办法[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5]陈琳.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6]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7]李玉芬.与定向运动相融合的高校田径选项课改革研究——以华南地区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8]辛锋,侯艳.山西省高校田径运动会向体育节转变的可行性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河南民办高校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