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推广项目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2017-07-18 11:59丹,丁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科学院辽宁省

赵 丹,丁 岩

(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基于科技推广项目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赵 丹,丁 岩

(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省级科研单位现代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即选派科技副职模式、农业基地示范模式、院地科技共建模式等6种模式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与企业和合作社以及大学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

科技推广项目;服务模式;协同创新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物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力量。

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源头,是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与传播的先导者,是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在我国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农业推广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与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通过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情况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2个研究所400多名科技人员投身科技成果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列入国家、省重大推广计划,承担推广项目838项,引进新品种500多个,示范推广新成果、新技术1 239项,投入经费2.23亿元,培育技术骨干的农民达80万人次,推广面积约1 300万hm2,增加经济效益150亿元。以沈阳、大连、抚顺、阜新为龙头的科技共建扩展到全省的14市的50多个县(市、区)。在全省建立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基点)1 500余个,每年实施各类开发推广项目100余项,成为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力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经费逐年增长,2001年仅为265万元,到2015年增长到3 816万元,14年间增长13.4%,2011年以后实现跨越式增长,由2 123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 142万元,主要是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推广项目和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快速增长见图1。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项目概况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推广项目以院属科研成果为主,结合农业推广项目,通过其对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客观真实地评价研发成果的稳定性、适应性、效果性,从而降低大规模推广的应用风险。

推广项目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申报指南,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各个专业研究所负责向推广处申报,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筛选后,再由政府相关部门下达推广项目,委托推广处统一进行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全程监督、项目测产验收和运行经费报销。大型推广项目的实施既要有本院各个专业所之间协同配合,又要与项目所在地的相关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部门深入沟通,经过县、乡、村层层落实到示范户、农业企业或者合作社。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项目落实的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以2013年为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推广项目包括中央财政部推广项目6项、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9项、沈阳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项、科技共建项目24项、辽宁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项目1项,共计119项,经费投入3 196万元。推广项目的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类推广项目最多,综合类推广项目(包含两种以上作物)的推广面积最大,基点个数最多的是果树类项目,推广经费最多是水稻类项目,其次是果树类,合作单位最多的是果树类项目,经济效益最好的是花卉类推广项目,其次是果树类推广项目。

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项目种类

辽宁省农业推广项目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部推广项目和科技共建项目3大类。

3.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院里承担的农业综合科发项目主要为土地治理中的水稻和玉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果蔬类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辽宁省级项目居多,市级项目较少。项目内容基本是农作物的新品种引进、病害防控、高产栽培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多为本院一个专业所主持,地方政府的开发办等部门协调项目实施。

3.2 中央财政部推广项目

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用于支持推广先进适用、高产优质、安全环保的农业技术,增强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院里承担的中央财政项目以经济作物为主,包括花生、果蔬、花卉等的集成技术推广。多为本院几个专业所参加,并与当地县市的农业部门、企业以及合作社等单位联合开展项目实施,地点在3个以上县(市)。

图1 辽宁省农业学科院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情况(2001~2015年)

表1 2013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项目概况

3.3 科技共建项目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阜新、沈阳等8个市县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通过科技共建项目将具有区域特色的果蔬进行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示范基地,推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通常成立专家服务团,将技术内容分解为单项,由不同专家负责技术培训指导、新品种引进示范、种苗繁育技术等。

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建院60多年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2 003项,获奖成果1 42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100项,省部级奖429项,市厅局级奖746项;全院共计育成粮食、油料、经作、果树和蔬菜等8大类36种作物的983个新品种。玉米、水稻、柞蚕等新品种,在辽宁省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累计开发推广面积21.73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 400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拨款总额的92.1倍。

4.1 农业基地示范模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示范基地主要采用租赁模式,租用交通方便,有代表性的地块,由各个专业所负责人与农户、合作社、企业和政府协商,签订联办示范基地协议,租期1~3年,各基地均安排一名以上技术人员负责技术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他工作由土地出租者完成。该模式有利于推广项目的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集中演示,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推介,扩大辐射作用。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全省14个市50个县(市、区)的项目区建立了40个科技开发基地,18个研究所的近3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为农业示范基地提供科技支撑,选派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派驻乡镇常年在基地工作,树立样板,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别建立了玉米、水稻、蔬菜、果树等示范基地,并通过及时的推广,辐射到全县(市)。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承包北镇市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生产急需,派出了由植保、土肥、园艺、栽培等研究所的8名科技人员在北宁市的6个乡镇常年蹲点,建立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驻北镇基地。专家团队针对2万hm2蔬菜保护地连年重茬、土壤病害严重等问题,提出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消毒、嫁接换根、稻菜轮作等方法,为生产绿色蔬菜奠定了基础;解决葡萄生长和贮藏过程中病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控产优质、安全鲜贮及葡萄酒加工等关键技术,延长葡萄产业链等。

4.2 院县科技共建模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省内多个县(市)开展科技共建,与政府签订科技共建协议,并组建专家服务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新成果、新技术推广,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县域科技显示度、科技根植度,加强农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准确把握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将科技与县域主导农业产业相结合,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阜新、沈阳、大连等8个市及法库、义县等20多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共建。与阜新市实施科技共建,先后实施了“7520”、“8525”“9530”粮食增产及“沈阜高速公路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科技共建示范工程,重点开展粮油、设施果菜、风沙地林果草畜复合生态基地建设,探索区域农业发展新模式。我院还先后建立了桓仁冰葡萄基地、东港水稻基地、绥中马铃薯基地、辽阳花卉基地、抚顺食用菌基地、新民蔬菜基地等。

4.3 院地科技扶贫模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义县、阜蒙县、建昌县、彰武县、岫岩县等5个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2年,为阜新县派出了全国第一名科技副县长,开启了智力输出与科技扶贫的先河。至今,已向阜新、彰武、义县等地选派了51名科技副县长、乡(镇)长。派驻专家担任贫困县科技副县长,他们既是农业技术专家,又兼任政府部门科技领导,有利于协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各个专业所农业专家与各级推广部门错综复杂的关系,将适合当地的科技推广项目落实在扶贫县区,全面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驻义县科技副县长王宏,发挥果树专业特长,引导农民开发寒富苹果等特色果树产业。建立精品果园105个,新栽寒富苹果6 000 hm2,改造低效果园8 000 hm2,使义县果树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4.4 科企协同推广模式

这种模式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农业企业的种植基地内实施,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成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种企业制度安排,内在化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外溢可能带来的外部性,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建立起“企业+科技+基地”成果转化新模式,将各类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与农业企业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专家学者进企业活动,与其建立院企协同科研推广联盟,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能力。

2014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沈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果蔬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示范”专题科技推广项目,依托全省不同区域37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37个示范基地,通过产地环境监测、智能管理、农业投入品控制、果蔬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跟踪生产技术体系,预期实现试点地区果蔬产品的绿色生产和质量追溯。

4.5 院社联合协作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合作社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对接后,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支持的实现率。合作社利用其组织力、影响率和号召力,成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户的衔接主体。专家与合作社采取一对一形式,以农业推广项目为纽带,引领合作社农业科技发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启动实施“百名专家支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示范行动”。组织全院100名科技人员对接种植、加工等产业的100家农民合作社。建立合作示范基地62个,示范新成果、新技术198项,培训社员12.4万人次,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申报项目120项,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技术活力见图2。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是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科技服务主体,地方政府为项目运行媒介,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为依托,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推动辽宁省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方式。

5 创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现代服务创新模式的探索

5.1 组织建立辽宁省产学研农业技术协作联盟

5.1.1 与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农民企业和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服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源整合、技术需求培育、技术双方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推广、加快技术扩散、加速技术创新等方面。企业、合作社联合体进行科技推广的模式,能将不同的企业、合作社分散的擅长的农业专业技术聚合起来,对于打造农业精品技术集成和推广、发挥集聚效应作用很大。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众多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合作社,技术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也更有利于农业集成技术推广,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更是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农业合作社同时也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协助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申报、鉴定、推广。

图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5.1.2 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推动与政府、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立水稻科技推广联盟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育成水稻新品种18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50万hm2,增产稻谷40多亿kg,产生经济效益50多亿元。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在北方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以来育成20余个,推广应用面积占全省常规粳稻的6%~70%,单位面积产量增产15%以上,为辽宁新增5亿kg水稻生产能力提供了保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水稻科技推广联盟,在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中心和推广总站等)的配合和参与下,搭建水稻技术推广创新平台,利用省级科研单位、农业大学及研究成果和院士的知名度,整合水稻优势农业推广技术,争取国家级农业推广项目,促进辽宁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5.2 以科技共建为基础与龙头企业联合建立研究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鞍山市是科技共建单位,海城三星公司副总经理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规划在海城三星公司建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海城分院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海城分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结成产学研技术联盟,派驻科技特派员研发蔬菜工厂化育苗、高效温室设计及高效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国内外名优设施蔬菜新品种300多个,每年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苗2 000多万株,销往省内外40多个县(市、区)。科技特派员由于工作突出,被企业聘任为副总经理,通过科技合作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使双方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开发优势得到有机结合,提高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使其成为辽宁省重要的绿色设施蔬菜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基地。

5.3 以企业为核心建设“创意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近期以创意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先导,将创意思维引入农业,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设计建设休闲农业园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抚顺市富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寒富果树种植采摘为核心产业,每年吸引游客5 000人次,并制定了“抚顺苏子生态谷”发展规划,开展设施蔬菜、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建设今年由院里组织果蔬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合作进行新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并对生态谷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扩大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的知名度。

5.4 开展设施农业物联网农业技术推广试点

选择辽宁省内具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农村合作社示范社作为设施农业物联网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基地,院里的农业专家利用无线传感技术系统、温室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生产管理决策系统等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对作物生长状况实现实时监控,确保果蔬有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业技术精准化管理,降低科技人员实地入户推广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

5.5 建立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信息化,农业专家系统将农业技术、专家经验、数据库、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有机集成,涵盖植物生长整个生育过程,系统建成后,辽宁省农户凭借手机互联网进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业专家系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土壤特点、气候条件、技术水平、产品用途等因素来确定种植品种、土肥病害、栽培模式等方面的配套集成技术。可以预见,随着农业专家系统数据动态化、功能集成化、技术综合化的发展,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在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辽宁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陶承光.农业科技推广实践与探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2]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张以山.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黄季琨.胡瑞法,孙振玉,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0.

F320

B

1002-1728(2017)03-0055-05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3.014

2017-05-11

赵丹(1979-),女,辽宁省沈阳市人,本科,主要从事农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科学院辽宁省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