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占军, 黄丹华, 孙兆吉, 刘 莹, 蒋丽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六科(齐齐哈尔161000)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β和MMP-9水平的影响*
任占军, 黄丹华, 孙兆吉, 刘 莹, 蒋丽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六科(齐齐哈尔161000)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hs-CRP、IL-1β和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测量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占所有疾病的十分之一,具有严重的后遗症,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数量占脑血管疾病的50%以上[1]。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2],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炎症因子为超敏C反应蛋(hs-CRP)、白介素(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2-4]。临床上通常采用下调炎症因子的释放量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组织[5]。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和通络等作用,近年来其临床疗效不断被肯定[6],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奠定基础。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7]和中医“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并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超过25岁;③发病时间低于72 h;④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②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③合并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入组前半个月服用他汀类药物等影响炎症反应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47.24±5.13)岁;发病时间10~70 h,平均(35.38±4.15)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15例,多发性12例,枕叶12例,颞叶1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6~70岁,平均(47.38±5.26)岁;发病时间10~68 h,平均(35.21±4.02)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14例,多发性13例,枕叶11例,颞叶11例。对比所有患者的性别及脑梗死位置等资料结果发现,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批号:20150102)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批号:20150405)2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体组方为黄芪 40 g,当归、赤芍、桃仁各10 g,红花、地龙各9 g。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加减治疗,用400 ml水煎服,1次/d,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的疗程为4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于采血管内,静置20 min,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分离上清液即得血清,置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hs-CRP、IL-1β和MMP-9,严格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随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 疗效指标[8]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进行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评估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分为四个等级。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不低于91%,患者症状消失;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不低于46%,且不高于90%,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不低于18%,且不高于45%,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低于18%,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χ2=4.34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1β和MMP-9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进行随访,未发现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系列的后遗症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中医将急性脑梗死归为“缺血中风”的范畴,为本虚标实的疾病[4],气虚血瘀是中风的主要病机,气虚血瘀导致脑部脉络受阻,发展为中风,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在补气药配以活血化瘀的药物调节脏腑气机[2]。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炎症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6],本研究选择的炎症因子为hs-CRP、IL-1β和MMP-9,三种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损伤联系密切[2-4]。
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补阳还五汤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至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补阳还五汤由清代王清任创立,记载于《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的功效[4]。黄芪具有益气健脾、补气行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可以补血活血和改善脑部循环,还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当归和黄芪配伍又能补气又能活血;赤芍、桃仁、红花共同为佐药,辅佐君药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地龙能够通经活络。各药合用,共同发挥活血化瘀、溶栓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4]。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补阳还五汤可以扩张脑部血管,抵抗自由基氧化造成的损伤,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溶纤作用,减轻血管硬化作用,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状态[3]。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来进一步避免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少。
[1] 赵光恒,张 芳,刘仁斌.补阳还五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38-1439.
[2] 张媛媛,梁荣仙,王 敬,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0):1396-1398.
[3] 郑桂芝,梁汝庆,孙 冰,等.补阳还五汤对不同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98-200.
[4] 张 丽,段红霞,崔丽红,等.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肌损害患者疗效及对血清hs-CRP、D-D、H-FABP、cTnI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1):3446-3449.
[5] 多慧玲,魏华娟,于文宁,等.中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5):683-684.
[6] 李燕玲,郑 茜,姚晓飞,等.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7):826-827.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S].中国全科医学,2011(35):4013-4017.
[8]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收稿:2016-12-15)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4-003)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C-反应蛋白
R74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