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克坤
·护理·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冯克坤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同时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疾病保守治疗,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常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为69.39%,观察组为91.8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经护理后机体健康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运动与生活行为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保守治疗,同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生活质量评价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保守治疗 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突发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发病机制包括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表现,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发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患者发病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胸痛、且经服药后无明显缓解作用,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常见类型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表现等,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冠心病史,诱发因素包括长期饮食习惯不良、情绪激动及寒冷刺激等,发病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共同提出较高要求,因此为此类患者加强临床保守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体征测量等结果确诊;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常规组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45~73岁间,平均年龄为58.4±5.9岁,其中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律过快27例、室速12例、房速10例,梗死部位包括前壁21例、后壁28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在44~72岁间,平均年龄为57.9±6.0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律过快26例、室速11例、房速12例;梗死部位包括前壁22例、后壁27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入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心梗及心律失常疾病病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服务,询问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做好住院期间生活护理服务,强调用药原则,注重体征监测。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包括:①首先患者入院后积极评估身心状态,了解患者主要需求,结合医嘱及用药计划等综合制定优质护理计划,嘱咐家属积极陪伴,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治疗,服药后检测患者体征表现,对于存在恶心呕吐患者应做好出入量登记。②科室护士长应带领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工作者专业素质及操作能力,护士应预见性判断患者并发症早期征象,加强巡视,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维持适宜吸氧量,控制输液速度。发病初期嘱咐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提供体位干预,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做好排便护理,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早期协助其离床活动。③加强饮食指导,包括指导患者发病初期进食流质食物,应限制钠盐摄入,多食用水果及蔬菜,坚持低脂饮食原则,预防便秘产生;大部分患者因躯体不适、患者担忧预后等因素出现悲观、烦躁、抑郁焦虑等表现,护士应提供健康教育,告知疾病发展及变化特点,保守治疗措施等。④嘱咐患者保持足够睡眠,遵医嘱提供镇静药物治疗,与家属保持沟通,为患者说明病情治疗进展,详细说明心肌梗死治疗及护理要点,缓解其内心焦虑感,进行体征监测,做好出院随访措施,为患者提供院外健康生活指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合理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必要性。
1.3 观察指标 科室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满意度结果,共发放98份问卷,回收率100%,在患者出院当日进行测评,评分指标包括服务态度、用药、体征监测等,单项指标为100分,包括非常满意(90~100分):患者主诉对临床护理感到满意;一般(70~89分):主诉临床护理服务态度及措施一般;不满意(<69分):主诉不满意,发生医疗纠纷事件[2]。参照(QLQ-C30)生存质量评估表,科室自制评分表判断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机体健康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运动与生活行为等,每项指标均为100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状态较好。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1~0.9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生活质量[3]。
2.1 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n=49,例)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常规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49,分)
3.1 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全程优质护理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个性特点、疾病现状、机体差异、治疗计划等因素[4],结合患者主要身心需求制定的全面护理流程,包括为患者加强环境管理、营造温馨舒适病室环境,缓解患者身心不适表现,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日常提供治疗及护理工作前均做好解释工作,以患者为工作重心,积极理解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尊重患者意愿。通过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措施,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好疏导措施。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随时存在恶化可能,因此,住院期间护士应提供24小时生命体征监护服务,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急救处理能力、较好心理素质,根据患者主诉提供止痛护理。
3.2 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共同特点为年龄较大、生活规律较差、健康状态较差、存在不良情绪等[5],上述因素均会导致患者生活状态较差,导致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出院后自护能力较差,针对此种现状,本次研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模式,包括做好疾病监测工作,为入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告知心肌梗死主要诱因、病理发展过程及后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睡眠治疗及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士信任,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保守治疗同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体位干预、病情监测及用药干预,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生活质量评价较高。
1 杨亚佳,范雪华,江溶.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2 陈丽娜,周焕芳,任国琴,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13.
3 王菲.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3.
4 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5 邱伟林.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4(23):272.
汉中市3201医院 723000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3.058
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