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下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初探

2017-07-19 20:03:54刘晖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本课生字识字

刘晖

一、识字步子大一点,“认一个字”带“一群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识写生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识字教学方面,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就五年级的学生基础情况来看,他们已经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从会写1600个字到2500个字的识字目标飞跃,对他们来说,学习汉字的目标将变成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此时,教学策略也应相应有所调整。

目前,我们的汉字教学重点落在了书写指导上,对汉字的认识扁平化,学生对于汉字的感知是一个一个的,教一个会一个。在教学策略上,不尊重事实、歪曲字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容易造成学生常识性的错误。汉字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说,如何发挥交际的最大功能,取决于掌握汉字的数量。“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读写能力,与他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汉语教学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教学生识字,越多越好,这是汉语教学首要的任务。”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教一个会一个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

当然,写正确美观的汉字固然重要,但是,汉字的核心不是它作为方块字所带给我们的美感,而是汉字作为一种理据性很强的文字,具有系联的特征。汉字是可以举一反三、一组一组识记的,是可以教一个会一群的。无论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以540部统9353个汉字,还是王筠的《文字蒙求》,二者都是汉字字书,精于阐释汉字精髓。王筠更在《文字蒙求》中说道:“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至于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所以,五年级学生学汉字,不能再一个一个地教,应当举一反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只会查字典、词典,更要会融会贯通,这时候,字理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汉字的字理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之法,还包括一个字的形音义,以及不能忽视的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形近字,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区别字形,还提供给我们一种识字的能力,那就是通过一个生字来认识一群生字、一类生字,这就是系联的识字方法。

教学《暖流》这篇文章,在前期的生字听写调研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将“蔼”这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写成了左右结构,究其原因是对这个字的造字原理不清楚。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出示学过的常见的带“曷”的字,然后,再加上一个言字旁,告诉学生“谒”这个字读ye,通过偏旁猜测它可能跟言语有关,由此提示学生这个字是表示“拜访”“拜见”的意思,组词“谒见”是进见尊长的意思。接着,我提示学生它可以上下左右都加偏旁,分别组成另一个字,学生由此印象当中有了汉字的类的观念。于是,我趁机在这个字上面加上雨字头和草字头,引导他们认识“霭、蔼”这两个字,再次通过看偏旁猜字义的方法,来加深认识“霭”字是云气;烟雾的意思。这样的一个环节,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个“蔼”字的结构,同时习得了“霭、谒”这两个字,更重要的是汉字量化的识写生字的观念和方法,就在循序渐进中形成了。久而久之,学生再查字典、词典的时候,就不仅仅盯着自己面前的一个字,而是眼界会更开阔、更长远,学生主动学字的欲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其实这个案例中,在识字教学上,为了扩充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用的是以“多字”来印证“一字”。许慎《说文解字》和王筠《文字蒙求》两本中国传统字书中,将这种方法称为“据形系联”,通俗的理解,就是同一部首的字是放在一起的。其实,这在我们目前字典、词典的编纂中仍然沿用,所以,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字典,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一本查找字义、弄清字音的工具书,它本身就是很好的集中识字的教科书。在遇到一个易错生字时,查查这个易写错的偏旁这一系列的字还有什么,将常用、但学生目前还没学到的高频词提出来,与新生字放在一起,共同学习,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攻克了易错点,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一旦这个习惯养成,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一举多得。

二、阅读以“文本的价值”“重难点突破”为坐标

在阅读教学方面,《课标》指出,要“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面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文字表面的、眼睛所能看得见的,如一篇课文;另一种是需要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查找并总结的,如背景资料延伸阅读。显然,后面一个所需要的能力素养更高一些,这是对学生整合信息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往学生整合信息的着力点放在联系上下文上,但是,面对“非连续性的文本”,课内的整合信息能力需要提升一步:首先,学生要学会借助补充资料来理解这篇文章,这需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其次,综合性学习目标中还提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时,学生面临的文本就是一组了。所以,能从不同的篇章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单纯一篇文章或者两篇文章,是无论如何练就不了这种整合能力的,需要一组文章的呈现。由于课内外整合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作用很大,如何选取与课内整合相匹配的文章,我觉得以下几条原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比如,在第一单元的五课中,只有《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所以,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定位在“从名家名篇中积累春天的好词好句”。因此,我补充了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那一段。因为关于春花的描写,《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是有的,而《春》中春雨图,写法精妙,感受独特,意境优美。而且,通过着重理解“酝酿”这个词,一方面感受春天的氤氲,另一方面,联系吴伯箫《早》一文中,“酿雪的天气”这句话,加深学生的理解。

2.本课的重难点突破。本课的难点在于“深刻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为此,我专门找到了同年级的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最终选定了许地山的《落花生》。在另一篇冰心《小桔灯》的选取上,我们教研组起了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篇初中文章,对小学生来说会有点难,但是我认为:字与字之间是相互印证的,文章和文章也是。通過同一位作者不同的文章,感受作者相同的情感:她对儿童的喜爱,本课的重点也就凸显了。

3.认清文本的价值。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教学中需要新科技、新理念的补充,这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将第二单元现有的三篇文章,补充了四篇文章:《奇异的激光》《引力波》《谷歌眼镜》《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除了第一篇出自北师大版第十册,其余三篇由我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整理成篇。从内容上来说,《引力波》是配合《梦圆飞天》,《谷歌眼镜》是配合《神奇的克隆》,这两者属于科技类的;而《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是配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都是自然地理类的。在语言风格上,《引力波》《谷歌眼镜》《奇异的激光》与课文语言相似,都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高深的新科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与《梦圆飞天》用到了一些好词佳句,值得学生积累。这样,一共七篇文章,组成了主题为“自然·科技·(人文)”单元。并且在一开始,将括号内的内容留白,等学完之后,学生结合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行填补,加深对人和自然科技关系的理解。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我还准备了三份不同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加深理解。

我们要改变阅读观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感知判断的能力、思考表达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成长为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北京路小学)

猜你喜欢
本课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