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由受访者提供
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心灵之光
——记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陶怡
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陶怡,女,中共党员,重庆市大足区三驱中心幼儿园园长,重庆市骨干教师。获得2017年“重庆五一巾帼奖章”和“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从教21年来始终将无私的爱献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被亲切地称为“园长妈妈”。她开发的“竹积木”教具取得了国家专利,并承担重庆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竹子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她主持的“竹积木”课题获得校本课程探究评优比赛全国一等奖。她“高效务实、勤勉睿智、工作激情,随时随地都在谋划如何提高办园质量,如何打造片区有影响力的名校”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为重庆区县边远地区基础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是一副赞美教师的对联。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开始歌颂教师,我相信千百年后还是会有人歌颂教师。人们总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老师更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他们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也都有令自己感动、难忘的老师。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开始重视教育,教师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重庆直辖20周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很多偏远的区县,基础教育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我们的教育从业者继续辛勤耕耘,把知识播洒给更多的孩子。重庆市大区三驱镇中心幼儿园陶怡院长就是一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孩子,为重庆市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的老师。
陶怡出生于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偏远农村。跟所有的山里孩子一样,从小她也希望能走出大山,去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叹于自己老师们对教育的执着,她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改变现状,最好的做法不是四处奔波,为生计打算,而是改变观念,教育先行。逐渐地,她有了当一名教师的想法,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作出贡献,让所有像她一样的山里孩子也能接受和城里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
1996年,刚刚毕业的陶怡,怀着对故乡的情谊,回到偏远贫穷的家乡任教。那时候,条件差,离家远的孩子都是从家中带饭到幼儿园来吃。等到中午吃饭的时饭菜都已冰凉,有些孩子还在上学的途中把饭摔倒了。在20多年前,微波炉还未普及,在偏远的农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何物。为了让孩子有热饭吃,陶怡就用蜂窝煤灶给孩子们热饭,还时不时的炒点小菜,多煮点饭,和十几个孩子们依偎在自己10来平米的宿舍里。“虽然狭窄,吃得也很寒酸,但孩子们却是那样快乐,那样满足,我也特别幸福。”
遇到农忙或者下雨天,较远的孩子家长没时间接。因家远路滑,陶怡预先都跟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商定了,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用来接孩子,直接住在她那小小的宿舍里。由于孩子较多,很多时候还需打地铺才睡得下。虽然稍显拥挤,但孩子们在一起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偶尔有孩子尿床,她怕孩子翻身睡到潮湿处感冒,总会用毯子挡住尿湿的地方。有一次有三个孩子都尿床了,没有多的毯子,她只好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当遇到个别孩子想回家的,就亲自送他回去,有时天黑了,只有打火把回家,当穿过树林听到有动物的叫声,心里特别害怕,她就唱歌给自己壮胆。
那时候普遍的家庭都穷,冬天了有些孩子身上穿得还很单薄,甚至有孩子打赤脚来上学,一身冻得发紫。陶怡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这时她都会带着孩子去买鞋买衣服,那时工资很少,一个月只有238元,因此她经常做“月光美少女”,但心里却是快乐的。那时不知怎么的,孩子们头上经常长虱子,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久了她自己也长上了。然后就来个集体剪短发,孩子们的头也是经常脏脏的,她就亲自给孩子洗头。
“孩子可喜欢我了,我总爱带孩子到操场上做游戏,但那时家长不理解,有一次一个家长闯进来要打我,说交了学费让你带着玩,这样教孩子还不如自己来教,不用送孩子上幼儿园了。但所有的孩子都围着我,好似在保护我一样,家长被这群孩子感动了,家长看孩子们这么喜欢我就接受我了”。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慢慢的,家长们理解、支持她的工作。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场所和环境,她四处奔走、想尽办法、多方筹资,终于在2000年修成了当时大足县乡镇最漂亮的一所幼儿园。她也经常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看到困难的家庭她时常会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渡过难关。
与教育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左二)合影
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与实践活动颁奖
指导姐妹园自制玩教具
陶怡与孩子们快乐游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大足区具有丰富的“高升竹”资源,竹子虚心进取、高风亮节、宁折不弯、乐于奉献的精神与陶怡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她表示:“以竹之气节,培养幼儿宁折不弯、卓尔不群、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之品格;坚持把竹子的精神根植于幼儿园文化理念、育人内涵中,让所有师生都深受‘竹魂’精神的浸润。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具有竹子一样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爱着每个孩子,为幼儿园的发展吃苦耐劳、献计献策;这里的每个孩子都乐观向上、体贴他人、全面发展、茁壮生长。”这也很好地诠释了他们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立足农村实际,办低成本高质量幼儿园。
通过对“高升竹”的不断探索研究,陶怡和自己的团队共同努力,研发了一套“竹积木”教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认证。“竹积木”教具是一套可以随意组合,难度随意调整的筒状玩具,适合三岁以上的幼儿玩耍,它是由长竹筒,短竹筒和竹棍组成。在每个竹筒上都打上了位置不同的孔,有四组位置相对的、两组位置相对的,也有交错的,在玩的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孔,满足了幼儿操作的灵活性,可以建构出无数种类的作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穿、插、拼、搭、接、叠、组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孩子可以独自玩,也可合作。随着经验的丰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搭好的作品还可以推广到各种区域游戏中,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玩,益智区的下棋、走迷宫、数量的比较;运动区的走、跑、跳、钻、爬、投等技能的训练;科学探究区滚动;表演区的打击乐、竹筒舞蹈道具等;美工区的作画、环境装饰创设等活动都可以用到这套玩具。它做工简单、低成本、环保、经济、耐用的特点,受到广大幼儿的喜欢。
“竹积木”教具的使用,助推了孩子们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建构区、运动区、美工区等,使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身体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它接地气,经济环保耐用,是那些“高大上”的昂贵的玩具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陶怡团队已经上交的相关的获奖作品,被相关的组委会收录。“我们已经制授权对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编辑加工和出版,以供广大同行观摩、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果能在这方面对我们幼教同行有一点帮助和提示,我觉得是我及我们团队的荣幸。”他们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区一等奖,区教委已经开始着手对教学成果进行全区推广,用以充实各园的教育教学资源。陶怡说,接下来也考虑对校本课程进行精修,现正准备出书进行推广。
陶怡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使获她得了很多奖项。今年五月,她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巾帼奖章”和“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双料大奖。她表示:“这些称号的获得让我觉得欣喜和荣幸,它意味着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荣誉已经成为过去,不忘初心,一切归零,我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发展、教师进步等方面着手同步进行,打造积极向上的团队,用勤奋工作去感染新的同事,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扬长避短,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扎实,树立幼教人的良好形象。”
陶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小朋友,并受到小朋友们的无限爱戴,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对于这个称号,她觉得:“孩子们的心纯洁得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在幼儿园感受到了我们像妈妈一样的关爱,他们在这里快乐成长,对幼儿园的依赖有时甚至超过对家的依赖,在不自觉中,我们的老师成了他们的妈妈,我也就是他们的‘园长妈妈’。这个称号意味着孩子们对我教育态度的肯定,孩子们从内心是接受了我们的,也同时让我感到:爱每个孩子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用更加努力工作、关爱孩子才能配得上‘妈妈’的称号。”
20多年基础教育一线的经验也使得陶怡发现了一些问题。她觉得目前重庆区县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家园教育观念上不太一致,幼儿园按照科学的保教理念去开展一日保教活动。而家长们则普遍认为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多写写、多算算,为孩子上小学多打打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固然,这是家长爱孩子的体现,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能理解。但是,如果能把它建立在懂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助力孩子的基础上就好了。
学前教育阶段是给孩子一生打基础的阶段,有一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点。陶怡表示:“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是大脑发展的高峰期。3岁的孩子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天才般的大脑,7岁之前性格教育最重要,而3-7岁前,就是我们的学前教育阶段,我们担负起孩子终身奠基的任务。从3岁开始,就要呵护好孩子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养成自律,学会管理好自己,设法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意志力,加强体能训练,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陶怡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而要改变家长的观念,教师的努力是不可缺的,政府支持也尤为重要的。目前,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来改变一这现状,通过在各校、各园挑选家长学校的讲师,对讲师进行专业的培养,讲师进学校、进社区等,普及科学保育、教育的观念。同时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也是关键,随着国家国培力度的逐年加强,教师也从中受益,再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已入心入髓,无形中也助推了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陶怡会继续以普通的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团队管理方面,她也期望能为老师们拓宽成长之路,让每一位老师都快速成长起来。
在办园规划方面,她希望充分利用现有幼儿园的优势,发挥幼儿园的特长,重新定位,打造一所适合三驱幼儿园的特色办园之路。三驱是个农业大镇,三驱幼儿园将以“农耕文化”为主线,打造办园特色,更新办园理念,把“农耕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融入到幼儿园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融入4个季节和24个节气等,并根据春夏秋冬进行校本课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