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探析

2017-07-20 17:57张伟华孙文娟
科教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思政教育培育

张伟华 孙文娟

摘要 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是珍贵的财富,是我国国民精神的体现,其能够推动个体成长进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培养与发扬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版块,其是体系化的,必须从文化、教育、体制等多层面着手,让政府、社会、个体融汇成一个整体方可实现。

关键词 大学 思政教育 大国工匠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IO.16400/j.cnki.kjdks.2017.05.043

工匠精神是在手工业的兴盛的情况下诞生的,源远流长,是我国文明的瑰宝,是我国精神的支柱。伴随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与手工领域功能的弱化,工匠精神正在逐渐遗失。但是,这种精神与当今时代并非是格格不入的,相反地,其对我国中国梦的实现、个体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所蕴含的敬业精神、实践理念、师道理念等,是珍贵的理念资源,在我国各领域的运用频率较为频繁。在思政教育理念下讨论该命题,能够培养与发扬工匠精神。

1培养大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的意义

1.1大国工匠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合理价值观与职业观的指导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在职业观的成型过程中极为关键,映射了就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行为,与其人生观关系密切。“大国工匠精神”包含“职业心态、敬业态度与人文素质”,这与塑造大学生品性的思政课有着极密切的关系。高校思政课开设的初衷是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在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课的新任务。

1.2大国工匠精神是个体进步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衡量标准

大国工匠精神与大学生以后就业是联系密切的,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参照物。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大学生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并且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也有着一定影响。在培育大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阶段,能够让大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应届生就业领域,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类硬性指标是不可或缺的。走入职业领域的大学生应明确,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与优良的职业素质,与自身的人文素质类似,是职业发展的基础。

1.3大国工匠精神是大学本身进步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指导精神

大多数公司对大学应届生的职业素养的基础类需求是:除开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兼备人文素质,当中职责感最为企业所看重。领导层的观点是,经验、学识与技能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然而大学生的品德等人文素养是大学生在学校中就应该有的。所以,大学在倡导提升学生业务水准的阶段,也极为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品德的培育。

而强化大学生就业基本素质也是大学所要求的,其与大学的进步息息相关。应届生在企业中的认同度映射了大学的办学水准,这需要大学以企业需求为引导,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其在职场中能够立足,为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奠定基础。

2大学思政教育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

对工匠精神必须包括涵义、层级的解析,并且也应注重对其特点的归纳与贯彻。而从大学思政教育理性培养的视角来说,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版块中,应包含专业特征、职业特征、人文特征三大特征。

2.1思政教育需要致力于培育两类理性的能力

思政教育的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学说,该学说通过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来进行阐述。其一,在方法论层面,应强调实际操作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性,让研习、改善技术阶段,让操控流程更为可靠、准确,发挥最大的效能。

其二,在价值论方面,应注意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性。技术理性的使用并非单纯地灌输技能,还包含在技术使用阶段的全部社会流程。思政教育应使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方法论”与“价值论”的视角,来健全大学思政教育系统,并完成指导与评价,将两类理性融于整个教育流程,让学生意识到有着专心、谨慎等职业精神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进而形成工匠精神。

其三,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专业性。技术理性是对技术准则的应用,也是技术对时代的反省,其实际操作流程是意识形态教育与探究的流程。其一,应在思政教育阶段,重视技术的使用、技术的发展、技术商品的投用是不是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符。其二,在思政教育阶段,寻求社会状态中的真善美。科技为人类所用,映射了人类对美满未来的热切期盼,让学生去追寻美好的事物,进而让工匠精神的专业属性得以凸显是极为重要的。

2.2思政教育需要利用两类理性的功效,凸显工匠精神中的职业性

其一,在思政课堂上,利用两类理性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加强职业理念。科技的进步映射了人类生活品位的提升,科技在此方面呈现出了自身的价值。迎合他人即外部价值,而迎合自身就是内部价值。从该方面解读技术职业,工匠不纯粹是劳动人,也是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这样,其社会地位会提高。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体现了人的外部价值与内部价值,在实际操作阶段,解析归纳两类理性培养的功效,有助于学生对工匠精神、工匠理论的认可感,进而形成职业素养。

其二,在思政教育的诱导下,利用两类理性培养有着独立人格的工匠,强化职业归属感。思政教育诱导学生解读何种科技的发展才能够为民众带去福祉。很明显,只有与社会进步定律相吻合的科技创新才能够带来幸福感,才能够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而通过两类理性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观,诱导学生在揭露科技定律阶段,解读人类的道德源动力与道德行为,让科技的进步始终以“善”的伦理目标来实现,进而让工匠精神得以凸显。

2.3思政教育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系统中将理性转变为理论,凸显工匠的人文性

(1)应凸显两类理性,分层级培养人文性。专业课学习是为了化解实际的技术难题,而思政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文素质。

首先,在教科书系统转变成教学系统的阶段,应关注科技理性向精神生活的转变。教科书应具备完善的理论与逻辑知识,让抽象的理论以具象的实例模式灌输给学生,此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技术理性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怎样利用技术理性的文字阐释涵义,让晦涩的理论变成具象化的实例,让学生的技术理性成功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命题。

其次,在理论系统转换为信仰系统阶段,应关注价值理想向分享幸福理想的转换。理论系统倡导对已有理论的解读,信仰系统看重的却是未来。在初次转化阶段,学生接纳了技术理性,而在第二次转换中则要引导学生反省,让学生在终极关怀中获得幸福感。

再次,在教科书理论向教学生活化实践的转换阶段,应体现两类理性的一致性,并完成技术创新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整个过程,而生活并非一成不變的,其提倡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让生活的目标与学习科技的目标相统一,进而形成技术创新的意愿。

(2)教学模式应体现两类理性的本质属性、分层级体现人文性。

首先,思辨理论的使用。思辨体现了两类理性,思政教育应注意思辨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精神世界的构造阶段,利用思辨学说来化解对应的技术难题。

其次,技术的解蔽。技术难题不能无目的性地解决,学生应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中找到人的主体性与技术使用的可靠性。思政教育以正确的三观与社会进步的定律来解蔽技术,让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幸福感。

再次,经验的验证。思政教育通过实际经验,完成对晦涩理论的解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搭建了“沟通”的媒介,让技术研习与理性互为参照,让创新能够完成。所以,思政教育在教学版块的规划、教学实例的抉择与教学语言的表述阶段,都要注意思辨性,使用方法论。

(3)教学系统需要参考理性需求,分时段凸显人文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实践。在思政教育阶段,其体现了两类理性,解读技术行为对政治环境、个体信仰与社会管理的作用,构建人文素质。其次,在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应将理性转变成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将理论系统转换为素养系统、情感系统,让人文素质精神能够成型。再次,在实际操作教学中,参考两类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人文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教学,在大学思政教学中不可取代,是指将全部理论,包含思政教学与专业课融合,有着学科交叉的特征。

3结束语

综上,大学思政教育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着眼于未来教育兴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实现中国梦、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倡导创新,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对我国现阶段的建设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思政教育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大国工匠”张翼飞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