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杰,谭 丹,刘增再,薛 爽,陈 智,颜克旭,欧建伟,胡长青,谢 明,奉 佳,唐 巍,袁晓宇
(1. 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 410013;2. 宁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宁乡 410600)
2010—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
宁华杰1,谭 丹1,刘增再1,薛 爽1,陈 智1,颜克旭1,欧建伟2,胡长青2,谢 明2,奉 佳1,唐 巍1,袁晓宇1
(1. 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 410013;2. 宁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宁乡 410600)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对2010—2016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因素和近年来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长沙市近7年的动物布鲁氏菌病总平均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96%、2.90%;人布鲁氏菌病与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趋势一致,与地区分布相吻合。同时,分析了造成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没有实现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防控建议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对家畜,主要以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人感染布病主要是接触病羊、病牛及其流产物,或摄入带菌的动物产品而引起的。长沙市自1992年以来未发生过人间布病疫情,但自2010年首次报告出现人布病病例之后,每年的人间布病数量逐渐增多[1]。为了解长沙市布病的流行状况,正确评估引起布病发生的原因和风险因素,对2010—2016年长沙市的布病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1.1 血清样品
2010—2016年采集的家畜血清样品。湖南省属我国布病区域化管理的二类地区,在长沙市不实施布病免疫政策,所采集样品来自非免疫家畜。样品来源主要为:(1)重点地区家畜布病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抽样;(2)春秋免疫效果评估监测抽检样品;(3)基于人出现布病疫情后对周边养殖户溯源抽检样品;(4)种畜出现流产后采集的样品。
1.2 数据资料
人间布病疫情数据来源于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流调资料及文献[1]。
1.3 诊断试剂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抗原、标准阴性血清、标准阳性血清,均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检测方法
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GB/ T18646—2002)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验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操作与判定[2]。将采集的血清,先用虎红平板试验进行筛检,对筛检为阳性样品,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
2.1 家畜布病监测结果
2010—2016年连续7年在长沙市抽取场户1 290户,抽取血清17 819份,共检出布病阳性场户64户,布病阳性血清517份,总场群阳性率为4.96%,总个体阳性率为2.90%。除2011年未检出布病阳性之外,其他年份均有阳性,且布病的群阳性率及个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远远超过国家布病防治计划中规定的控制标准(表1)。
表1 2010—2016年长沙市布病监测统计结果
2.2 家畜布病阳性分布情况
自2010年布病疫情首次传入长沙市宁乡县后,布病阳性分布范围在该地区逐渐扩大,到2016年,布病阳性已经遍布宁乡县的10个乡镇,同时也涉及到周边的长沙市望城区、主城区及浏阳市(图1)。
图1 2010—2016年长沙市布病阳性乡镇的分布
2.3 家畜布病和人间布病感染情况比较
从整体来看,人间布病发病情况与家畜布病感染趋势基本一致,凡是家畜布病阳性率高的地方,人间发病数也相应较多(图2)。虽然2011年未出现人布病病例,但2012年疫情出现明显反弹,感染人数达22人。此后2年,布病感染人数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仅在2015年上升至27人,但在2016年又开始下降。从阳性分布地区来看,羊群和人间布病阳性分布相吻合,主要集中于宁乡县。天心区和雨花区虽然在动物中未检出阳性,但2013年有人布病疫情发生(图3)。这些感染人员主要为畜禽批发市场的羊肉屠宰、经营人员。
2.4 布病感染的暴露因素
对所有感染布病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饲养放牧人员的感染比例最高,达57%;其次是饲养者家属通过接触污染物感染,为21%;再次是屠宰销售人员,为18%。57%的布病感染养殖户中,有59%存在引进羊只作为种用的现象(图4)。
图2 不同年份长沙市家畜布病和人间布病感染情况比较
图3 长沙市不同地区家畜布病和人间布病感染情况比较
图4 感染布病人群的暴露因素
布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从源头上遏制畜间布病疫情是控制人间布病发生的根本途径。2010—2016年连续7年的布病监测结果显示,自2010年长沙市发生布病疫情后,该地的布病阳性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人间发病率与动物发病率相对同步,这与全国布病发病趋势相一致[3]。长沙市自2014年开始实施动物布病净化项目,通过采取“检疫(检测)-扑杀(补偿)-监测-净化”等综合防控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达到净化甚至消灭布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防控意识不够强
地方政府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重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但对人兽共患病的重视力度明显不够,对该病的防控资金投入有限,宣传教育不到位;养羊场户对布病的防控知识知之甚少,个人防护意识差。布病的防控除了政府重视外,还需要多部门的联合,只有真正将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落实到位,才能逐步实现防控动物布病。
3.2 流通监管不力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年来从我国北方地区调入的羊群及冷冻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羊群和相关冷冻产品流通频繁,加大了检疫监管的难度,特别是流通环节的监管。李爱巧等[4]研究表明流通环节的羊布病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可见流通监管不到位是布病传入的重要风险因素。我国北方疫区羊群只需凭当地开具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即可进入长沙市,无需提供布病实验室检测报告,从而导致布病隐性感染羊群进入的风险极大,加之贩羊户和屠宰户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从而加大了动物布病传播到人间的风险。
3.3 盲目引进和交易羊只
一些养殖户缺乏对布病危害的认知,甚至不了解布病。一是羊只贩卖者既不对当地羊只的布病情况进行了解,也不申报检疫。据调查,长沙市养羊户均以小规模为主,多数存在从贩羊者手中购入肉羊作为种用现象,还存在交换种羊的现象,购入后也不进行隔离观察就直接混群饲养,致使患病羊只得不到及时发现,加大了传播布病的隐患。二是有些养殖户和贩羊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明知羊只染病依然转卖以谋取利益,这也是布病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之一。
3.4 个人防护意识不强
长沙市养羊户主要以散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放养为主,主要饲养山羊,养殖放牧的人群主要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群。这些人群由于文化程度低,就更不了解布病的防护知识,从而导致感染布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本调查对近年来感染布病人群的暴露因素进行统计,也证实养殖放牧、屠宰、接触病畜等暴露因素是人群感染布病的主要因素。
3.5 疫情处置难度较大
目前,虽然我国已将影响重大的新发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纳入国家强制扑杀财政支持范围,建立了扑杀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但近年来畜禽市场价格大幅提升,在应急处置中养殖场户对现行的扑杀补助标准不满意,导致处置难度加大。同时,在后期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成本等等),且对这些费用没有明确的财政列支政策。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布病疫情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对布病的防治净化并没有特效手段,结合我国一些达到布病净化控制标准的省市经验[5-7],长沙市采取“检疫(检测)-扑杀(补偿)-监测-净化”等综合防控措施,依然是切实可行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落实细化,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目标。
4.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政府部门应重视布病带来的影响,保障在布病扑杀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供给,尤其是扑杀经费。同时,应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要联合起来定期对养殖户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上门告诫等方式,使养殖户不随便引进羊只,确需购买的,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告知养殖户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羊羔、包衣、流产物等。对污染物必须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对场地定期消毒。此外,要重点加强对乡村防疫员等高危人群的培训,尤其是布病预防、个人防护和动物感染后临床症状与处理方式等,从而提升养殖户和高危人群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从上至下广泛重视并积极行动,才能保证全市实现布病净化。
4.2 完善流通环节检疫监管
活羊的调运和市场交易是羊布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检疫监管。对外地引入的羊,必须查验布病检测报告和进行引入前检疫;推广布病快速检测试剂,做到快速有效发现布病,从源头遏制布病扩散;严厉打击私自滥宰、未经检疫的自由买卖行为。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提倡肉羊就地屠宰,冷藏运输,冰鲜上市。
4.3 监测排查,果断扑杀
以区县级为单位,每年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布病监测计划,定期对家畜开展全面抽检,尤其是对以往发生过布病的重点乡镇和重点场户,重点排查。对于检测阳性的病畜,综合考虑阳性病畜波及范围大小和当地财政支持力度等因素,建议仅对阳性病畜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同群动物严格监管,严防阳性动物调出,并加强消毒灭源。对阳性动物的扑杀,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畜牧部门配合,并按规定将扑杀补偿经费落到实处。
4.4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合
应加强与卫生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及时互通疫情信息和监测结果,定期开展布病疫情监测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共享,尤其是出现布病疫情后,要建立高效的布病联防联控机制,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需同步对人和动物开展紧急调查和处置。
[1] 苏良,欧新华,杨柳青,等. 长沙市2012-201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6,16(9):937-939.
[2] 农业部.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 赵贵民,王洪梅,何洪彬. 我国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2016,52(16):33-39.
[4] 李爱巧,王涛,吴星星,等. 新疆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32(2):5-8.
[5] 杨柯,李安鹏. 陕西省汉中市畜间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工作实践[J]. 中国动物检疫,2017,34(1):40-42.
[6] 张惠婷. 甘肃省瓜州县羊布鲁氏菌病监测与净化工作体会[J]. 畜牧兽医杂志,2015,34(2):119-120.
[7] 王艳,侯宗良. 枣庄市畜间布鲁氏菌病规范化监测与净化技术示范推广[J]. 山东畜牧兽医,2015,36(5):45-46.
(责任编辑;朱迪国)
Epidemic Situation of Bruellosis in Changsha City of Hu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6
Ning Huajie1,Tan Dan1,Liu Zengzai1,Xue Shuang1,Chen Zhi1,Yan Kexu1,Ou Jianwei1,Hu Changqing2,Xie Ming2,Feng Jia1,Tang Wei2,Yuan Xiaoyu2
(1. Changsha Anim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Changsha,Hunan 410007;2. Ningxiang Anim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Ningxiang,Hunan 41060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Bruellosis in Changsha city of Hunan province,the serological surveillance data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Bruellosis from 2010 to 2016 were collated,and the epidemic factors and trend of Bruellosis in recent yea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herd positive rate of Brucellosis was 4.96%,and individual positive rate was 2.90% in recent 7 years. The incidence trends between human and livestock were consistent,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the reasons why Brucellosis in Changsha city wasn´t eradicated were also analyzed. an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ruellosis;epidemic situation;control recommendations
S851.3
:A
:1005-944X(2017)07-0016-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7.005
长沙市现代农业科技资金专项重点项目(k1401005-21)
并列第一作者:宁华杰、谭 丹
刘增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