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对很多人来说有点“措手不及”:我们从小受到的关于抗战时间的教育就是“八年抗战”,它已是自然而然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如常识般存在,怎么忽然就变了呢?这其中的背景是怎样的,网友们又会对此有何看法呢?
结束了有分歧的历史纷争
近年来,围绕抗战是“八年”还是“十四年”,中国史学界早已展开过相当规模的讨论。
“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计算,此时被认为是“局部抗战”;而“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计算,从此被认为是“全面抗战”阶段。
而二者究竟哪个应被认定为中国抗战史的开端,其分歧有着历史渊源。在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曾在《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中说:“我们的抗战……在黑暗和绝望的时期中,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实现。”而与此同时,在當年4月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则有不同提法。毛泽东虽也在讲述抗战时提到过“八年之久”“八年来”等,但定义的起始点却有所不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而“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在20世纪50年代也得到过承认,东北书店曾出版过《十四年抗战史》。而今,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一书中有表述认为:“实质上,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早在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就说:“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在开篇提出:“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站在了更全面的历史高度
由此可见,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各级各类教材,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一事,背后实际有充分的历史理论依据。自该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后,为解答普通网民们的困惑,多家媒体跟进报道。
如《新京报》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称采访了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对于从教材修改开始纠正这一概念,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在《人民日报》的微信文章下,网友“Raymond”留言认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站在了更高的高度。”
激发了更广泛的爱国情怀
此次教材修改所引起的讨论,并不仅仅限于在教育层面,更是广泛激起了网民们的爱国情怀。正如“澎湃新闻”等新媒体就此事发表的文章中称:“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赤!”
在网民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相关部门也积极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就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强调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而具体针对由1937年提前到1931年的时间节点,有很大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一改动特别体现出了对在“九一八事变”后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尤其是对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们的肯定。例如网友“寒门”就激动地表示,此一事件,“令多年的呼吁终于成为现实。向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致以最高敬意!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你们是抗日的先锋,有了你们的精神传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将一代又一代发扬光大!壮哉,中国东北抗日联军!”
事实上,对于东北的抗日英雄们,国家从未忘记。
1949年,在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明确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2015年“九三阅兵”时,在阅兵队伍中即有名为“东北抗联”英模部队的方队。当时的介绍词是这样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的抗日武装。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他们14年周旋苦战,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永垂史册。”
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所说:“我们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可以说,此次由教科书改动引发的网民热议,既是落实抗战研究成果的举动,也是给予这段抗战史以承认与尊重;既提供了一次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机会,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情,更是为未来一代人正确认识历史奠定了基础。
(摘自《时代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