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芬
(江西临川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临川344100)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许芬
(江西临川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临川344100)
目的分析在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8例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接受持续气道湿化,并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所选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在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例数出现了明显下降,且相关护理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湿化并实施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持续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术;应用;护理;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中,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气管切开主要是将患者的气管上部的前壁切开,并将带有套囊的套管置入患者的相应部位[1]。气管切开术主要是治疗颅脑损伤等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气道自身的防御性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过滤功能与湿化功能等都会逐渐丧失,患者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2]。为了避免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等,需要医护人员保证患者气道的湿化功能[3]。目前,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用的气道管理方式,也成为了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工作重点[4]。我院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湿化,并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收到极佳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8例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所选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6±8.2)岁。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精神疾病患者、肝肾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肿瘤患者、无法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所选的18例患者发病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例,脑挫裂伤患者5例,颅内血肿患者4例,合并股骨骨折患者3例。
1.2 方法所选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并接受持续气道湿化,即利用三通管将氧管和湿化液管与人工气道相连接并应用微泵持续湿化气道,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的同时还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以下为主要方法。
1.2.1 呼吸道护理患者在接受持续气道湿化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若发现患者气道出现分泌物,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分泌物清除干净,避免分泌物返流回患者气道,导致患者出现呛咳等。
1.2.2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有效改善,接受气管切开术及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一般会在ICU病房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的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并且保证病房的湿度在70%左右,若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的温度适当调高。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所处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减少不相干人员的活动,并且尽量避免家属探视,为患者治疗与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1.2.3 湿化液选择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液,以此保证持续气道湿化的整体效果。若是患者的痰液质地相对较为黏稠,护理人员可以选择用蒸馏水作为湿化液,也可以选择一定剂量的沐舒坦来加速患者痰液的外排。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气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培养检测,若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或真菌时,护理人员可以将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若是患者的痰液质地相对十分稀薄,护理人员可以选择爱全乐作为湿化液,这样可以有效扩张患者的气道,减少患者气道分泌物的外排。需要护理人员注意的是,若是在患者护理中选择氯化钠作为湿化液,要注意其自身浓度,尽量控制在0.45%左右,且尽量不选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药物作为湿化液[5]。
1.2.4 湿化液用量等调整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吸痰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痰液的质地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等调整湿化液的用量及速度。若是患者的痰液十分黏稠,护理人员需要适当增加湿化液,若是化患者的痰液过多,需要尽量减少湿化液。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临床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及主要护理指标进行对比,主要护理指标包括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间及相应的置管时间,并加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846,P<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指标护理前后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护理前后不良反应对比
表2 患者护理前后主要指标对比分析(x±s)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主要是用来抢救病情危重患者及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6]。虽然气管切开术应用效果较好,但是患者的气道功能出现下降,外部细菌容易入侵,导致患者气道上皮出现损伤等[7]。在此背景下,持续气道湿化就变得十分重要,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气道严重损伤[8]。
若是接受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未能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持续气道湿化各个环节来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由于持续气道湿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提高相关认识,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避免患者气道分泌物大量聚集或返流,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还需要确保患者所处环境的干净、整洁、舒适、温度适宜等,避免外界环境给患者带来较强刺激。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来选择合适的湿化液,避免出现湿化液与患者病情不符的现象,还要针对患者湿化液的用量等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过度湿化与湿化不足等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并在术后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临床护理。在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后可以看出,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临床护理不良反应的例数出现了明显减少。此外,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间与置管时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及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与极强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中实施持续气道湿化与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且有效缩短患者的护理时间与置管时间,这对于患者的后续康复有重要保证,也能对患者的整体治疗起到较强的辅助作用。
[1]张永芳.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9-110.
[2]欧阳彩霞.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J].北方药学,2012,9(4):127-128.
[3]贺英,赖静.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64-65.
[4]王月华,刘春花,邹莎,黄霞.110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9):19-20.
[5]钟惠梅,梁素娟,黎银英,卢润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不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1): 110-111.
[6]辛晶晶,杨洪银.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间断湿化气道与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42-243.
[7]华辉,蒋玉萍,周春霞.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23-5324.
[8]彭珺.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液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6):79-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