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摘要:延安鲁艺是中共抗战时期(1938年)创办的一所文艺学校,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应为革命服务。鲁艺响应这一讲话,创作了舞台剧《白毛女》、歌曲《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文艺作品,宣传革命思想。鲁艺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往东北。1996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鲁迅艺术学院。2012年为了纪念这一讲话发表70周年,陕西电视台开拍了电视剧《延安鲁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期,鲁艺又投身于新中国文艺事业。在当今我国实施文化强国这一政策下,延安鲁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延安 鲁艺 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00-01
一、抗战时期的鲁艺
鲁艺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于1938年成立的。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等人联名发出建立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应该为革命服务,创立文艺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很有必要。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提出要发挥文艺对革命的积极作用。毛泽东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鲁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贯彻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事业的教育方针。1939年夏,为了进一步扩大鲁艺对革命的影响,部分鲁艺干部前往晋察冀根据地,联合陕北公学等校创办华北联合大学。1940年11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鲁艺华中分院。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组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往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1998年,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词:“弘扬鲁艺传统,培育艺术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自1938年成立以来,鲁艺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办学长达七年。培养音乐、美术人才近七百人。1942年鲁艺部分教师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响应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有《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鲁艺创作的这些文艺作品鼓舞了革命士气,实践了毛泽东文艺为革命事业服务的理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鲁艺
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分化演变为两所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发展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延安鲁艺1945年迁往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双百方针,发展文艺事业。鲁迅美术学院现已发展为我国八大美院之一,在沈阳和大连均有校区,被教育部确定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96年恢复重建后并入延安大学,继承发扬鲁艺精神。2011年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由鲁艺所分化的两所艺术院校均取得优异成绩,响应我国文艺事业方针百花齐放百花争鸣。
三、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与鲁艺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2012年央视推出纪录片《大鲁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旨在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鲁艺精神。在文化强国新形势下,鲁迅美术学院和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继续积极发展文艺事业,并取得优异成绩。两所艺术学院在全国艺术学院中排名靠前,继承和发扬了我国革命的优秀传统,践行在革命时期创办之初的校训,成为我国红色艺术教育基地,培养艺术人才,创作文艺作品,实践文化强国战略。
四、结语
延安鲁艺自1938年创办以来,发展为今天的红色艺术教育基地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和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践行文化为革命事业服务、文化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践行建国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践行2011年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并取得文艺方面的优异成绩。革命时期鲁艺创作的经典作品《白毛女》《黄河大合唱》影响力持久,振奋着军民的抗战热情。2012年纪念毛泽东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推出了纪录片《大鲁艺》宣扬鲁艺精神。抗战时期创办的鲁艺及其所创作的作品,至今仍发挥着积极影响。在文化强国这一新形势下,重温鲁艺精神,继续发扬鲁艺精神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任文.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永远的鲁艺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2]高杰.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3]马广荣.回望与思考——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0周年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孙国林.延安文艺大事编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责任编輯: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