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婷
摘 要:在“主题活动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下,对中学信息技术课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了:这种“主题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活动式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 引言
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许多老师都感到很难控制课堂的活动,因为学生在掌握上网技术后,就会浏览各种网上信息:动漫、游戏、网络新闻、奇闻异事等等。因此,要想把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好并非易事。随着中学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当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让信息技术的课能拓展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技巧,而且还要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以避免学生们上课“开小差”的不良行为。为此,“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2 正确认识“主题活动式教学”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是:“活动”指学生的言语活动、思维活动和社会性的形体活动;“主题”指每一次活动都要有一个教育、教学目标,要有一个中心教学内容。简而言之,“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一个相关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的过程,融入在一定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对每个课堂活动需要的主题,都要进行认真地设计,还要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学习与文化探索性学习以及素养教育等领域密切结合起来,以开放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认识的完整性。
3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教材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和分析工作。不但要分析教材知识点,还要准备所选主题活动的相关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分析是对技能知识点的分析,而主题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分析则是对教学内容在“主题活动模式”中作用的认真分析。比如:以《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为例的课程要求是:学会编辑基本文档;插入自选图形;并能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综合操作技能。因为学生们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知识,能够基本操作电脑。但对于电子报刊的一般结构(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图案等)以及电子报刊的风格还不了解。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教材,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4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主题活动式教学”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征。其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是: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因为“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而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历史典故、政治新闻等来探索主题。以福建省闽教版信息技术新课程七年级上学期《制作电子板报》内容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本着主题健康、内容科学的原则,为避免学生在网上东游西逛,乱看不需要看的游戏、卡通等东西,针对13、14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上课时首先就要明确提出堂课学习的主题以及主题下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根据“主题”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主题是“泉州的文化”,一系列问题可以是:泉州的古迹有哪些?泉州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泉州的风土人情有何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有的放矢”的学习活动了。学生的思路就会因此而拓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增,课堂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样的“主题探索”教学模式中,主题选择的范围,应结合教科书或青少年感兴趣的事物来确定主题。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都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主题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一定要与学科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密切相关。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教师根据教材提出“主题”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络上寻求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寻求问题的答案中,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就可以了。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知识刺激。这样既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知识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又大大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5 “主题活动式教学” 的模式设计
根据“主题活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我们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步骤设计如下(以制作出电子报刊作为案例):
1.提出主题: 根据“主题设计”方案,老师首先要提出本课的“主题”是“创意天地”。參考主题有:(1)我的家乡,内容有: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特产、文化名胜等;(2)地球家园,内容有:地球的位置与历史、地球的结构与外貌、地球的探秘等。
2.分组选题:分小组并确定小组长,明确组员分工任务;让学生选择“主题”,并制定课堂活动计划:初步设计一个可行性的小报样稿。
3.教师指导:(1)指导学生选定主题,为小报起个好名,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栏目,选取合适文章,妥善安排版面,精心制作小报。先让几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特点,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最后让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所制作的作品。(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操作说明,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来作示范,指出制作小报所需要的技术重点,并让全班同学共同点评,从而确定小报的制作内容,要求分组进行制作。(3)在学生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还要保证课堂教学能井然有序的进行。
4.学生活动: 根据“主题”在电脑上自己动手来探索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探索有关知识时,他们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就随之能展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5.小组合作:按组讨论选定“主题”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查找与“主题”相关资料,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这种“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6.交流总结:要求按组进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
6 总结
一堂理想的“主题活动式教学”信息技术课,是任课老师精心准备的结果。课堂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满意和成功,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是课堂教学产生比较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主题活动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与信息技术知识点紧密结合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征,方能有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主题”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而恰当地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来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媛媛《从信息技术课谈主题式教学》 《教育学文摘》
[2]祝智庭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作用模式》 《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
[3]刘有根《“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来自http://www.jxteacher.com/gcyzjh/column23554/86522b10-3119-4a68-9c17-a2e467358fec.html(网址)
[4]袁顶国,朱德全 《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