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初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但长久以来,许多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简单探究和讨论。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自由,这对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学习的一些看法。小学生的许多想法千奇百怪,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十分离奇,导致部分教师会斥责这些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不敢表达自身的想法,思考问题时大多沿着教师指定的方向进行,思维十分的单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计算教学中,对于学生一些比较新奇的想法,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及鼓励,如果学生的想法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地分析讨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及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有帮助。创设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是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要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教学设备,搜集更多开放性的数学题目,通过动手画图、语言叙述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让學生进行解答,使得数学课堂更加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发散性思维。
二、通过多问多解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活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计算题时能够不断地变换思考的角度,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除此之外,多问多解式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以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求解答案。如“某钢厂原本计划在一个月内烧煤720吨,结果前三周一共用了总数的,按照这样的使用速度,这720吨煤可以烧多少天?”该问题一共有以下几种解法:①720÷(720×3/5÷21)-30=5;②1÷(3/5÷21)-30=5;③21÷3/5-30=5。第一种解法是最直观的解题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的都是这种方法,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三、善于求异,允许学生质疑自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实际的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对答案存在异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求异,允许有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习整数除法时,有这样一个例题:“某班级组织春游活动,活动过程中需要坐船渡河,班级一共有24名学生,每只小船每次只能坐4个人,问一共需要几条船?”解题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按照24÷4=6的解法进行解答,但少数的学生会存在异议。因为学生渡河过程中,小船上需要有船夫撑船才能够顺利渡过,因此,每条船上只能坐3个学生。按照这种思维方法来求解时,问题的答案应该是8条。这其实就是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信任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质疑自己的观点、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其实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质疑,不盲目崇拜教师、信任权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数学教学十分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要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搜集一些开放性的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分析,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且勇于说出自身不同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