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峰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平湖 314200)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节现状及对策研究
叶 峰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平湖 314200)
本文对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的历届体育文化节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肯定成绩,分析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以供研究探讨,为建设中职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平湖市;职业中专;体育文化节;现状;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体育文化节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采用集中和分散的办法举行活动,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师生风貌,力求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让校园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节日欢庆的气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在贯彻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如何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自我锻炼能力,如何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如何丰富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如何开创和举办具有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特色、能够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体育文化活动活跃在中职校园内,让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沟通交际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更充分的培养、展示和锻炼,通过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3届体育文化节活动,可以看到开展体育文化节的深远意义及其对学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2014年开始,浙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已经举办了3届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已经成为丰富职中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提升职中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从统计的数据中(表1)我们可以看出,3年来体育文化节活动的主题鲜明,逐层推进,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的激情。其活动宗旨始终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生活,加强同学们体育锻炼意识,以突出职业教育体育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为主。从体育文化节活动安排的内容上来看,从简到繁再到精简,一年比一年更具有合理性。振奋人心的开幕式报告会,体现竞技风采的校运会,展示个人体育魅力的体育达人秀,令人荡气回肠的闭幕式已经成为体育文化节活动的亮点,在全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8”字穿花跳长绳,属于校园小型体育比赛项目,一般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简单易行,备受学生欢迎,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同时期的体育文化欣赏,卫生健康知识宣传,进一步熏陶了学生们的体育文化底蕴,开阔了学生体育文化视野。从学生广泛参与程度上来看,大约85%的同学都能参与到体育文化节活动中来,这极大的彰显了开展体育文化节活动的理念:按照普及性、参与性、教育性、科学性的原则,大力实施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中职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传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参观的人员除了在校学生,学校还特别邀请了家长参与。在第3届文化节的校运会上开幕式上,一位家长代表还发言了,这给校运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表1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届体育文化节基本情况
从表1可知,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体育人文性质,重视了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体育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同时也注重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但是一直深受广大师生喜欢的大众化的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却没有相继开展起来。篮球、排球这两大球类运动,是备受大部分学生欢迎的,尤其到了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赛基础,兴趣爱好已经明显凸显出来,他们对于篮球、排球运动的热情高涨,在校园里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渴望同学之间、同班级之间进行角逐与交流。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活动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是体育教师。在同体育教师的交流中得知,涉及到的各类比赛活动,从方案的策划到比赛规程的制订再到比赛的组织裁判,基本上都是由体育教师来完成的。体育教师除了每天常规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课,还要在中午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类比赛的裁判,从早忙到晚。从各项活动历时时间来看,从开始到结束,各类活动持续近2个月的时间,这使得体育教师在体育文化节活动期间疲惫不堪。
从表2可以看出,每一届体育文化节历时都达到2个月以上,时间较长,对组织者管理者来说是一种考验,对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冲突;同时,有些单项活动耗时也过长,如表2中的篮排球赛达到了近80场,时间都安排在中午,这对裁判的安排和运动员的体力都是一个难题;而且遇到阴雨天,活动与活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这使得比赛的连续性不够。
宣传工作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各项工作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包括口头通知、书面通知、广播、宣传栏、报纸等,在体育文化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它把活动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同学们,是连接各项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各项活动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积极响应,宣传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深入人心的作用。曾经有部分同学想在某一活动中展示一下自己,可是因为信息的原因给错过了,甚是可惜;也有部分同学想去观看某一项比赛,也是因为信息不畅的原因,未能如愿,还有的班级因为信息不够通畅错过比赛的时机。总之,宣传工作为各项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在体育文化节中,因为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场馆有限,所有的比赛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如果遇到阴雨天比赛就无法进行,若是赶上连绵阴雨,比赛会一再推迟,导致赛程拖长,学生的积极性会下降,受关注程度降低。
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播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在中职校园理解和承载体育的文化内涵,不仅要重视其增强体质、锻炼体魄、维护健康的显性价值,更要注重体育隐性价值的开发,力图通过体育文化节的开展,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的观念意识,友爱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风尚,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组织管理、开拓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造就有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为有效挖掘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提供可靠保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文化节应根据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重在参与”为基本原则,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淡化竞技;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目标和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享有参加的权利,并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享受体育文化节快乐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参与体育节的筹备、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使其从中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并充分发挥个性和活力。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通过与其它学科文化的互相渗透、交融,陶冶个性,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生理、心理、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表2 对部分体育文化节活动项目数据统计
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园里,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活跃,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他们喜欢游戏,渴望比赛。体育比赛、体育文化节,给了这些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力和运动的机会,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以提高队员和观众的参与程度,让大家了解体育,参与在舞台上运动,享受运动乐趣,真正享受美妙的运动和参与的快乐。有趣的活动,使其在较量中,增强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加自己的能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体育和文化节,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以及学生参加的规模,可以视情况而定,例如,体育知识、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征文、体育摄影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大程度的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注社会。我通过文献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项目的特点,如溜冰、大型体育赛事图片展览、健身路径、铁人三项挑战赛、挑战吉尼斯的青年炫舞大赛、校园定向越野挑战赛、体育知识抢答赛、体育知识系列讲座,有些活动已成为一些学校的体育文化节的传统。
年度体育文化节开始前,学校各部门应共同策划、安排活动及活动的进程,各自负责相应项目,以加强工作的协调、分工、组织和开展。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积极响应,精心准备,精心组织。领导亲自全程指导,检查。学生处、团委、体育部要起到平衡的作用,强化措施,有效的组织。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运用自己的技能活动,个性发展,亲手缔造和培育新的活动,拓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影响。
各项体育文化节活动都要围绕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生活,加强同学们体育锻炼意识,突出职教体育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促进文明班级建设为宗旨,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发展”的体育文化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借助体育文化节这个平台,加强学生体育文化精神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成长、成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活动中精彩纷呈,各种特色活动推陈出新,体现学生特色,体现学校特色。
为了能够更好的举办体育文化节,每年应进行总结归纳、分类、存档,同时为接下来更好的举办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创新。例如,听取各方面意见,开设相应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不断提高体育文化节的质量。每届体育文化节都会持续一段时间,校园热闹非凡,充满活力,每天都有活动,都有项目,都有游戏,每个人都有笑声,让体育真正成为建设和繁荣的校园文化。今天,学校体育已成为提高学生的身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以“弘扬的精神运动,倡导人文关怀”窗口,校园体育文化、文明有着深厚的背景;校园体育文化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升华身心健康。随着校园体育文化节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师生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各项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1] 申家龙,周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走向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2(4).
[2] 曾永忠,董伦红.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黄海滨.中职体育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 陈济川.休闲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5] 靳守国.试论普通高校运动会的新模式——体育文化节[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G807.3
A
1674-151X(2017)16-11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59
投稿日期:2017-06-28
叶峰(1983—),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基层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