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王建超
摘 要:影视武术是夸张化的武术,是现实武术的艺术化,其借助电影和电视极大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影视武术的过度夸张又使观众对现实中的武术产生质疑,进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文章详细阐述了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观众正确认识影视武术,合理欣赏影视武术。
关键词:影视武术 武术 艺术 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13—02
1 前言
影视武术是20世纪80年代广泛兴起的一种崭新艺术形式,以电影《少林寺》为代表的武术片像一股滚滚的热浪席卷之全球。随之,以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出现的功夫片像雨后春笋一般,在电影、电视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世界各族人民通过影视武术了解了中国功夫并深深爱上中国功夫,更有许多外国朋友远赴中国親自体验武术的魅力。
2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武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淳厚迷人的东方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而影视武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武术形态,理应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1]影视武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风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影视乃至整个世界影视话语表达的多种可能,借助夸张、虚拟的直观武术动作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影响受众的内心品质和行为,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影视武术的特点是银幕表演艺术,其主要魅力在于把现实中的武术作为自身进行虚构的要素,生活中的武术只是影视武术进行虚构的要素,是影视武术的原生材料而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高于现实。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不可调和,使得影视武术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影视武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术原有的面貌,与现实中的武术出现了偏差,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就全盘否定其对武术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1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影视武术是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与武术的联姻,通过武打片着重宣传武术文化和武德修养,促进武术的普及和传承。影视武术的价值功能就是为电影和电视贡献了一个新的艺术题材和品种,使人民大众在闲暇观看时,不仅能够受到武侠人物仁、义、礼、智、信、忠、孝、勇、节等优秀民族传统美德和思想教育,而且能够欣赏到武术被夸张以后所表现出来的超人格斗技巧。[2]影视武术是一种夸张的武术,它的传播理念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武术、认识武术、不断扩大武术的影响,进而促进武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传播。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到,经声、光、电的渲染和特技加工的影视武术得到了质的飞跃。不仅在视、听觉上给受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而且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自武打片《少林寺》上映后,相继推出了《武松》《武林志》等武术影片,使武术界声威大震,后来地方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掀起了全国习武热潮,这与电影艺术强大而独特的渲染作用有相当大的关系[3]。
2.2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消极作用
马克思的矛盾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影视武术也不例外,在积极作用的背后必然存在消极影响的一面。影视武术的过分夸张给伴随中华文明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的中华武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现实中的武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引起受众对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和影视中的虚拟武术表示质疑。非武术锻炼者认为人为的武术是花拳绣腿,没有真功夫,而武术界对影视武术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影视武术”所展现的武术技术是故弄玄虚、过度夸张、纯粹是胡说八道。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的艺术都在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和适应它的接受群体,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她们、认同她们。但是新形式又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该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给该事物带来某些负面影响。港台武打片的宣传给武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影片所展示和描写的也是武术各门各派的传统套路及练习功法和技击方式,并带有浓厚的宗派、门户等思想和理论。在这种宣传和影响下,大多数外国人心目中,中国功夫并非等于武术,逐渐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使武术的整体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国外难有市场,严重阻碍了武术在世界上的正确发展[4]。据悉,美国某城市原有20多家中国武馆,武打片最热的时候曾一度暴涨到数百家,但没过多久,很多人见到真正的武术与影视上不是一回事,与期望值相差过远,纷纷离去,结果原来20多家武馆也没能保住,只剩10来家在维持。甚至在国内,武术业余班也由开班的几百人凝缩为个位数。当然,这并不全是影视武术给受众造成心理上落差的原因,也有武术自身的原因。
影视武术除了可能造成人们认识武术的偏差,造成人们获取信息时的心理误区外,某些暴力场面还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播出的一些动作片,如《卧虎藏龙》《英雄》《无极》《神雕侠侣》《功夫之王》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高人一亮相,飞来飞去、电闪雷鸣,地动海啸,增强了可视性。观赏性增加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必然随之增强。有的人看了这样的功夫片,迷信其中的超人表现,于是投师学艺,结果却是望尘莫及,失望而归。于是,转而否定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武术,彻底不学了,不练了。这就是影视武术夸大武术的消极影响,在青少年中尤为多见。影视武术是银幕表演艺术,是武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穿插于剧中情节的程式化打斗[5]。影视武术主要依据影视武打蒙太奇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优秀的武打动作设计不仅需要武术指导和摄影师的得力配合,而且需要全剧武打动作蒙太奇策划作者的精心策划。剧情中为了表现人物的超长武功和高难度惊险特技动作,充分利用缓慢蒙太奇和快速蒙太奇以及镜头的利用和处理等高科技特技手段,如使用道具、电脑、动效音响、升降机、轨道车、空中吊车、热气球、腾空旋转、钢丝牵拉、弹簧跳板、蹦床翻腾以及烟火、炸点、直升飞机、汽车以及必要的保护设施等和镜头组合、剪辑、加工变化等艺术手段,夸大地表现人物的特殊能力,想方设法打气势、打悬念、打高潮,少打过程多打结果。所谓影视武打蒙太奇就是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及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武打动作镜头合乎逻辑并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的印象和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清晰地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技法,即武打设计或动作导演的指导程序[6]。
參考文献:
[1]刘梦溪.大师与传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1.
[2]曾于久.肖红征.武术概念分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
[3]于春岭.20世纪80年代形成“武术热”的原因[J].体育学刊.2001(9).
[4]刘 鹏.试析世界武术发展的现状[J].济宁师专学报,1999.6.
[5]曹庆华.试论武舞、武戏、武打与武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3).
[6]陈 墨.刀光侠影蒙太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7]蔡 闯.武打片往哪儿打[J].中华武术, 2000(6).
The Influence of Film and TVs Wushu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Zhou Mei1 Wang Jianchao2(1.P.E.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n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n 010021,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China)
Abstract:The Film and TVs Wushu is exaggerated Wushu, it is the art development of real Wushu. It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 excessive exaggeration of the Film and TVs Wushu also makes the audience question the real Wushu, which ob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Film and TVs Wushu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o guide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Film and TVs Wushu correctly and reasonably appreciate the Film and TVs Wushu.
Keywords:Film and TVs Wushu Wushu art mo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