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本刊记者 宋智慧
“退二进三”创大美湘潭
——湘潭市危化企业落后产能退出记
文 、图本刊记者 宋智慧
地处湘江中游的湘潭市,冶金、机电、化工和纺织四大传统产业为其经济腾飞撑起了大半片天。“其中化工产业曾是湘潭市经济发展一张响当当的王牌。”湘潭市安监局局长陈术贤说,以岳塘区竹埠港工业区为主,28家化工企业在这里“活力四射”“能量惊人”。
然而,化工企业“能量惊人”的背后,既对湘江水域及当地土壤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又不符合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实施的要求。2010年2月6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要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湘潭市危化企业落后产能退出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地步。
△ 当年热闹非凡的化工企业如今已是野草丛生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竹埠港老工业区,位于湘潭岳塘区境内,上世纪8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湖南的四个示范区之一。2011年,该区域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完成税收1.12亿元,从业人员近8000人。
满身荣光的背后,这片工业老区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每年264万吨的废水排放量,3万吨的工业废渣,2000吨的二氧化硫……
“当时这里有‘三龙’入江,分别是‘红龙’‘黑龙’‘黄龙’,别说用水不行,就连闻着都有点窒息。稍远一点污染较轻的河塘里的鱼儿捞上来没死也是黑的,根本不敢吃。”“我有个亲戚原来就在化工企业上班,时不时听他讲有化学品中毒或灼伤的事故发生。”“上面到我们这里来招兵,没有一个体检合格的后生招上。”当地村民们说。
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去产能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
2013年9月,以时任岳塘区委书记为主的9名区负责人带队进驻竹埠港工业区关停工作指挥部,以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7项治理工程之一的竹埠港工业区“退二进三”(即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事宜。
湘潭市安监局坚持“严格准入、有序退出”的机制,大力淘汰安全条件不足的企业,对于安全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厂址周边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逐步退出关闭。
△ 正在转移离湘江不足10米的废渣堆
对于竹埠港工业区是完全撤出搞“退二进三”,还是“优二进三”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当地的主要领导曾一度有分歧。
到了2013年,政府“退二进三”的认识得到统一后,竹埠港企业负责人开始感到了恐慌,决定组成联盟抵抗政府。
竹埠港工业区内的知名企业立发釉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梦林还在当地的期刊上撰文,题为《“退二进三”不妨“进三退二”》。
这位国内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行业领跑企业的当家人,在湖南化工系统从业35年。他认为,企业有其特殊性,生产不能间断、搬迁建厂需要筹备时间和资金。单纯的“退二进三”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企业往哪里去,失地农民和失业职工怎么安置,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等问题,光靠企业自身力量肯定无法解决”。
据当时参与退出工作的小组工作人员回忆,还有一家企业强烈抵抗退出,甚至以坚决不持续对丙烯腈浇水相要挟。“该化学品易燃易爆且有剧毒,需要经常浇水,气温达30度时更是不能停止浇水。当时正是9月份,如果该化学品不浇水的话,遇上高温达到一点的燃点后便会发生爆炸,周边的人就会窒息而亡。那可是两吨多的丙烯腈啊!”经过多方协商做工作,该企业终于妥协,并请来多个专家一起研究讨论处理该危化品的方案。
但是,无论是梁梦林的设想,还是企业主们的抵抗,湘潭当地从时间和思路上,已无妥协的可能。
在撬开企业联盟“铁板一块”的阵线中,2014年前后,不断下滑的经济形势成了政府方面的“有力助手”。
中南地区最大筒子染纱企业湘潭市万事达染织整理厂有限公司备感煎熬:市场需求不畅,资金链十分紧张;而如果搬迁,要想找到用水和物流如此方便的地方,一时间也没有可能。
岳塘区委、区政府及时伸出了“有偿”的援助之手:对于资金紧张的企业,政府可以先预付部分款项,但必须签订搬迁承诺书。
此外,政府设立奖金,按照签订协议的时间,对于自愿关停的企业给予奖励。第一批撤出的企业,按照前面3年上缴税收的若干比例给予奖励。同时,区委、政府对每一个企业设立了一个工作组,帮其重新选址。
政府的“温情牌”逐一打出,加上早已得悉关停消息的银行关上了信贷的大门,28家企业的联盟逐渐瓦解。
曾“特别反对”搬迁的竹埠港内最大的企业湘潭电化决定“动身走人”。
这个1958年建厂、曾产出中国第一吨电解二氧化锰的全球知名企业原有职工3000多人,年销售额8个多亿。
由于企业的大客户对于生产线有着严格的认证要求,重新建一个生产线要投资16亿元,他们曾一度无法接受搬迁的代价。
湘潭电化集团总经理助理丁建奇说,萎靡的经济形势最终让他们认识到,搬迁也许是一个重生的机遇:更新生产线后可以减少700多名职工,以前需要拖运填埋的废渣,在新址可以工艺化处理,省掉费用。
2014年国庆节前夕,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全部停产关闭,19家已经转走,6家不再生产经营。作为曾经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竹埠港化工企业聚集地的迅速消失,在2014年的国庆节后,只留下了一个时代结束的记忆。
自国务院出台《通知》后,湖南省、湘潭市相继拿出方案,采取措施,付诸行动。湖南省安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继续关闭工艺设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化品生产企业”;2013年3月4日,湘潭市也印发了《2013年湘潭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到“推动以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搬迁为重点的高危行业退出。危化行业坚持 ‘减法’原则,在城区不再新批危化品生产企业,逐步减少危化品经营企业。重点指导岳塘区安监局推进相关化工企业制定搬迁计划和保障措施,平稳、有序地实施搬迁工作,防止引发事故和遗留安全隐患”。
“最难的问题就是残留危化品的安全处理。”岳塘区安监局局长倪兵说,“单说砒霜,一是其本身分类就有上百种,二是涉及审批管理的环节太多,六个部门共同管理它的安全。为了安全处理它,我们打了无数个报告,省、市、区的六个部门来来回回跑了很多遍。”
为了确保整体退出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岳塘区安监局从2013年7月开始至现在,派专人参加了化工企业环保安全巡查及关停验收工作;从2013年10月开始,全局动员,全员出动,对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由3个局班子成员带队,分三个片区,其中局长包10家企业,副局长各包9家企业,指导和督促企业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并协调环保、经信、公安等部门联合成立12个人的巡查组,对28家企业进行24小时巡查,配备防毒面具等安全设备,跟进拆除中的安全事项。还配执法专用车1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指挥部,并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置。
岳塘区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市级专家库聘请8个专家教授,组成专家组,用2个多月时间将28家化工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体检”,分企业逐个制作成书面的“安全检查报告书”。对排查出来的786处大小安全隐患,交办督办治理到位,且每年对未拆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此外,还建立了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队伍。28家化工企业在关停、退出、拆除过程中共发生12次火灾、泄漏事故,“由于措施得力、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次生事故的发生。”倪兵也直言,“很多关停企业还有一些储存的危化原材料、废渣废水、产成品、半成品以及地下管道、储存设施亟待处置。比如目前已停产的陈氏化学、正潭、湘大比特、电化厂等企业储存的易燃易爆,酸、碱、盐类化学品亟待处置。在厂房拆除、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等处置、运输和地面污染源处置、地下管道和储存设施处理等关键环节中,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陈术贤介绍,自竹埠港化工园区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后,湘潭市成为了全省首个退出化工园区的市州。“从2008年至2016年全市关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3家。其中2014年至2016年就关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0家,去年一年接连关闭了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基本实现城区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目前,湘潭市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2家,大型储存企业4家。预计2018年前继续退出危化品生产企业3家,大型储存企业2家,确保本市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责任编辑 / 林洁 / 203417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