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7-07-19 20:03焦宇航尤鹏飞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

焦宇航+尤鹏飞

摘 要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物质的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为了寻找质量安全的食物,与生产有机食品并希望拥有稳定客源的农民签订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亲自送货上门,供需双方的这种意愿促使了社区生态农业这一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的产生。基于此,在分析浙江省临安市太阳公社发展社区生态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基础上,对生态型农业产业项目开发中应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生态农业;有机农产品;产业规模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43

1 临安太阳公社发展的现状

太阳公社位于临安市朱伊坞村的山谷里,环境宜人、民风淳朴,这里拥有大面积的水稻良田,由于公社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农民不常用经济肥料施肥而是用家畜家禽的粪便经过发酵后的生态肥料来对作物进行施肥,这就符合了太阳公社创立者对社区用地生态无公害的要求。社区租用农民的土地并对农民进行培训挑选部分农民从事公社种养与餐饮服务工作。社区的无公害土地不仅种植水稻,后来引进了有机蔬菜种植和黑猪的养殖。施肥方面,不仅沿用了家畜家禽粪便经过发酵加工后的生态肥料,公社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技术支持,引进了生物制剂来调理公社种植用地的肥沃程度。太阳公社还与农业企业,其他同性质农场,房地产等产业合作,在合作当中主管产业管理和输出工作。

2 临安太阳公社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社区农业产业时令性强,存在过长的效益低潮期

社区主打的产业是水稻有机大米、有机蔬菜和黑猪肉等。时令性强是农业最大的特点之一,有利的一面是告诉了人们因时而作,但对于现代化农业产业要求效益最大化的宗旨,时令性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土地在作物收获以后,除了必要的土地养护,没有最大限度地使用土地,使其呈现荒废状态,社区养殖业方面注重黑猪的养殖,但其他养殖产业规模不大,没有实现农业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2.2 社区发展对当地农户的劳动力需求度不高

社区用地是租用当地部分农户的土地,除付给农户一定的租金外,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提升农户收入的举措,经调研公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公社对外的招聘的专业型人员,只有极少数种养劳动力与餐饮服务劳动力来自当地农户,但都是在公社经营高峰期社区人员急缺的情况或作物种养与收获期被社区临时调用,所以农户的收入不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1]。

2.3 社区缺少特色的公共基础设施

临安太阳公社特色小镇总面积达到47多hm2,社区接待中心与猪舍、兔子谷、草莓谷等几个特色社区主题的距离较远,虽然符合社区未来的建设规模,但现阶段由于还有许多诸如民宿村的待立项没有进入实施阶段,使得社区主题之间的路段稍嫌空旷,缺少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

2.4 社区部分农产品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

有机绿色农产品是太阳社区一大特色产业,如有机大米、有机蔬菜、蚯蚓土鸡蛋以及黑猪肉。据了解,公社实行会员制,即社员每年交2.5万元,每周都可获得2.5 kg有机大米、1.5 kg黑猪肉、5 kg有机蔬菜、一盒蚯蚓土鸡蛋以及一个月2只鸡或鸭的供给,以冷链配送到社员家中。

近年来,农业产品深加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风向标,消费者不单单是要求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时开始希望农产品越来越便利,农产品一旦经过深加工处理后产品自身的效益将会大幅度提升。虽然有机绿色农产品已在效益方面做到了提高,且黑猪肉也深加工成香肠与猪排、水果蔬菜加工成酵素等产品,但如有机蔬菜、水果除了酵素以外没有做到其他形式或用途的深加工,没有做到效益最大化,作为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模式之一,太阳公社应注重产品深加工背后的价值。

3 临安太阳公社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社区同时令农作物品种繁多且没有大面积耕种

社区内主打的农作物为水稻,笔者调研期间为4月中旬,小面积农田种有水稻,应为早稻,但大部分土地却呈现半荒废状态。有机蔬菜方面种植四季蔬菜避免了用地荒废,但蔬菜种植规模不大,对社区效益的影响不高。另外,晚稻的种植收获时间与玉米的种植收获时期几乎相同,造成土地低利用率。

3.2 社区发展速度缓慢,用人产业规模偏小

经调研,部分农户的小面积土地没有被租用,还处于农户自给自足的状态。社区内部部分农田呈半荒废状态无需种养工人。除作物种收节点需要人手外,社区与农户之间的雇佣关系不明显。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由于社区规模还没完全成形,各部分只是处于前期阶段并不需太多人手。

3.3 社区还在建设阶段,游客对象活动用地集中

调研期间,社区相关负责人一直强调社区还在建设中,且游客对象多为亲子类型,社区内有丰富的亲子类游戏,活动用地相对集中。

3.4 社区主打自产自销,暂无扩大产品深加工渠道的意愿

社区主打的农产品从种植、养护、采摘、包装、运输都是社区一体规模下完成,有严格的标准和模式,效益方面已达到社区预计值,暂无扩大产品深加工渠道的想法与意愿。

4 原因总结与解决社区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原因总结

笔者认为,社区现存问题的共同原因是社区还在不断地改造建设中,随着规模的扩大不论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还是农作物种类的增多[2];农户进入社区工作的人数增加;社区基础性建设更加完善;随着规模增大,农产品数量增多激发生产者对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信心促成扩大农产品深加工种类都将成为现实。

4.2 解决社区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增加种植规模引进与现有作物时令相反的作物

除了已种植的水稻和玉米外,在作物收获期后,应种植不同时期的中稻或晚稻或其他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引进稻鱼共存、稻虾共存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且可以產生工作机会,提高农户收入。

4.2.2 定期召集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增加农户进入社区工作的人数

农户在社区的工作主要以种养为主,例如某农户承包1.3 hm2稻田、照料100头猪、看护200只鸡鸭等。但随着社区不断地发展,在种养工作的工作人员人数达到饱和的时候,社区具有专业性,例如导游、活动主持策划、餐饮服务生等岗位尽力在当地农户家里培训上岗,尽可能把就业机会提供给农户,增加他们的收入。

4.2.3 丰富社区活动主体拓宽游客对象的范围

社区目前最主要的游客来源是家庭模式,如亲子游戏,社区为游客提供自然课堂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习一些自然知识,在过程中与父母互动交流。还有一种就是游客可以小面积租菜地,自己种菜,社区相关负责人提供日常的浇灌施肥。但毕竟这类型的游客人群比较固定,随着社区其他主题的建设,如民俗村,游客的数量会增加,也可以开设其他的活动,如烤肉节等,农产品实地参观等活动增加客流量。

4.2.4 增加市场有机商品的原料供应端效益

社区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益,但笔者认为还有空间,如社区已将蔬菜水果制成酵素,这就充分发挥了水果蔬菜的价值,但还可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例如作为有机食品的原料与有机食品公司或制药厂合作,生产养生果汁、蔬菜汁或养生药品保健品等。

5 结语

笔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是社区生态农业产业常见的问题,当然也会有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不同的人群的感受不同,社区相关部门可以在社区内部设立游客意见箱,不断优化自己的产业,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特色与生态概念,为我国生态社区的发展做好榜样。

参考文献

[1]李全胜.生态农业模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2):98-101.

[2]赵晨钢.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5):7.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7-02-27

作者简介:焦宇航(1992—),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互联网+”生态农业新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四川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两岸农企共谋海南昌江生态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