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劢+郭永欣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呈快速发展态势,2016年我国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超过56万,在校研究生总人数突破150万。研究生教育及培养质量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统一的全过程教育,需要处理好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关系,有必要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思想引领,使研究生不仅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提升,同时也在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党支部大多以院系专业为基础建立,这样做虽然方便了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思维模式单一,讨论问题存在局限性,缺乏不同专业之间的思维碰撞。这些不足实际上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展相关工作进行弥补。社区是大家的生活区域,许多社区党建工作可以对研究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区党建增加不同专业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势在必行。另外大多数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他们对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度高,关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部分研究生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和情绪容易波动,对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认识片面;少数研究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功利色彩浓重。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这些新特点、新变化,党组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
社区是高校研究生经常活跃的场所,高校研究生社区也成为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社区党建承担着大量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社区党建的优势,实现社区党建向全校延伸直至融合发展,形成社区党建新格局。社区党建与高校党建融合发展,是社会转型期党建格局的调整和创新,是党建力量的有效整合,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1 研究意义
由于传统研究生党建模式存在问题,社区党建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故应当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本课题以研究生社区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对高校研究生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从而对高校研究生社区党建有一个全新认识,并深刻了解其内在特点和遵循的原则,其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进高校研究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研究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研究生党建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社区党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逐渐突出出来。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存在更多的问题,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将步入社会,面临就业、感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以学院专业为基础建立,社区方面的工作有些缺失,而这方面有许多有研究生党支部多意义的工作可以开展。如社区中不同学院专业的研究生仍缺乏沟通与交流。研究如何以学生社区作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对积极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区,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社区党建,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现实状况仍存在较多矛盾:
1.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尚未完善
目前,在大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高校中,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大多由辅导员队伍、后勤管理人员(或是物业管理人员)和学生组织共同组成,但专职党建工作人员主要辅导员为主。很多高校由于人事编制等问题导致辅导员队伍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的1:200比例来配置,辅导员配备严重不够,工作量超负荷运转。不少辅导员均为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教师,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加之未接受过系统的党务工作培训,导致其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中没有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服务与教育、育人与管理相结合,重管不重育。
2.社区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在近几年里,大学生社区的硬件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社区设立了党员宣传担、觉员活动室、挂牌党员宿舍,甚至在社区里成立大学生社区党组织机构办公场所。这些都为大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奠定了基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人力、物力。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若是没有建立一套长效的保障机制将使得一些政策或理念无法落实。
3.杜区学生党员缺乏一定监管机制
不少高校虽然意识到大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提出党建进公寓等口号,却拘泥于传统的院系党组织模式,没有在大学半社区里设立党组织,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社区党员监管机制。在大学生社区设立党姐织的高校也尚未在监督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4.社区党建工作文化建设效果不佳
社区党建文化氛围不浓厚具体表现在:手段单一、缺乏巧力。如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更注重形式,而忽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部分高校的党建宣传栏一个学期都未能更新,宣传栏多为张贴大学生入党公示或是开会通知的"通知栏";注重物质建设、忽略精神建设。长期以来,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高校更多关注于大学生社区的物质功能建设,将大部分物力财力投向硬件建设,却忽视大学生社区的文化导向功能。一些高校误把大学社区的娱乐功能等同于拓展精神文化建设,这让大学生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只能是流于形式。
5.各党支部成员专业融合较少
现行研究生党支部依据学生专业进行党支部的划分与管理,思维模式局限性较大,不容易产生新思维的碰撞。现阶段对研究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要求研究生党员要全方位的发展,这对传统模式是一种挑战。而新的研究生社区党建模式,可以增加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增加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
参考文献
[1]陈复生,薛中海,刘克非.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4):147-150.
[2]包艷.基于“党员之家”有效载体的高校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2(19):177-177.
[3]陈祯如.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高校社区党建管理机制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1(2).
[4]李红利,唐旭生,梁存宁.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57-60.
[5]姜宇国.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21-22.
[6]雷圆媛.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探析[D].广西大学,2013.
[7]张红.学生社区同楼研本共建临时党支部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1,05:3-5.
[8]高祺媛.社区党建工作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
[9]宋益国.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探析[D].华侨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万劢,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职员。
郭永欣,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