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神:现代习武之人的核心力与社会文化的推动力

2017-07-20 17:31蔡宝忠马伯韬佟柏云王信云
武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当代价值传播

蔡宝忠+马伯韬+佟柏云+王信云

摘 要: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方面考察中华武术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古有“侠义精神”,近有“尚武精神”,而今有“武术精神”。研究认为:“武术精神”就是习武之人在武术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以尚武崇德为核心的爱国强身、自强勇为、奋发向上、正义武威的主要价值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习武之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社会公众认同并内化的精神力量,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引领全民健身民族化进程的内驱力。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武术“六进”的主渠道;武术比赛与表演的渠道;武术资源开发旅游的渠道;公共媒体资源的渠道;文学艺术精品创作渠道。

关键词:武术精神 当代价值 实施途径 精神财富 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4—0001—04

古有“侠义精神”,近有“尚武精神”,而今有“武术精神”。这是时代对武术文化的召唤,也是武术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所在。从研究的整体考虑,本文确立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武术精神”形成的脉络。如“侠义精神”是古代习武阶层的内驱力与社会传扬的外张力;“尚武精神”是近代习武群体的凝聚力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力;“武术精神”是现代习武之人的核心力与社会文化的推动力。三个时期都是以习武而产生相应的“精神”,对应于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即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本文只涉及现代时期的研究内容。

1 武术精神孕育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多元的、包容的、博大的东方文化体系,并从中孕育出中华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曾在“十六大报告”中概括道:“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

关于这一话题,文化学者多有研究,定义虽有不同,但都包括了“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激励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奠定了武术文化的传统基因,而武术技术的基因源于古代狩猎、战争、武舞、巫术等实用主义思想。两者的交融发展逐步构成了武术文化的基本形态,并孕育出独特的武术精神。那么,究竟什么是武术精神?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很是遗憾。对此本研究有如下思考:

(1)中华武术精神,亦称中国武术精神,简称武术精神,其简称是由中国人的口语习惯所决定的。“武术精神”定义不同于一般的词汇,具有口号与标语的样式,应便于上口和记忆,因此,简约化、标准化、稳定化、应用化是第一位的,不提倡复杂化、抽象化、概念化、空洞化的做法。(2)“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之间是属种关系。“武术精神”是属概念,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种概念。“武术精神”既吸收“中华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又要突出武德的精华。(3)武術文化体系能较全面反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即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伦理道德的人文精神;排斥神学的民俗精神;“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精神;尊祖师、重祖训的血缘宗法精神。这五种精神是通过武术文化的本质、形式和功能逐步展示的。(4)古代“为国为民、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和近代“爱国、强身、保民、勇为、自强、抗争、向上”的尚武精神,对今天“武术精神”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体现的是概念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5)“武术精神”离不开习武群体和社会影响两大层面,通过习武来展示武术精神,而武术精神又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递进的结果就是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6)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于上述思考,将“武术精神”定义为:习武之人在武术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以尚武崇德为核心的爱国强身、自强勇为、奋发向上、正义武威的主要价值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中个人层面:爱国强身、自强勇为;社会层面:奋发向上、正义武威。其武术精神的内涵包括八个方面。爱国保家的牺牲精神;强身自卫的尚武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勇为重义的侠义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向上开拓的创新精神;正义公平的竞争精神;武威扬名的武术精神。

2 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实施的路径

2.1 武术精神的价值所在

2.1.1助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我们党凝心聚力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驱力。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融入“核心价值观”之中,并发挥相应的作用。从个人层面来讲,“核心价值观”与武术精神,都是把“爱国”放在第一位的,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源于传统文化,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和终于国家的情感、希望民族强大和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望。在武术实践中,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翻开中国武术史,大凡有影响的人物或事件,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并运用手中的利器,以拯救国难。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武术家,毅然投身于抗战的潮流之中。大家所熟知的“二十九军大刀队”,在长城战役、罗文峪战役、台儿庄战役、守护卢沟桥等战斗中,砍下了日军无数头颅,战果辉煌,中外震惊,给气焰嚣张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意义非凡:雄浑而悲壮、爱国而奋发。

2.1.2以武引领于全民健身的民族化进程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实施整整20年了,武术作为一项活动内容,在全民健身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人口为总人口的34.5%,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常年习武之人为总体育人口的半数以上。目前我国经常运用“武术健身的人口达7000万,逾25万习武者获得武术段位。”[2]较之10年前有明显的提升。随着习武人数的增多,不误时机的开展武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尚武崇德,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今天“核心价值观”和武术精神所倡导基本内容。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常态化,又提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广武术段位制是实现健身内容民族化的关键所在。所谓民族化,就是采用以武术为龙头的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和方法实施健身活动。这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中国精神和武术精神的重要渠道。

2.1.3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精神文明是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抓手,一般包括教育、科学、文化、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通常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一段时间以来,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议,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对于武术界来说,继承和发扬崇尚武德的光荣传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习武是有明确武德要求的,主要包括择徒标准、尊师重道、习武要求和持技规范四个方面。如在择徒方面,要选择“忠诚义士”“贤良之人”,匪鄙之徒决不可传;在尊师方面,要倡导“尊敬师长”“虚心求教”,欺师灭祖者拒之;在习武方面,要强调“勤学苦练”“自强不息”,反对骄矜浮艺;在持技方面,要倾向“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反对好勇斗狠。[3]这些优良品德一旦融入社会,并加以升华就会产生“武术精神”的正能量。

2.1.4是激励习武者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前面提到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和武术精神等都属于精神财富的范畴,为什么说呢?因为精神财富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有形的便是物质财富。既然叫财富,比喻就像真正的财富一样宝贵,实质它是存在与人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或真谛,是鼓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习武之人,不仅要习练武术的招招式式、攻防技巧,更重要的是发掘技艺背后深藏的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今天,我们将以尚武崇德为核心的爱国强身、自强勇为、奋发向上、正义武威视为武术精神,并成为传承武术、习练武术、应用武术的精神动力。

不仅如此,武术精神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特殊在哪里?一是能动的;二是无形的;三是可再生的;四是共享的。

2.1.5有助于武术文化的国际化推广传播

搞活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武术推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世界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武术的魅力。据考察,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习武情结,并有一种共识,中国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搏击和防身,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历史渊源更是令人着迷。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英国学员中文化程度高低与学习武术的内容有着相关的联系,即博士和硕士学历的对学习传统武术兴趣高达65.2%。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对传统武术文化深刻内涵的探究。[4]这也证明了武术文化、武术精神传播的力量。

在武术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语录或口号,表达了中国武术文化资源共享的良好愿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良好机遇。我国承诺:为中外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武术文化交流首当其冲,在这之间国际间无论是国家的、社会的及民间组织的武术赛事、表演、教学、培训、访问十分频繁,全球上习武的人数逐年递增,仅太极拳爱好者多达3亿之众,可谓蔚为大观。随着全球孔子学院的升温和老子学府的兴起,中国武术文化与中华武术精神将以文化输出的新形式向世界推广,并伴随着“汉语热”将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2 实现武术精神的途径

2.2.1利用武术“六进”的主渠道传播

武术“六进”( 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推广武术段位制工作而提出的新举措。可以预示,在未来的时限里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健身行列中。这里仅以并不发达的贵州省“全国武术六进试点市”清镇市为例。清真市城乡常住人口为 467438人,多为少数民。据当地体育局负责人讲:本地区自古以来有尚武护村的传统,作为全国“六进”试点地区,该市将利用半年时间,通过培训教学骨干,推广普及教学等活动,使全市练习武术的人数发展到5万人,明年达8万人。[5]习武人数的增加,必将带动武德教育的普及和本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并不断强化和弘扬武术精神。

根据以往的经验:“六进”的学校是重点;机关是拐点;企业是盲点、社区是试点;乡镇是难点;军营是亮点。仅以学校武术教育为例,长期以来不甚理想。據《东北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所调查的27所中小学数据显示:有25.83%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9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武术文化的传承。目前,我国在校的大中小学生近3亿,这个大头必须切实抓好,重在抓落实。一抓刚性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二抓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和落实。

2.2.2利用武术比赛与表演的渠道传播

武术竞技是展示个人与团队技术水平和精神状态的主渠道。今天在武术社会化与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赛事频繁而高效。据了解,每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所安排的各类赛事多大40-60项,影响最大的是各种锦标赛、争霸赛、对抗赛。这类赛事竞争激烈、社会反响强烈,武术精神展示热烈。在国际上,国际武术联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国主导的“世界传统武术节”也已成功举办五届。可谓是参赛国家多、比赛规模大、宣传效果好、友好交流深、影响范围广。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台与企业公司联合打造“精品赛事”,在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向世人传递着武术文化的基本精神,树立了中国形象。

近年来,武术表演成为一种时尚,各种集会和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异彩纷呈的武术表演,可以让人叹为观止,留恋忘返。刀光剑影之间、刚柔并济之内、变幻莫测之中无不闪耀着人生的智慧,无不展示着中华武术文化的思想精髓。

2.2.3利用武术资源开发旅游渠道传播

以嵩山少林寺为龙头的武术与禅宗合一的特色旅游品牌率先获得成功,堪称经典。在“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感召下,武当山大声呼喊出“天下太极出武当”的最强音,并开起了武当山太极拳旅游之路。湖北省是将武当山旅游产业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以统筹规划的,以大山大水大人文为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城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城互动,人文与生态相融,打造集观光、休闲、比武、问道、养生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6]武当山旅游以“第三、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契机,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唱响了“水之阴,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有为、无为、无不为,中华精神美名扬”[7]的时代音符,不断升级“武当山——世界遗产,国家名片”[8]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河南温县的陈家沟、河北的正定、广府、沧州、孟村、忻州、蓟州;四川的峨眉山、山东的梁山、广东的顺德、佛山;福建的南少林寺等先后开发和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品牌,大力发展武术旅游业,让人们在游玩之中获得武术文化的熏陶,并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

2.2.4利用公共媒体资源进行广泛传播

《东北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首选为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上个世纪70年代,由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影片,一时掀起了全球“功夫热”,而80年代初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影片,即刻引发了“武术热”,以此带动了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的成立和当地武术学校的悄然兴起,并拉动了当地服装业、服务业、餐饮业的相应发展。也是在此时,以《尖峰时刻》等经典影片冲击好莱坞,成功引发了李小龙之后的新一轮国际功夫热,有效提高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动漫、影视、报刊、出版为代表的媒体产业成为武术文化产业的主打,武侠电视剧逐渐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股浪潮。如“中国武术网”等相继成立,网络带来的移动声讯、影像服务等多媒体给武术爱好者以更快捷和丰富的资源。又如我国自主開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等一批国产网络游戏极具民族特色,制作优良,市场潜力巨大。另外,由中美合作的“新武侠新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拟把金庸、古龙等十多位作家的武侠作品改编为动漫作品,未来几年武术题材的动漫将蔚然成风。[9]武术精神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2.5利用文学艺术精品加以导向传播

文学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等四类。那么,与武术结缘的文学作品非《水浒传》莫属,并成为中国人,特别对青少年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现代人列出“古代十大侠客”中《水浒传》占了6位,可见,人们对崇尚武侠的心理是极其强烈的。当然,今天重读此书,要充分考虑它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吸收合理的内核,防止偏离“核心价值观”和武术精神。上个世纪50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武侠热”,很多中小学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有些学生对小说中荒诞离奇,完全走捷径的练功方法特别感兴趣,萌发了上山寻师修炼盖世神功的狂热劲头,[10]并出现一些问题,引起了香港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文学艺术形式多样,武术题材丰富。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学艺术界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总之,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习武之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社会公众认同,并内化的精神力量,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之一。

注释: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5.

[2]武术健身人口达7000万,逾25万习武者获得武术段位[EB/OL].新华网,2013-8-6.

[3]蔡宝忠,武德探微[J].中华武术1992(2):20.

[4]季建成,英国部分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认识[C].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999:62

[5]全国首个“武术六进”试点市在清镇挂牌[N].贵州日报,2012-7-5

[6]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在武当山调研时强调:做好山水大文章,发展山水大旅游[J].武当,2008(9):中插——武当风.

[7]由宋小明作词,赵季评作曲,著名歌唱家王宏伟主唱的《天下太极出武当》MV在武当山开机[J].武当2008(8)中插.

[8]“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9]武 展.武术动漫——武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可能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5):28.

[10]黄克锵,话当年香港之武侠小说[EB/OL].中国侨网,2005-11-23.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当代价值传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