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洋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评价是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难点,文章列举、分析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评价误区,并提出“突出重点、细化内容、明确方式”的评价策略,旨在加强和改善研究性学习评价效果,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评价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常见误区
1.过分着重
(1)现象描述:某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生成小课题、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方案、小组成员实践、各组代表汇报成果、活动结束后分别进行评价。活动总时间为12个课时,其中评价花了5个课时。结果学生普遍感到厌烦,不愿意再开展研究性学习。
(2)问题实质:学生为烦琐的评价所累,从而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成因分析:教师机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要求,把手段当成目标,为评而评。
2.失之空洞
(1)现象描述:某个环节的活动评价中,甲生说:“小明表现很好,是值得我学习的。”乙生说:“小红很认真,我要投她一票。”丙生说:“第四小组发言很精彩,这个小组是最棒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收效甚微。
(2)问题实质:评价华而不实,在“面”上泛泛而谈,而在“点”上缺失。
(3)成因分析:缺乏评价的“尺子”,教师没有为具体活动量身定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依据。
3.拘于形式
(1)现象描述:每一场活动都要进行自评、他评、互评;评价者必须涵盖成员、组长、老师、家长;评价方式必须有口头的、有书面的……
(2)问题实质:把所有的评价方法方式都集中使用于每次活动,不加挑选、不分主次。
(3)成因分析:教师没有对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找不到对应本次活动的最有效评价方式。
以上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学生、教师、家长。如果某种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操作烦琐、流于表面又成效不佳,这种活动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如何让评价实实在在、简单易行。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评价误区的矫正策略
1.突出重点
评价的功能有导向、激励、反馈、鉴定等。评价是为课程服务的,它的直接作用就是为师生活动情况提供判断标准和判断结果,从而改进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亲历、体验,活动评价必须紧密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我们要针对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重点、难点,突出某个活动阶段的评价,而不必面面俱到,更不能为评而评。
如在以“人與自我”的研究性学习领域,学生基本上以个体探索实践为主,教师则应当着重从“学生是否充分了解自己”“是否善于表达自己观点”这两个方面设计评价内容,重点评价个体实践的深度以及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对小组活动方案的完善程度、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评价,就可以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
同样的道理,在“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实践领域,每个领域的评价重点也应当不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中理解每个领域的活动重点不同。学生通过几年的连续活动,才可以做到综合、兼顾。只有把每一个活动领域的评价重点都落实了,学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2.细化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评价内容只是勾画了大致的评价要点,需要教师根据每一次活动对这些评价内容进行细化,使评价者能够根据教师给予的标准进行快速、准确、客观的操作评判。根据笔者多年的教研经验,评价标准要做到紧扣活动主题,教师本身必须对活动主题了然于胸,和学生一起感受活动中的重难点,体会活动的艰辛,直面活动的困难,收获活动的喜悦。
如某个班级开展题为《今天我带娃》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制订了“今天我带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评价表针对每个小组的不同的实践内容分别制定评价标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以利于学生互评有“法”可依,点评有根有据。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能制定出一套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评价内容。
3.明确方式
评价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性质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媒介可分为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按照角色可分为自评和他评……不同的要素交叉,会形成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果每一场活动把这些评价都用上,既不可行,也没什么效果。在活动中,以一两种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的方式,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显得简单有效、重点突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笔者认为:自我评价理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方式,学生的自我反思应当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
学生自评,不仅需要详细的标准,而且需要鲜明的个性。在每一场活动评价中,除了常规的一些标准,还要有充分评价自己独特体验感受的内容。如“我在活动中做得最好的是哪一点,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我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克服困难了吗?如果克服了,经验是什么;如果没有克服,原因又是什么?”“我在活动中哪一个方面做得不理想,有什么教训,今后怎么做才好?”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分工不一样,他们实践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自评内容的个性化。学生通过各具特色的自评、反思、总结,才能不断促进自我成长。在以自评为基本评价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引进其他方式的评价。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开展的,侧重于学生互评;主要在家庭里完成的,可以适当请家长评价;需要走上社会开展的,可邀请社会相关人士进行简评。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由国家设立的必修课程,这门充满活力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教师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会遭遇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只有认真思考问题的实质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从而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让这门课程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