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对“会议多”说“不”

2017-07-19 10:08雅侃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议

□ 文/雅侃

规范管理对“会议多”说“不”

□ 文/雅侃

毫无疑问,会议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企业没有不开会的,管理也是离不开会议。

笔者偶然看过一篇《会议是一切生产力的来源》的短文。看完着实不敢苟同。且不说文中概念的混乱,比如把开会与学习混为一谈,把交流与开会等同起来等;更不说内容本不是谈会议,而是一大堆与成功、沟通、决策、教育等所谓“名言”潦草地装在一个框子里;就是对会议本身的理解就更是极其褊狭,比如“远离会场,就是阵亡的开始”“一场会议就是一个团队发展的分水岭”、“会场是根,会议是魂”、“会议的频率决定团队的一切”。这个把“会议”和“会议多”一股脑的说成是“生产力”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有学术讨论的必要。

什么是会议?其实,每个人理解的会议概念是很不同的。我们且以“百度百科”对“会议”的解词“集合三人以上相与议事,并遵循一定的议程,所举行的一种集会”来讨论。

关于开会,有一本著名的书叫《议事规则》,作者系统介绍了关于开会的几乎所有问题。中国企业由于规模稍大或业务复杂或人员众多也总是要开很多会,只是极少有人去学习那本关于如何开会的专著。于是,中国有很多组织会议成灾,令参会者苦不堪言。

其表现当然是会议的类型和名目繁多—什么传达会、报告会、汇报会、研讨会、务虚会等等,比比皆是。且召开会议的频率还很快,有的企业一天好几个会议,有的企业领导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天天在开会”。

面对这会那会和没完没了的会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开会?

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议事,没有“议”的可能就不是会议,也就不用开会。比如教育、训练,就不是开会,就不用以开会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员工教育一般是指思想的统一或改造过程,基本不属于讨论具体事的范围,下属多数没有“议”的权利,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处于被接受状态。这本不是开会,也基本没有多大用途,但领导往往认为自己有洗脑的能力,天真地掏出时间成本做这种没有价值、至少价值微乎其微的事情。员工训练的重点在于“练”,要动起来,而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练还要到一线、到现场去,这就更不是开会的范围。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会议现象,就是凡会都开成层级会议,比如部长级会议、局级干部会议、处级会议。如果承认开会是“议事”,大多数会议不应该是某一个级别的人在一起能议出来的,应该是某一个类别或某一部分相关人员集中讨论的。比如,一个质量指标的分析和认定、一个质量事件责任的认定,就应该是与质量管理或事件相关人员一起开会,而不应该是什么级别堆在一起天南地北地纵谈。不可否认,企业当然存在某一个层级干部集中决策的会议,但真正的议事更多的是一事一议,自然一事一会,迅速召集,短时开完,避免许多无关者陪会浪费时间。可见,动辄就开综合型会议也是不可取的,一个会参加人员复杂,讨论议题涉及面广,甚至开会前都不知道有哪些事要议,有些主持人总是在开场白喜欢说“为了规范管理要”、在会议结束时必须说“哪位还有什么事”,实在是没意思的无准备之会。

更重要的是,开会一定要开有效率、有新意并解决问题的会。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只记录那些新的创造、新的思想,而把重复的东西统统甩掉。比如科学史上记住了牛顿、爱因斯坦,社会科学史上记住了马克思、恩格斯等,因为他们有创造。一个会议也是这样,历史只记住了那些划时代的有开创意义的会议,比如中共党史上的一大、七大、遵义会议,因为这些会议产生了新思想,这些思想形成了党的路线,胜利地指导了党的实践。大会如此,小会也是这样,我们开一次会总要能产生一点新的思想,对工作有一点推动,这样的会议才值得开。可惜就像大吃大喝已经失去了吃饭充饥的意义一样,现在许多会议也早已失去了酝酿新思想的意义。会议的浪费是一种更大的隐形的浪费。

解放前我们的党在根据地开一次重要会议,常常要让干部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回来,有的同志就牺牲在来去开会的途中。但是那没有办法,不开会就不能统一思想,革命就会损失更大。现在世界上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双边、多边甚至全球性的会议。人们总是带着原来的想法来到会议室,又带着新的想法离开会议室,去工作,去实践。可以说是会议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推动这个地球。

要想切实提高会议的质量,就先要看酿造会议的时机是否成熟,先找到突破口,选准题,会前要做细致的调查准备工作。会议题目选准了,这个会也就成功了一半。 党的历史上的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因为时局危急、不开不行。这种会,绝不会空泛,不会说旧话、套话,它逼着我们必得产生一个新思想、新方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会。现在有些会议所以质量不高,就是因为没有新思想、新方案,许多主持人“武大郎开会”,听不出、发现不了每个人的新思想,更不能像好厨师一样巧用料,善掌火,变出一个新菜。会前没有寻新之心,会上没有求新之意,这样的会议是开不好的。

但是,我们还必须要明白,一些固定的会议,比如例会、民主生活会、生产调度会等,也不是说就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开会前有了变化,或者情况有些不明,那就取消这个一成不变的会议也属应该。

哲学的道理告诉我们,变化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环境变化越快越剧烈,企业运营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就越大越具有颠覆性。不确定性就是指事先不能准确预测或确定某个活动的结果。

当今企业的外部环境改变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是否有办法对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展开有效管理呢?

如果我们静下来,仔细思量,你就会发现,尽管组织活动很复杂,但你可以将组织进行的活动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进行“管理”。组织应用的非常多的过程(即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需要保持稳定、高效的输出,这些活动具有重复性特征。如果这种重复性活动特征没有通过过程方法进行标准化管理,那么,重复性活动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如果将经常性活动尽可能采用过程方法进行标准化管理,那么,经常性活动的确定性和效率就会提高;如果能够将偶然性活动通过建立模型,采取类似过程管理模型方式,那么,也能提高不确定性活动的确定性;管理者应尽可能提高组织活动的确定性,尽可能将不确定性活动转化为确定性活动进行管理。

以上这个话题并没有扯远“开会”这个主题,有时取消不必要或暂缓举行的会议,掌握一些不确定性管理的知识会帮助你决策是否开这个会,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确定性。

当今企业的外部环境改变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是否有办法对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展开有效管理呢?

总之,企业人是有成本的,企业干部有更高的成本,开没有价值的会显然是时间的巨大浪费。日本企业的会议成本计算公式是:参会人数×会议时长×人均小时收入×2×3+会议直接成本,其中的“×2”是一个有用的会需要一倍的时间去消化或分解,“×3”涉及的是机会成本,一个人开会直接浪费的会议时间的消耗,但实际上企业雇佣你是要你挣3倍以上的利益的,但你来开会了就放弃了挣钱的机会,等于实际浪费了开会时间3倍的机会收益。由此可见,一个管理者随意决定开一个会,想过它的成本多大没有?

中国经常开会、参会的人,一般认为开会是信息传递、统一认识、部署工作的有效手段,但在信息社会借助开会传递信息成本实在太高,丰田公司为了少开会和不开拖沓的会坚持全体站着开会,信息都公布在墙上,墙上的不同区域标注着黄色或红色的数据。除了信息确认之外,更深层的统一认识,靠开会其实是做不到的,很多领导总想通过一个报告会把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强加于人,其实这种借会议洗脑的想法是颇为天真的。

现代企业,我们切忌把会议和管理等同起来。实现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不是说非要通过开会来实现,也不是说企业越现代就越要开会,更不是说“会议多”企业就“越规范”。

猜你喜欢
确定性不确定性会议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八七会议》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会议通知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基于确定性指标的弦支结构鲁棒性评价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增加 玩具店囤货防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