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璐,李 梅
(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长春 130021)
基于灰色旅游资源理念的伊芦山旅游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刘 璐,李 梅
(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长春 130021)
整合利用区域有效资源,寻求经济增长新助力是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旅游业正在逐渐成为小城镇带动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小城镇旅游中广泛存在的小片区、待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提出“灰色旅游资源”的规划概念,在解决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山景区开发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灰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发展动因,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引导新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避免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恶性同质竞争,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小城镇发展;灰色旅游资源;旅游业;伊芦山景区
随着“新常态”经济发展思路的不断普及和深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旅游作为城镇产业发展与城乡统筹一体化的重要推进手段,正逐渐被广泛应用和实践。各地政府正逐点开展以旅游业为重要推手的服务性经济产业,试图整合生态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建设,获得经济发展助力。近几年,笔者通过调研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旅游规划项目实践时发现,一些尚未被有效开发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遗存,缺失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规划策略及发展模式,这不仅已成为许多欠发达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障碍,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结构的转型。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已从单一大众化向多样特色化发展。有学者总结出绿色旅游、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等7种带有色彩辨识度的旅游产品类型[1]。这种旅游色彩化不仅能够对具体的旅游产品给出针对性定义,还能够通过色彩强化人们对于旅游产品主题的理解和认知,而灰色由于其自身所代表的模糊性尚未被用于定义旅游资源。研究发现,许多待开发的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并且仍处于理论研究的空白地带,其资源共性与学术地位恰巧与色彩“灰色”的模糊、中性的特质有一定契合度,由此将此类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但尚未被有效开发利用的自然环境景观或历史人文景观定义为灰色旅游资源。由于灰色旅游资源自身影响力较小,配套基础建设薄弱,所依附的区域经济支撑不足等原因,大量灰色旅游资源缺乏具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策划手段与方法,导致简单粗放的各层级旅游相关规划大行其道,甚至以切断地域文脉、牺牲原生景观为代价进行改造,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不能达到旅游开发的目的,相反,可能会导致地方经济与生态的恶性发展,违背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主题。
在“新常态”和“五位一体”政策影响下,旅游业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高,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2]。由此可见,未来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地位也将不断上升。从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角度看,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能有效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统筹整合旅游资源,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从而有效地丰富区域旅游体系层级。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已经逐渐接近饱和,游客的激增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旅游质量持续下降,景区管理与消费者矛盾加剧,形成恶性循环。灰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和为地方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方面的作用明显[3]。转变固有的旅游发展的规划思路与模式,对于缺乏发展助力的小城镇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发展多元化旅游,补充传统旅游体系,丰富区域旅游形态提供路径。
4.1 立足消费需求,建立科学市场导向
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科学化指导,而市场因素则是旅游市场科学化开发的先导要素,市场调研和分析是灰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依据,重视潜在的竞争因素分析,建立起差异化的产品竞争优势是首要对策。单纯针对灰色旅游资源进行粗放型开发,不重视区位竞争、目标市场依托等因素的考虑,这会导致项目的开发效果低于预期。而以市场为导向,针对潜在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深度把握使用者的旅游需求,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在动态中把握并引导市场需求才能为灰色旅游资源产品的成功开发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图1)。
图1 科学的市场导向模式图
4.2 协调区域统筹,避免资源同质竞争
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着眼于全域旅游格局,避免缺少统筹规划、以单一观光性为主的旅游产品,在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互补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以核心主题为线索的多层次、多种体验为主的旅游规划体系[4]。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重点关注区域视角下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大整合。通过规划引导,规避区域内旅游产品与体验的重复竞争,注重生态环境的原生性保留与地域文脉的整体梳理,围绕地域特色,多维度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力求达到消费者旅游目标的综合满足和全面体验[5]。
4.3 强调城市设计,提升旅游空间品质
2015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在灰色旅游资源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层面的引导,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灰色旅游规划空间,全方位统筹景区空间设计,重点以生活、游憩、交往、出行活动为设计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的旅游区空间格局,塑造特色地域空间特征,提升区域的竞争力[6]。
伊芦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镇境内,景区规划面积约为530 hm2,位于善后河以南、盐河以东、车轴河以北,是灌云县北部近期拟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善后河是灌云县的主要内航道,通往灌云县的主要港口和入海口,车轴河和盐河均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山水构架廊道,与伊芦山一起组成了灌云县北部十分优美的生态山水格局。伊芦山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余脉之一,山中既存的许多摩崖造像和文字题刻都以其自身的方式传达了对于隐士文化的推崇。
5.1 伊芦山旅游风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名目众多的连云港,伊芦山景区开发起步晚,知名度不高,旅游市场覆盖程度低,在市域旅游体系中层级不高,且并未完全融入市域山海(水)格局。伊芦山山体开发仍以传统登山观光为主,旅游项目单调,参与性与体验性不强,特色主题不够鲜明,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同时伊芦山旅游的配套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现状旅游交通和区位条件较不成熟,本地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伊芦山所依托的伊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5.2 基于灰色旅游资源的规划策略
5.2.1 市场分析前提下的核心人群定位
结合上位规划与连云港旅游市场基本游客来源,将伊芦山旅游景区核心客源市场定位为连云港市域,基础客源市场定位为江苏中北部以及鲁南地区,机会客源市场定位为华北、华东地区主要城市。通过调研连云港当地旅游人群属性可知,每年4月—10月为游客最集中的时段,其偏好项目主要有海边浴场、登山观景等。当前郊游区采摘、垂钓、农家乐等短途、短时游逐渐成为本地游客旅游的热点,但伊芦山景区缺乏有吸引力的空间场所。伊芦山景区作为连云港市域旅游的一个节点,其区域吸引力十分有限,因此将景区的核心客源定位为灌云地区及连云港区域人群;基础客源市场定位为江苏中北部、鲁南地区;机会客源市场定位为其他华北、华东地区主要城市。
由于伊芦山风景区尚处于初步规划开发阶段,因此并未形成有统计意义的市场数据。这里采用类比法与面积法对伊芦山风景区客流量进行预测,筛选连云港地区全域旅游格局下山体类旅游景区进行类比分析预测;筛选相关资料与上位规划中规模适中、等级相似的旅游景区的2013年年游客人次与2030年规划年游客人次,综合当地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预测伊芦山风景区近期(2020年)年旅游人次约为30万人次,远期2030年60万人次,见表1。
采用面积法对伊芦山旅游规划区内各相关旅游服务用地面积(2020年)进行统计,依据相关规划进行游客日容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上位规划与资料的相关统计
表2 旅游区分区面积统计
预测近期(2020年)旅游人次为29.62万人次,依据连云港年平均游客增长率6.9%计算,至远期(2030年)伊芦山旅游区年旅游人次为58.47万人次。综合类比法与面积法统计计算结果,伊芦山旅游区规划近期(2020年)旅游人次约为30万人次,远期(2030年)旅游人次约为60万人次。根据同兴镇总体规划、伊芦社区规划,在游客接待高峰期,总计可接待8 000人/日。
综合以上情况,面对伊芦山景区长期缺乏相关规划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类比法和面积法,通过对当地全域旅游体系中相关的上下级旅游景区的资料研究,寻求伊芦山旅游景区科学化预测的数据依据,并且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中,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伊芦山景区进行市场追踪和校正,全面科学化、市场化应对以伊芦山为代表的新型灰色旅游景区管理运营。
5.2.2 全域旅游体系下的线路策划
基于“全域旅游”的理念,着眼于省域海陆空空间立体格局,重点围绕市域旅游体系配合开展重要节点旅游,进行主题规划,从交通、产业、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整合规划区内旅游资源、商业配套、道路交通,分层次策划旅游线路,一是依托江苏省内沿海旅游主题和东陇海旅游策划中长途旅游线路;二是在市域层面通过山海主题景区资源串联形成伊芦山—海上云台山—连岛—海州湾短途游。综合长、短途游客需求,拓展通达周边旅游腹地通道,构筑综合旅游交通体系。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提升伊芦山旅游区旅游形象,逐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对伊芦山现状条件及周边资源的分析,将规划目标定位为:“依托伊芦社区以及大伊山风景区,将伊芦山景区建设成为融灌云县历史人文、佛禅文化及农耕美食和药膳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实现以短途休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创意体验旅游为导向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同时利用伊芦山原生山水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观光休闲资源,提高环境品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既能进行生产又能满足旅游活动的乡村旅游项目产品,依托于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
5.2.3 城市设计引导下的旅游空间
借助城市设计手段在景区的核心节点处展开围观空间设计。文化是伊芦山景区的核心软实力,利用细部设计将伊芦山景区的主要文化内涵分层次地布局在入口广场等核心建设空间中,使游客在感受伊芦山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同时,体会到文化与情感的充实。将景区入口结合水环境设计为步行导向的商业景观通行空间,增强入口导向性与空间开敞性。在空间视线设计中,利用钟庵形成入口伊尹广场的建筑至高点,通过层层递进的空间景观廊道,使山上山下呈现出良好的对景关系。广场微环境主要通过以伊尹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神话打造四神(青龙、玄武、朱雀、白虎)主题分区广场,四神在古代是正义的象征,伊尹助商灭夏是历史上有名的正义战争,象征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古代哲学思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和伊尹雕像分别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伊尹位于最中央,象征着人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象天法地思想的体现(图2)。同时,随着道路向景区的逐渐深入,地势渐高,在保留生态本底的同时梳理地面水系,打造背山面水的整体空间格局,在保留景区的生态本底的基础上,促使自然空间与人造空间的完美和谐(图3)。
近些年我国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旅游空间供不应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正处于从量到质转变的过渡时期,简单粗放式单一体验的旅游模式已难适应当前的消费需求,灰色旅游资源概念的提出利于缓解当前旅游资源的紧张局面。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强调以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科学统筹等为目标的规划控制引导,以利于形成旅游资源稳定发展的长效开发模式,由此从概念界定、发展动因和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灰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伊芦山旅游规划来实践对策的可行性,实现全域旅游的规划概念。
图2 伊尹广场平面图
图3 伊芦山旅游区规划总平面图
[1] 李向明.“七色旅游”各显风采[N]. 中国旅游报,2006-12-27(13).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5-01-21)[2017-05-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1/21/content_9405.htm.
[3] 封蕊.新兴旅游城市发展模式初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4] 陈鹰,黄磊昌,王祥荣.区域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集合区生态位的研究[J]. 城市规划,2007, 31(4):37-41.
[5] 吴松涛,陆明,贾梦宇.总体城市设计的旅游导入体会[J]. 城市规划, 2004(12):87-88.
[6] 李晓琴, 朱创业.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9-210.
The Study on Designing Countermeasures of Yilu Mountain Tourism Planning in China Based on Concept of Grey Tourism Resource
LIU Lu,et al.
(SchoolofArchitecture&DesignEngineering,
Changchun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At present,to seek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by integrating all the region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is the new topic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Tourism is becoming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to promote regional overal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settl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small-scaled and undeveloped tourism resource,the planning concept of “gray tourism resource” has been put forward.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emerg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Yilu Mountain scenic in Guanyun County,Lianyungang City,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grey tourism resource,mak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o it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motivation,and proposes some feasible planning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tourism resource.The viciou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must be prevented in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gray tourism resource;driving factors;planning strategy
2017-05-22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21号)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19号)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00号)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6B302)
刘璐(1988-),女(汉),河北邯郸,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城市设计。
10.3969/j.issn.1009-8984.2017.02.022
TU984
A
1009-8984(2017)02-0091-05
通迅作者: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