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父子》原文及德译本解读

2017-07-18 14:35黄利张世胜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父子语境

黄利+ 张世胜

摘要:《父子》是贾平凹《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文中将太白山一带的陕西方言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十足的贾平凹式陕西方言的陕西传统文化内涵、陕西地域特征以及粗糙低陋的语言风格。德译本的《父子》,在陕西方言的处理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语言效果,陕西语言文化特色也未得到完全凸显。

关键词:《父子》德译本 陕西方言 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14-02

贾平凹小说作品地道的陕西语言风格和特色,历来都是被当代文坛所称道的。“对一个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适当的语言使用能够让文学作品增色,小说是文学体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小说中也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进而让小说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目光。”[1]在短篇小说《父子》中,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营造出的贾平凹式的陕西方言内涵风格也一览无余。Andrea Riemenschnitter的《父子》让德语国家读者也有机会能认识贾平凹及他的作品,然而部分译文却难以呈现文中特有的陕西方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父子》作為《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了陕西太白山居住的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通过重病在床弥留之际的父亲给儿子交代后事的过程,描写了太白山农村父子关系从儿子小时的依赖父亲转变成长大后儿子总和父亲对立的状态。父亲病重想让儿子把他安葬在平坦的洼地里,在坟墓周围种上松柏和鲜花;但是一想到儿子对自己的执拗,父亲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临终遗愿相反地表达给儿子,“儿呀,爹死后,爹求你把爹埋在那尖峰上,爹不愿埋在山下那一片平坦的洼地,也不需要洼地四周植上松柏和鲜花,你记住了吗?”[2]在父亲去世以后,儿子却开始后悔对父亲十几年来的针锋相对,最终“儿子邀请了众多的山民,开始将爹的棺木往尖峰上抬。尖峰高兀,路陡如刀,实在抬不上去,运用了很长很粗的铁绳牵着棺木往上拉,棺木虽然破裂,但爹是终于埋在了爹想埋的地方。”[3]儿子以为了却了父亲的遗愿,但实际把父亲埋在了他最不想待的地方。

一、黄土味儿十足的语言风格

古典文学底蕴深厚的贾平凹,将陕西方言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使其小说具有好似扑面而来黄土气息一般的质朴风格,把黄土高原真实的、原生态的农村和农人生活,“以及那些似乎有些遥远陌生,却给许多自农村离去的人带去亲切及熟悉的乡土习俗与传统——婚嫁、丧葬、算命、通灵……”[4]等生活常态,用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贾平凹的小说语言一贯是非常接地气的,没有花哨的修饰、没有时髦的字眼、没有规模壮观的长句复句,在只字片语中就能讲述出鲜活的人和事来,形成了带有个性特色的“贾平凹式”语言风格。

儿子一直伏在爹的窗前,泪水婆娑,想爹是患的脑溢血,或者心肌梗塞就好,爹无痛苦地走,儿女们也不看着爹的难受而难受。脑子清清楚楚的,就这么在爹的等待下和儿女的看护下,一个人绝了五谷,痛失原形,肿瘤慢慢地消平了呼吸。爹有过千错万错,现在的爹全剩下好处了,儿子咬着牙,再不让眼泪流到脸上,他却不停地去上厕所。厕所在檐廊那头。天正下着雨。[5]

短短一段一百七十余字的描述,特别有节制的简洁语言,带给读者的信息却是巨大的。一个“爹”字,就把父子的生活环境定格在了农村,而且这对父子平时的相处是不融洽的;儿子面对父亲重病,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生命一点点消逝时,对父亲只有心疼和不舍;在这样难过的日子里,连老天也悲从中来,一直下着雨。有了开头第二段文字,于是之后父亲和儿子昔日的对立,儿子错意父亲的遗愿的情节就更顺理成章地出现,也更能增加这篇小说中父子两代人的遗憾与隔阂,让读者能深刻感受父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所带来的无奈与哀愁。

二、粗鄙陋俗的方言土语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往往在遣词造句上要狠下工夫,而字里行间的语言创作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创作功力和自我风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文学创作中,创作者在字词和对话内容上,往往要对现实中的用语情况进行筛选和挑拣,有些特别粗鄙的内容和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就会很好地在作品中规避开来。然而,贾平凹小说里语言文字的陕西方言俚语气息却很浓厚,这些语言在陕西农村经常出现。在农人日常用语中的最接地气、最粗鄙陋俗的字眼和土语都成为他作品中刻画人物和丰满风格的十分见力道的点睛神笔,形成了贾平凹式别具一格的方言创作风格。

《父子》中,写道儿子十五年前对父亲失去依赖感的缘由就是他看见父亲光秃秃的脑袋上趴着两只虱子交叠在一起,就高声喊着:“爹,虱在头上××哩!”[6]而且还连说了两遍,然后父亲先瞪了儿子一眼,然后骂出了一句最粗土的字“避”,紧接着儿子生了气,回了句:“避就避,哪怕虱把你的头×烂哩!”[7]文中的“×”号是出版审查时,对粗俗低陋文字的删替。

还有在小说开头和结尾部分写到父亲得了癌症,病重卧床时,儿子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生命正逐渐消耗而束手无策时,他难过得只能离开父亲的病榻,借口去上厕所;当时天也在下雨,父亲只听见有水流的声音,就以为是儿子一直在小便,“脑子里想象着那尿由一颗一颗滴珠组成落下去……便寻思他真的要死了,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将是一个缩小了的他,但这个他与他那么不和谐,事事产生着矛盾。”[8]他喊儿子,并责怪他撒尿要这么久,儿子给他解释了实情,天在下雨,廊檐的雨水流呢,可是父亲却认为儿子还在和他执拗,更增加了他要反说遗言的想法,最终只能是儿子错会了父亲的遗愿。写父子关系的僵化和矛盾的关系,本有其他碰撞可以描写,但作者单单挑选了虱子交配和撒尿这两件不雅之事,可见贾平凹对待农村实际生活的态度和路遥表现陕西农村生活的醇厚相比,增加了更多的世情体验和欲望释放,形成了自己描写农村、农人独特的语言样式和情节内容,现实得有些让读者难以置信。

三、《父子》德译本解读

文中特有的陕西词汇和方言表述非常多,而且十分地道。德译本根据方言语境的表达意义虽然进行了较为相似的翻译,却很难做到准确到位的传神译义,个别语意甚至翻译错误。有特色的地方词汇主要体现在“爹”“尖峰”“避”“咂嘴”“画胡子”“窝到一边”“过日月”“发凶性”等。

比如“爹”,一般在我国北方方言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称呼父亲为爹较多。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爹作为一家之主,有至高无上的威严与地位,尤其在西北农村,爹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太白山区生活的西北农民也是如此,爹是不容儿子质疑的。随着社会变革,传统家庭关系也受到西方、现代、新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在爹强硬的训斥和态度之下,儿子对爹的依存感和信任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儿子对爹的执拗与叛逆。看似好像与中国伦理道德规范是相违背的,但是在一些家庭重大问题上,儿子还是会回归到传统家庭观念下服从爹。这种家庭关系的描写就是对我国传统家庭关系的一种深刻叙写,社会变革带来的儿子对父亲的执拗会随着父亲的年老体衰而回归到严父慈母、妻贤子孝的传统观念中。但可悲的是,在长期对立的家庭关系中,父子已形成错位和隔阂的相处模式,最终也只能造成遗憾的结果。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是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它是一个消解和增殖的过程,稳定性与变异性是相统一的”[9],贾平凹的创作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视角来重新叙写地域文化的,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了诸多错位与冲突。德译本对词汇“爹”的处理,翻译为Vater。中国文化里,父亲,爸爸,爹,老汉等不同表述,都能对等德语的Vater一词。然而德译本的Vater,很难解读出汉语里“爹”的语言特色。“尖峰”,陕西人把“巅峰”读作“尖峰”,这是由于方言的发音问题所产生的词汇,但它的意思与巅峰是一样的,指高耸入云的、陡峭的山峰。译者在文中翻译成Berggipfel,后面为了避免重复,译作First。“咂嘴”的意思是吃饭发出声响,译为schmatzen;“窝到一边”译为sich abwandern;“过日月”中的“日月”指日子、生活之义,德语译为ein friedliches Leben fuehren;“发凶性”在陕西方言中指人犯浑,野蛮不讲理的意思,德语译为boese werden。以上陕西特色词汇,翻译得较为贴切。

“儿子正在兴趣地扫除院土,爹突然高兴,说今日没有给老爷画胡子了。”其中,“画胡子”在陕西方言中指的是糊弄了事、敷衍的意思;文中“今日没有给老爷画胡子了”这句话,实际在汉语原文里表达的意思是,你今天扫地扫得很认真,没有敷衍了事。译者单纯字面意义的直译“Wir haben Grossvater heute noch nicht rasiert” [10],誤读了原文的意思,翻译处理为Na,da ist aber einer brav或者Er kann doch ordentlich sein,才是贾平凹在原文里想表达的真实意思。“避”,在陕西方言中是骂人侮辱人的词语,指女性的生殖器,译者译作Canaille,等同于汉语中的恶棍,无赖的意思,也欠妥当。

总而言之,贾平凹在短小的《父子》中,用陕西贾平凹的语言风格、农村视角、地域环境和方言土语等,用有限的篇幅讲述了两代人的隔阂和由此隔阂产生的让人叹息的无奈结局。作为描写太白山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之中的作品,从开头到结尾都无不体现出了贾平凹式的用语风格和陕西文化气质,和作者笔下的长篇巨著一样,有着独特的意义价值。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下,德译本的《父子》因译者较缺乏相关认知语境,难以实现翻译语言的等值,或多或少丢失了文中的陕西语言特色,造成德语版贾平凹小说译本难以忽略的遗憾,应该根据陕西方言语境逐一进行修正,还《父子》小说以语言表述真相。

参考文献:

[1]郑欣.语用学视角下《浮躁》译本中模糊语言的英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6(4):27.

[2][3][5][6][7][8]贾平凹.太白山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2,42,41,41,41,42.

[4]王婷.管窥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J].新丝路旬刊,2015(8):77.

[9]李大健.贾平凹创作风格初探[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1):32.

[10]Jia,Pingwa. Geschichte von Taibai- Berg[M].Trans.Riemenschinitter,Andrea.Zuerich: Lit-Verlag,2009.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父子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父子和驴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父子骑驴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