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雨薇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每一个动作行为都与节奏紧密相关。学习过音乐的人应该知道,音乐主要是由节奏、旋律、和声三大部分构成的,其中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被视为音乐的生命。节奏相比于其他部分,与生活更为密切相关,更能引发人们的敏锐感知。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最容易激发起兴趣的基础性要素。为此,本论文就节奏的作用、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儿童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这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节奏 儿童音乐教学 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33-02
一、节奏的产生与发展及在音乐中的“骨架”作用
节奏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 Pntmoc,原意是指一切均匀而有规律的工作进程。节奏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从人们每天所需要进行的呼吸、脉搏的跳动、与他人的说话交流,到运动场上奋力狂奔、还有浪花对海岸的拍打等,都展现着生命的律动。另外,劳动中的锄地、划船、打夯,钟表滴滴哒哒的拨动等等,也都是有快有慢、有强有弱的节奏体现。这些自然的、生活中的节奏给音乐中的节奏提供了灵感,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可以这么说,节奏是艺术表现的最根本的组织力量,是表达艺术作品最为直接的语言。
关于音乐的情感表达,节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首音乐作品的节奏安排的是否合理、恰到好处,直接决定了这首作品是的情感走向,影响着这首曲子是否感人、音乐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这同样也是决定这首作品是否能够成为佳作,能否得到听众认可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就好比人体的“骨架”,而旋律好似人体的血肉。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它构成了每一首音乐作品的“骨架”。可以这么说,一首音乐作品的节奏分配、处理如何,是决定这首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二、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节奏训练对于儿童的作用及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节奏训练在以下这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节奏训练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想要淋漓尽致的表现音乐,离不开想象力。针对性的、简单有效的节奏训练能够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启发和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让他们在有动感、有韵律的节奏环境下形成音乐想象;其次,节奏训练也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关键。节奏的变化发展,使音乐拥有巨大的魅力与感染力,正是每首音乐中的节奏感与听者的内心发生了共振,才会让听众们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的真谛,更好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此外,节奏训练对促进儿童的形象、创造、记忆等智力方面以及人际交往、心理承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节奏训练对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积累的促进作用
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节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起点和关键点之一,可以说在音乐中起着“骨架”作用;同时也是儿童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领略音乐魅力的初始第一步。通过节奏训练,能够充分展现了音乐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们慢慢开始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索,还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开展各种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
三、儿童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体验速度
通常情况下,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对好玩的课堂游戏、活泼的教学内容会比较有兴趣,而对于音乐节奏理论的学习比较消极,因此,开展有趣的,又能达到节奏训练目的的课堂游戏也是一种较好的、不可缺少的儿童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在课堂中,应考虑不同年龄阶层的儿童发育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状况,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年龄儿童音乐活动的基本节拍速度,等儿童一定程度的掌握稳定节拍后,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带领他们体验速度的变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有关音乐肢体律动方面的游戏,通过进行有动感节奏的身体运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释放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我、好玩的天性,同时也达到了高效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儿歌、童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几首歌曲引入练习,一边歌唱或是朗读童瑶,一边带领学生们持续作有规律地摇动,让他们通过身体语言感受稳定的节拍。例如,教授儿歌《摇啊摇》时,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边带着学生模仿划船的动作,感受6/8拍的律动感,等学生感受到这首音乐的节奏后,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完成6/8拍节奏的巩固训练。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到轻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同时也逐渐明确了6/8拍的特点,并体会到节奏的强弱变化。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儿童仔细聆听身边的固定节拍,如时钟的走动、心脏的跳动,慢慢引导其模仿,通过设计的动作让孩子们稳定节拍,感受节奏速度的快慢与强弱。
(二)通过简单演奏一些乐器训练节奏
教师想要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加深对节奏的感知,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樂器,并懂得乐器的一般特性,学会简单的一些使用乐器的技巧。等到学生们能够基本掌握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后,则可以开展课堂集体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定一个同学使用他所掌握的乐器即兴演奏一段节奏型,然后让一部分学生用他们擅长的乐器演奏出来这段节奏,剩下的同学则用双手拍打出这段节奏。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共同完成一首音乐作品。例如,学习《小星星》这首儿歌,可以指定一些学生演奏三角铁、沙槌、响板、手摇铃、铃鼓、铝板琴等乐器,根据不同乐器的特点,教授他们分别奏出不同的节奏型,穿插在音乐中,共同配合奏出这首儿歌。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大家团结合作的能力,又能大大加深学生们对节奏的感性认识,体验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规律,还进一步提高学生所掌握那门乐器的演奏技能,为今后音乐基础知识和乐器演奏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节奏朗诵感知节奏
节奏朗诵,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训练节奏的重要方法之一。奥尔夫曾说过:“音乐决不仅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三个要素中,语言几乎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接触和学习,所以通过将日常语言采用不同的节奏展现出来,可以让儿童更加容易学习和吸收掌握。应用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可以首先做一个示范,将自己的名字用一个节奏型说出来。例如:2/4大家好|我是x x x |接着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此外,教师还可以朗读一段短小的诗或童谣,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每个句子的长短、强弱变化,然后慢慢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模仿老师朗诵,感受语言中节奏。
四、结语
总之,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为富有生活化、形象化、具有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游戏中感受节奏、学习节奏、创造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