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丁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创编研究
元 丁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基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视角,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创编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将健美操与体操融入竹竿舞、摆手舞融入竹竿舞、编排剧情化和服装和道具的巧妙运用。初步构建竹竿舞创编理论框架,从而为竹竿舞的创编者提供参考,并丰富与完善竹竿舞理论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创编
1.1.1 民族性与地域性 竹竿舞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它的表现形式和舞蹈内容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民族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地理环境、民间文化、生产劳动和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情况。竹竿舞盛行的地方一般在沿海,多山丘的地方较多,并且那里的气候适宜竹子的生长。天然的地理环境无疑给人们带来独有的地方特色。
1.1.2 集体性 从竹竿舞的舞蹈特点可知,竹竿舞是多人的舞蹈,只有在一定人数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因此对舞蹈者要求非常严格。它要求跳竿者步伐整齐划一,打竿者力度和节奏统一,对配合默契度要求十分高。在跳竹竿舞时,跳杆的人一定要在敲竿的节奏下完成,否则就会被竹竿夹脚,由于是集体项目,所以只要有一人夹脚就会打乱后面人跳的节奏。
1.1.3 健身性与娱乐性 竹竿舞是一种具有很强舞蹈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它和别的舞蹈有所不同,它是敲竿与跳竿的结合。(1)通过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有机结合,舞者在竹竿间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跳跃,不断地表演出形式多样的动作;(2)时而蹲,时而坐,时而跪,时而站,使竹竿各种层次变化,完成各种高难度、高技术的优美动作。因此,竹竿舞运动对表演者来说,是达到身体和精神双重锻炼的有效体育健身项目。
1.1.4 运动的安全性 竹竿舞更具有选择性,可以选择低难度或高难度的强度。它的动作简单易学,因而对人的损伤危害小,并且器材场地简单,构成危险性小,它是多人参与相互间有照顾,只是健身或体验,对动作要求不高,因此它几乎是没有危险的。
1.1.5 场地与器材简单,易于练习 众所周知,竹竿舞不像其它体育运动那样需要高标准、高要求的场地和精密的器材,竹竿舞需要的仅仅只是几根简单的竹竿和一块不需多大的小平地,如果稍有条件,还可以加一个音响,这样就可以在轻快的节奏下,演绎出精彩的竹竿舞。竹竿舞动作简单、操作灵活、易学易练,对大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竹竿舞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他舞蹈所无法比拟的。
1.2.1 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作为体育项目,人们除了对它健身性的需求外,更多的考虑这项运动是否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的功效,这里所指的全面发展身体包括强身健体、身体协调与健脑。在创编整套竹竿舞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动作时要考虑到动作的多样性,创编动作要涉及到全身各个部位,以及各个器官系统的自身技能。尤其是锻炼者的心脑血管系统与呼吸循环系统的锻炼尤为重要。只有这样进行创编才能使得锻炼者不光是从身体上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使其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1.2.2 动作有序性及流畅性原则 为了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在做较大幅度的动作时,要特别注意脚下步伐的移动。移动时要自然、灵活,路线流畅。动作编排离不开队形的支撑,为了追求表演效果提高表演的艺术性,不同的动作要分别放在不同的队形中得以表现,时刻注意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观众。队形变化要自然,不能慌乱,导致乱跑。在队形的变换方式方面,要突出一个“顺”字。尽量把动作和变换队形融为一体,在无意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队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线路清晰,队形特别,使得成套动作的变化更具美感,但一定要避免繁杂的人员变动。
1.2.3 动作艺术性原则 竹竿舞作为民族文化同时作为民族舞蹈,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它不仅是由一个简单的动作组成的运动项目。它需要精细的编排,在动听的音乐下完成,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竹竿舞的编排时,不仅要考虑动作的实效性,而且要考虑其观赏性。让竹竿舞的画面更美,我们可以将多种可用元素加入其中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操化动作。这样编排出来的竹竿舞的美感就会大大增加。
1.2.4 开进合出的原则 竹竿舞作为舞蹈体育项目,在编排原则上其实与其他舞蹈大同小异。而竹竿舞与其他舞蹈相比较,它的特别之处则是其开进合出的原则,并且这也是竹竿舞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由于它是一个打竿和跳竿同时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如果没把握好这个原则,那么在编排中则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夹脚等。
根据需求和自身条件不同,其目的任务就有所差别。像中老年人只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编排应是最简单的,用最基本的动作练习。如果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则可以以游戏方式编排,难度稍稍提高,队形也可以设计进去,编排成小组,让学生分批进行练习。如果是要进行表演比赛,则编排越精密、越创新越好,难度越大越好,当然它的编排也是最难的。
根据成套动作的整体框架编选和设计各节动作。可以通过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简图或录像来获得所需素材。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请教专家或与同行进行学习和交流,获得你想要的信息。根据所要创编竹竿舞的整体方案和风格,可以多收集一些类似的、但又不同的项目来进行借鉴,并进行记录,以便在成套动作创编的各段各节中进行准确编排,避免造成编排时没素材。
2.3.1 根据音乐选择动作 在竹竿舞的创编中应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快慢来设计竹竿舞的成套动作。只有动作节奏与音乐风格、音乐节奏相统一,才能呈现良好的艺术效果。
2.3.2 根据动作制作音乐 编排所选音乐在节奏或风格等方面与动作不相符时,需将音乐重新处理或制作,并且根据剧情需要可以把不同的音乐元素合理调配。首先是音乐的剪接,其次是音乐的速度,最后是成套音乐的制作。实践证明,结合动作特点在音乐中加一些特殊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练习的积极性,对培养美感意识等极为有益。
2.4.1 确定竹竿舞动作结构 无论是健身、表演还是比赛性质的竹竿舞,根据动作的内容基本都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即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部分和中段部分难度较小,后段部分最难,因为后段部分包括基本动作和高潮动作。
2.4.2 打竿、跳竿,打跳配合 由于竹竿舞的运动特点是打竿和跳竿相结合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在创编时,不仅只是设计好看的跳竿动作和优美的跳竿舞姿,还要使打竿和跳竿完美的结合才是最基本的,这样才能把竹竿舞独有的特色体现出来,才会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又一个视听盛宴。
2.4.3 动作整合成套 按顺序依次把前段、中段和后段连接起来,组编成一个完整的舞蹈框架。在数拍子的情况下,让参与者进行试跳,修改调整明显不合理的动作,而且还要测试动作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参与者,成套动作的强度是否能够被参与者所接受,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增加或降低难度,同理加大或减小运动强度,使练习者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展示竹竿舞的特色。
2.4.4 整体修饰加工,最后确定成套动作
竹竿舞成套动作的创编初步成形后,创编者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舞蹈动作,对舞蹈动作的整体框架进行全面的检查。反复斟酌舞蹈里面动作与音乐的衔接,从整体角度去分析成套动作。创编者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加以修饰加工:看成套动作的路线、音乐的配合是否合理;看动作的编排的幅度和美感;看队形的变换是否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看高潮的形成是否自然,形式如何。通过观看,修改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整套操看起来更加完美。
竹竿舞编排将健美操与体操难度融入其中,增加了动作的难度和挑战性,比起传统的竹竿舞更有竞技价值,动作的复杂和高难度更是增加了其观赏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娱乐和竞技平台。从现在的竹竿舞的运动强度、运动量来看,是一项不错的体育运动项目。从实践和一些网络视屏来看,缺乏观赏性、传统的套路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不喜欢,于是在竹竿舞的编排中不断增加难度已是迫在眉睫。
把土家族的摆手舞融入竹竿舞编排中。(1)作为民族传统舞蹈和竹竿舞一样,摆手舞的学习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无比重要的地位。(2)作为舞蹈的融入无疑给竹竿舞的画面带来更多的美感,舞动优美的舞姿伴着动听的旋律,使更多人喜爱竹竿舞。不仅带来更高的观赏价值,对练习者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感觉的培养也是大有帮助。
以往的竹竿舞套路一般都是很简单枯燥的跳操式,几个固定动作的交换练习加上人员的交换,还有的是一些打竿的变换,从艺术的角度看,它缺少了一些内涵,即灵魂。如果在编排时加上一些剧情,就不会那样空洞。无论是从竞技难度,还是从表演的角度讲,剧情的加入都起到不可或缺的创新作用。例如,讲述少数民族淳朴男女爱情的故事;也可以根据打竿和跳竿2组比赛的模拟;还可以根据竹竿舞自带的庆祝的剧情加以编排等。
服装和道具的巧妙运用是为了增加竹竿舞的画面。大家都知道服装和道具是观赏者的第一感觉。因此,它们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道具可以根据敲竿的位置来设计,如在颜色的添加上结合打竿位置巧妙的制造出一个特别的图案,还可以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点缀竹竿使其更具民族特色。例如,在衣服的制作上根据创编要求制造符合主题的样式,如苗族服饰的巧妙设计与运用。要想更好的发展竹竿舞、更好的传承这个民族文化,就要不断提升它的价值,激发人们了解和学习的欲望,然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得在创编上不断创新,与时代发展密切结合。
竹竿舞有着场地器材简单、易于练习,广泛的适用性,安全系数较高的特点。然而竹竿舞的创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练习者全面发展 、动作有序性及流畅性、动作艺术性、开进合出等原则,这样在创编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本文对竹竿舞归纳了几点重要的编排方法,最后还研究出了健美操与体操难度动作、摆手舞等融入竹竿舞、编排剧情化和服装和道具的巧妙运用等创新元素,无疑此次的研究为后者对竹竿舞编排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1] 王怀虎,宋峰.竹竿舞的体育价值及其发展走向研究[J].内江科技,2011(3):40.
[2] 张晶琳.青年有氧踏板操成套动作的编排研究[ 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 陈荣浩.浅析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59.
G85
A
1674-151X(2017)16-14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73
投稿日期:2017-05-18
元丁(1993—),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