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杨佩君+郑洁皎+姜从玉+周哲
摘 要 康复医学引入我国已40余年,为大量残障患者提供了康复医疗服务,但现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新的形势下,康复医学的发展需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上海地区作为改革、发展的前哨阵地,需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而发展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地区在“十二五”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来构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3-0003-06
Construc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ervice system in Shanghai by differentiating levels and phases*
WU Yi1**, YANG Peijun2, ZHENG Jiejiao3, JIANG Congyu1, ZHOU Zhe4(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anghai Quality Control Center of Rehabilitation, Shanghai 200025, China; 3.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dong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4.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 First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s been initiat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40 years, which has provid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for a large number of disabled patient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habilitation system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layout and structure, coordinate the regional rehabilit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gradually build a multi-leveled and multi-phas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t is also need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health care reform for Shanghai area, the first st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Therefore, a series of innovative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build three-levele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ervice network and som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during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in Shanghai.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ystem construc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康復医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至今已逾40余年。1989年卫生部首次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院分级管理的轨道[1];1996年卫生部根据康复医学的特点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为推动康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卫生部后又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如2010年的《关于将部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2011年修订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卫生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到应“防、治、康”结合,共发展、齐并进。2011年7月,《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2]。2012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这是卫生部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康复医疗管理与发展的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目前康复医疗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是推动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2013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投入,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
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使康复医学的学科内涵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于2015年初撰文指出:未来康复医学除致力于功能障碍者的功能康复外,还需关注各种健康问题,如老龄、妇女围产期、儿童发育迟滞、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状态、营养异常状态和成瘾状态等;康复医学学科将涉及医疗全程,即急性期、亚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并将从整体医学的角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看患者”而不是看病,同时其工作内容也将不仅与医学关联,还与工学(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人体工学和材料学等)以及人文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和心理学等)关联;康复医学的新分支和新领域必然诞生[5]。
1 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工作原则
当前,在上海地区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工作有3个有利条件:一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康复医疗服务,200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均对发展康复医疗提出了要求;二是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康复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三是公立医院改革为发展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措施,调整本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通过新建、优化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物价、医保、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相互配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醫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进行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市卫生局起了关键性的领导作用。2011年9月上海市卫生局印发了《上海市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定期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会议。上海市卫生局希望通过统筹上海地区的康复医疗资源,加强与区域内二级医疗机构、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希望通过选择徐汇、静安、宝山、松江4区作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区域,形成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各项政策的确立以及既往经验的积累使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2 上海地区全面发展康复医疗机构,构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晓伟指出:“十二五”期间康复医学发展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明确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科学规划,分工协作,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以下12个方面展开,并在此12个方面的工作中作了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取得一定成果,体现出明显的上海特色。
2.1 创新1:探索建立区域性康复医疗服务联合体,明确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具有上海特色的“3+2+1”模式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指,以一家三级医院为龙头,纵向整合区域内的若干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一个紧密型联合体。其主要优势在于:一是有利于发挥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面辐射和支持效应;二是有利于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的信任度;三是有利于保障医疗服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6]。
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例,其在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后续项目课题和实施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总中心,下设有华山医院东、北院康复分中心和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康复分中心等7个分中心,同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浦东、宝山、静安、杨浦、闸北和长宁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护理院、养老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建立稳定、密切合作关系的联合体,逐步建立了分层级、分阶段的从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总中心到二级分中心、再到覆盖上海市多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了“治疗—康复—社区和家庭”的紧密型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形成了区域化网络管理的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目前,上海已形成多家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总中心的区域化网络管理的康复医疗服务机构。
上海也在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上海市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7]中提出:居民与“1+1+1”医疗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1家区级医院和1家市级医院]组合签约,形成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制度,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2.2 创新2:鼓励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约有54万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但目前上海的康复病床供需比却悬殊至1∶60。为解决此矛盾、盘活存量资源,《上海市“十二五”期间(2013—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8]中指出: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完善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实行急、慢病分治,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上海在“新医改”过程中启动了二级医院转型计划,鼓励一批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通过现有机构转型和增设康复医院等方式,确保每个区(县)新增不低于200张康复床位,整体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床位数达到1 500张以上。
2012年5月,上海市卫生局会同物价局、医保办、财政局、人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本市部分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功能转型的指导意见(试行)》。目前上海已有6家医疗机构整体或是部分功能转型为康复医院。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327家医疗机构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其中综合医院104家、康复专科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家。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杨浦区分中心是全国范围内由二级医院整体转型成立的第一家康复专科医院,已更名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后者是以疾病诊疗及康复为特点的一体化医院,核定床位440张,实际开发床位500张,承担康复专科医院的功能和主要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2.3 创新3: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国外经验表明,合理的分级医疗体系及通畅的双向转诊制度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的关键。双向转诊制度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设立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疗制度,其以分级诊疗为基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与功能,确保医疗资源被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
2013年4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标准(试行)的通知》[9],明确了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的具体转诊标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委托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制定了“3+2+1”医疗机构转诊模式的出、入院标准,在静安、徐汇、宝山和松江4个试点区和部分试点医院率先执行,以期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内医疗联合体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康复医学科对口服务网络、加强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和探索分级、分类医保制度等措施,建立康复患者的合理流动机制;探索建立转诊支持系统、转诊规范及流程、定期随访、协诊和开辟转诊绿色通道等制度,逐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2.4 创新4: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2.4.1 建立和完善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管理工作
为了推动上海地区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并尽快使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完善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2002年初上海市成立了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该中心目前挂靠瑞金医院,由杨佩君教授任主任,其专家委员会有16名成员,皆是各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主任,其中来自三级医院的有11名、二级医院的有2名、康复医院的有3名。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自成立至今已开展现场实地质量控制督查工作1 626次,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康复治疗的质量控制检查。截至2013年末,全市17个区(县)中已有14个区(县)成立了康复治疗质量控制小组,形成了全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网络,并共开展了现场实地督查工作1 544次,基本做到了康复治疗质量控制的全市覆盖。
目前,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在制定上海地区《康复医学科门诊、住院病历和治疗记录单书写规范》。按现病历书写要求,通过严格的病史质量控制管理,上海各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病历合格率已从55%提高到90%以上,达到了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指南》的要求。随着质量控制督查内涵不断提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成绩不断提高,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已在全市50个质量控制中心评比中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质量控制中心。
2.4.2 建立规范的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院内会诊制度
通过建立规范的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院内会诊制度,可使患者尽早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更快地改善相关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目前,上海地区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会对其他科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这些科室包括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呼吸科、ICU、老年医学科和胸外科等。对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康復介入治疗的指征为: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无严重感染,无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无未固定骨折、无未控制肿瘤、无精神病发作;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以及疼痛(肿瘤性疼痛除外)等各种功能障碍情况。临床医师遇到这些患者时会及时邀请康复医学科的康复医师会诊,并根据会诊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安排康复治疗师到患者床边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上海市已实现了全部三级医院康复医疗服务的早期介入,与其他科室分工协作,提高医疗治疗效果。
2.5 创新5:引入国际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为提高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质量,相关康复医疗服务联合体相继引入了国际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期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例如,2010年4月华山医院获得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I)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JCI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标志着该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康复医疗服务在JCI认证的评审和复评审过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14年6月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获得了国际康复医院认证委员会(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 CARF)的认证,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这些国际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引入和实施为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6 创新6:创新性地加快康复医疗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学科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2.6.1 建立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及治疗师的规范化培训制度
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省(市)之一。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康复医学专业组长单位,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组织上海市康复医学专家制定了“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和“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专科医师培训细则”,并开展了规范化的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上海市先后设立了11家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5年共培训康复住院医师120余名。2014年上海市5家综合医院中共有9名医师开始接受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今后上海市住院医师的培训模式是“5+3+3”,即5年本科毕业、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符合条件的,通过答辩可获得医学硕士学位)、3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符合条件的,通过答辩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经过这种模式培训,住院医师可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卫生部康复治疗人员培训项目的通知》,上海市卫生局指定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和华东医院为培训基地,并制定了“上海市康复治疗培训基地细则”和“上海市康复治疗师培训细则”,实施对在岗的康复治疗师(士)分期、分批集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为确保康复治疗技能培训质量,后又增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共5家三级医院为实践单位,以小班形式开展治疗技能培训,期限为3个月。目前已完成3批次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160人次。培训采取培训与考核分离原则,由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组织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与治疗技能考核,向合格者颁发“上海市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合格证”,并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医师共有769名,其中注册康复医师348名,另有康复治疗师1 248名。
2.6.2 全日制高等学校开展康复医学学历和学位教育,增设康复医学专业必修课教育课程
在康复医疗机构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康复医学人才紧缺,扩大康复医学教育覆盖面势在必行。目前,上海地区已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系开展了康复医学专业必修课教育;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开设了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和(或)博士点,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运动医学(运动康复方向)硕士点,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硕士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硕士点。
华山医院在康复治疗师的高层次学历教育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2011年开始由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牵头,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开设了上海市第一届康复治疗师理学硕士班,招收了30名康复治疗师研究生。该硕士班改变了以往康复治疗师研究生按康复医师要求培养、与临床实际工作不相符的情况,其课程设置、临床实习均遵循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上海市高层次康复医疗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6.3 加强康复培训及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康复等七个专业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的通知》,上海市卫生局也专门印发文件,要求按卫生部大纲组织规范化康复培训,使相关人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医疗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接受上海市卫生局的委托,自2010年起每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社区康复岗位”培训班,以社区常见病康复治疗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为培训核心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重视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不同岗位设立个体化考核目标。迄今全市17个区(县)中已有1 200余名社区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后持证上岗,提高了社区康复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此外,近年来上海地区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还每年举办多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康复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康复治疗技能。另外,每年开展各类康复医学学习班40余期,培训人员4 000余人次。
2.6.4 开展康复治疗师技能竞赛,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
为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上海地区积极举办青年康复治疗师技能竞赛,由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和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主办的“阳光杯”上海市青年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二届。该大赛吸引了全市近70家医疗机构、约300名青年康复治疗师的参与,来自全国多家三级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的20余名业内专家担任评委。作为创新康复治疗师培养工作的一项全市性活动,该大赛旨在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岗位练兵的形式发掘优秀的康复治疗技术骨干,为上海地区康复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充实技术力量,为康复医学的进步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有效提高上海地区康复治疗师队伍的整体业务技能。
2.7 创新7:加强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为推进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康复服务。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上海市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在全市具有条件的社区新建了多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并为每个康复站配备了相应的康复器材,方便残疾人就近進行康复训练。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也与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开展了“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即为上海市的残疾人进行辅助支具适配工作。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单位承担辅助支具适配的具体康复评定工作,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评定结果购买适宜辅助支具,使辅助支具适配更加专业化、合理化,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还组织上海的康复医学专家写作、出版了《康复治疗师实训教程——常见疾病篇》和《运动功能障碍者家庭康复操》两本图书,进一步强化和普及康复相关基础知识,促进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8 创新8:加强与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开拓“产、学、研、医、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科研工作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和先导,依托科研工作提高临床康复治疗的疗效,使康复治疗更具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形成康复领域“产、学、研、医、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群体,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更有针对性地研发康复新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康复产品及其标准,共同完成康复设备的创新和完善,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整体技术水平。
2010年8月上海成立了“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创办的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旨在推进康复科研成果应用,使“产学研医”合作成果能实际落地。2013年11月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由企业家、科研人员和产业利益相关者组成,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资源整合、共同发展提供平台。这些组织为康复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临床验证和质量监督检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的应用示范和市场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渠道。
2.9 创新9:启动上海卫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
2015年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启动了上海卫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明确了“做强传统优势学科、扶持重要薄弱学科、拓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方向,要求大力支持选定的薄弱学科的发展,康复医学学科建设位列其中,资助份额最高。选定的康复医学学科包括以华山医院为组长单位的7家医院康复医学科,它们将进行各具亚专科康复特色的平台建设,总资助经费达1 450万元。“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指出的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为:①继续加快完善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②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梯队建设,培育康复亚专科人才,形成康复亚专科人才培养基地;③进一步创新发展康复治疗技术。
2.10 创新10:上海市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扶持
上海市对康复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较大,较早就将康复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另外,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实施情况,会适时召开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听证会,合理调整康复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尤其是调整了一些一对一的康复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及时提高了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收费,极大地调动了康复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例如,上海市2015年2月对康复治疗项目的收费进行了适当调整,2015年12月又再次进行了调整,特别是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康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提高幅度近50%。建立合理的康复医疗服务收费体系可有力地推动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2.11 创新11:设立“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批准,上海市2010年设立了“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由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下设的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这是面向上海地区康复医学领域最具权威的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康复医学研究、治疗技术创新和促进学科进步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和成果,对提高上海地区广大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发挥优秀康复医学科技成果的效用、積极推广康复适宜技术、促进康复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目前已成功评奖五届,共计表彰和奖励康复医疗技术成果36项、对康复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150人次,大大激励了康复医学工作者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勇攀高峰。
2.12 创新12:上海康复医学科技评价引入第三方科技评价体系
2013年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率先获得了上海地区康复医学科技评价资格,这符合中央提出的要“公平、公正开展科技评价”、须引入第三方科技评价体系的要求。近3年来,凝聚上海地区医学和康复医疗专家的力量,已完成13项重大课题的科技评价工作,并在上海市康复事业发展政策、方针及其具体实施措施的制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地区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EB/OL].(1989-11-29) [2017-01-14]. http: //www.cnm21.com/yyfg/ yyfg_ 021.htm.
[2] 何成奇. 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6): 494-4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 (2012-03-26) [2017-01-14]. http: //www.moh.gov.cn/mohyzs/s7652/201203/54393.shtml.
[4]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 OL]. (2013-09-28) [2017-01-14]. http: //www.gov.cn/xxgk/ pub/govpublic/mrlm/201310/t20131018_ 66502.html.
[5] 励建安. 凝聚合力铸辉煌——2015年新年致辞[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1): 1-2.
[6] 瞿介明, 李卫平, 晏波, 等. 上海市开展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改革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7): 499-502.
[7] 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代章). 关于印发《上海市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5-02-16) [2017-01-14]. http: //www.shdrc.gov.cn/gk/xxgkml/zcwj/ zgjjl/16830.htm.
[8]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二五”期间(2013—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3-07-09) [2017-01-14]. http: //govinfo.nlc.gov.cn/shfz/xxgk/shs/201308/ t20130804_ 3817759.shtml? classid= 434.
[9]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 (2013-04-02) [2017-01-14]. http: //www.moh.gov. cn/mohyzs/s3573/201304/5c574b241c954ee48aa27490156fe 4a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