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稽核效力不足等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稽核监督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曾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尚未真正建立内控文化;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不足等五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如下:
(一)内部控制文化缺失
虽然现在各商业银行在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因素不断复杂化的形势下,对加强金融内控制度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发生了偏差,把内部控制等同各项规章制度,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还有的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责权利关系构成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都采用股份制这种组织形式,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国家无法直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法人和经营者,他们代表国家利益对其分支机构和所有员工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但同时又缺乏对他们的监督制约机制,这往往导致权利被滥用。所有权主体的缺位,使商業银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并且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衍化出多层级控制情况,多层级控制现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决策层次过多、管理半径过长,政令和业务信息的传递环节太多,既影响政策指令下达速度,又影响到贯彻落实的质量,同时,下级行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要隐瞒一些实情,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变形和失灵。
(三)内控执行情况不到位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片面追求业务量,贷款审查不够严格,手续不齐全,没有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对资金使用的监控不严,拆借资金的拆出对象、利率、期限不符合人民银行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等违规行为。
会计业务方面,会计人员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此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控制认识不足,使一些会计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现象比较严重。
信息系统控制方面,信息安全和员工的权限控制没有做到位,银行内部职员可能有意和无意间造成信息的损坏和泄露,比如现在有的金融机构对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约束,密码改成明码,权限认证失去控制,有的机构甚至集系统管理员、程序开发员、运行操作密码管理人员等多职于一人。
(四)内部控制监督和检查不力
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不适应监管活动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覆盖面窄,广度、深度和频度不够,不能与银行风险水平相适应。二是担负监督职能的人员队伍尚未健全。由于近几年会计和营运制度改革,懂全面业务的稽核监督人员匮乏,这就导致内部稽核发现的表面性问题较多,缺乏对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较大问题的识别、计量能力。三是虽然稽核人员对控制缺陷作了报告,但由于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是内设职能部门,在本级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了违规问题,但往往因为某种原因,最终使发现的问题被人为掩盖,责任追究也不了了之,致使其监督作实际上陷入一种无序和无效的状态。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文化是无形的约束,文化一旦形成,就变为一种力量,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作为商业银行的领导,自身要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确立“风险首位”的工作原则,自觉把加强内部控制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确保经营实现安全、流动、盈利。同时以再教育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灌输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把内控制度的培训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建立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开展。既要注重重点岗位、重点业务的培训,又要注重全员内控意识、风险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在日常点滴工作中贯彻内控要求,培养遵章守纪、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全行上下树立良好的内控价值观。
此外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建立完善的权责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二)加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力度
在金融风险不断加大的今天商业银行应对自己面临的各类风险有准确的分类,明确部门分工,将其风险管理模式由定性分析和经验分析为主,逐步向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模型相结合转变,引进计分卡、风险限额、价值模型、压力测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计量模型等先进风险管理方法。使用模型按日或周将风险量化,并将结果及高级交易员报告面临的风险度或风险概率作为银行是否进行交易情况。
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评审,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并提出整改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或风险隐患责成制定纠正措施。其他各专业部门要根据内部控制管理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其内部控制是否体现了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
(三)加强对内控的监管力度
稽核监督是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中不可缺少又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稽核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逐步建立和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真正形成稽核监督部门的威慑力量,彻底改变内部稽核监督流于形式的弊端。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强度,提高稽核审计频率,一旦发现违章违规问题就要按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防止稽核检查流于形式。最后,要不断提高稽核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金融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学习,采取经常性培训制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而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的全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