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研究

2017-07-19 11:45李志鹏
卷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社会工作职业规划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理工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分析,围绕理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效果与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从问题出发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针对促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良性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自我成长;社会工作

1 大学生职业规划概述

卢红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就是个人针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规划和设计,在对个人与社会因素分析的前提下,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利用各种方法实现目标的过程 [1]。国外大学生职业规划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主要表现出了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和实践开展时间长、范围广、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2]总体而言,职业规划有如下特点。

(一)个性化主导。职业规划的制定基于大学生对自身情况深入分析和解剖,而每一位大学生有不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差异,所以大学生设定的发展目标、发展途径等情况是不同的,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人化程度高。

(二)体现阶段性。大学生做出的规划以目标为导向,要完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终目标,需由阶段性目标做铺垫,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包含不同内容和方式。因此,职业规划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现阶段性发展模式。[3]

(三)战略性显著。根据对自身情况分析的分析对未来作出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和长远规划,确定自己在将来的发展目标,因此,职业规划体现了利用战略眼光看待未来的特点,即站在大学阶段用战略眼光审视将来的发展。

(四)要求持续性。职业规划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以阶段性任务为阶梯,不断向总目标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基础不断实现新的提升,前后阶段联系性强。保证持续性才能保证职业规划的完整,发挥职规的效果。

2 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与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以北理工为例,由于该校理工科学生为主,其学生普对自己的认识普遍不足,多表现出不清楚、不明白的现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都缺乏深刻理解,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迷茫现象,不知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职业规划基礎。

理工科院校学生课业压力大,自我思考时间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行为更少。由于没有较强的职业规划意识,难以有职业规划行为,进而就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影响大学生正常毕业找工作,甚至整个职业人生发展。

(二)职业规划资源数量少与质量低。职业规划的课程和专业教师资源配置较少,支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资金投入较少,引起的矛盾是职业规划资源与学生数量的比例差距较大,加之职业规划是非常个性化的教育课程,从而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专业职规课程的需要,导致理工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根据现在职业规划的教学效果来看,表现出的最大不足为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职规教育的老师凭个人经验从事职业规划工作。因此,职规教育中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理论作支撑,导致职业规划的质量较低。

(三)职业规划教育效果有待提升。职业规划教育虽在我国高校展开,但发展水平和范围并没有覆盖到整个大学生群体,就北理工而言,职业规划教育多以公选课出现,并且课程的人数有限制,致使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无法掌握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剖析自己情况的专业方法,合理规划的专业技巧,所以大学生欠缺规划或者说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

同时,就现在理工院校情况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是必修课程,属于选修课程,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只有小部分人选修职规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的选修课程很可能校方被取消或者停课。职业规划教育在课程制度上的安排不具有持续性,更不会有好效果。

3 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讨论

(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职规意识启发

1、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应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通过参加比赛、活动、实践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对自己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要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就必须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开始向大学生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通过讲座、学长学姐交流会、职业宣讲会、网络学习等途径和形式,激发并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其主动发掘前进道路,做出职业规划,设立明确发展目标。

2、推广“大学生职业”概念,实现大学职业化发展。大学生也是一种职业,是人生职业发展的阶段,推广大学生职业化概念可帮助大学生上心、负责地度过大学生活。当下大学生精神懈怠和消极心态等情况明显,多表现出没有发展规划。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大学生职业化”概念可帮助大学生端正大学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实现大学生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二)开辟多元化职规信息源

1、拓展职业信息流覆盖面,做好信息交流衔接。高校有必要建立覆盖全校学生的“信息集散地”,让学生触手可得职业规划信息。大学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信息流通,信息多、信息广意味着大学生的选择多、道路多,大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适合什么工作。高校应及时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竞赛等信息,促进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识社会职业。此外,高校应积极利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自媒体,以网络为基础,打造高校信息集散地,实现信息流通无缝衔接。

2、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提供职规实践平台。职业规划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社会与个人互动协调的成果,如何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社会与个人的互动,需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高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对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实践机会,在践行职业规划过程中,让大学生剖析自己性格、兴趣等特点,做出准确自我定位,及时修正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正确行为,做到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的良好效果。

(三)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1、提供个性全程服务,提升学生职规效果。社会工作专业是专门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学科,讲究工作的个人化和全程化,遵循“助人自助”原则,其个案工作与团体工作的工作方法契合大学生职规的发展要求。个案工作的“一对一”模式可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成职业规划个性化发展目标。团体工作的“多对多”模式可利用具有相同特点学生的合力及资源实现共同成长目标。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有效补充,可为职业规划开展提供有效方法和保障。

2、强化家校共建关系,增加职规社会资本。家庭和学校作为大学生重要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的汇集空间,必须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联合的社会资本价值,才能提供大学生职规的良好保障。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构建共建关系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坚实的家校共建关系下,大学生可利用家校之间的社会资本去完善职业规划。同样,家校共建关系也可为大学生实现目标提供多方面的、多类型的社会资本支持,在人际关系、职业资源、先进经验等方面都可为其提供重要资源和人际支持,帮助大学生提高职规效过。

参考文献

[1] 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姚之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李九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59-77

作者简介

李志鹏(1990-),男,北京理工大学助教、兼职辅导员、法律硕士,长期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社会工作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