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国 姬富才 罗玉荣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螺内酯对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运动耐力的影响
孙卫国 姬富才 罗玉荣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运动耐力造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建立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治疗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常规降糖药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螺内酯,对比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血清钾值、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衰伴房颤治疗基石为螺内酯,其可阻碍心房颤动患者整个心衰发展速度,从而延缓疾病进程,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体推广应用价值。
螺内酯;慢性心衰;房颤;NT-pro BNP;运动耐力
慢性心衰病因复杂,治愈率低,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发病主要环节为醛固酮大量分泌与产生醛固酮逃逸问题。螺内酯属于醛固酮受体有效拮抗剂,其在心衰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76例建立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螺内酯对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运动耐力造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建立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治疗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52~73岁,平均(61.7± 7.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患者年龄53~72岁,平均(62.5±8.1)岁。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常规降糖药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液体潴留者需要联用氢氯噻嗪片。观察组配以小剂量螺内酯进行治疗,每天25 mg,连用4周。
1.2.2 检测方法:①检测NT-pro BNP: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接受治疗4周后具体NT-pro BNP水平。测试标本必须是EDTA抗凝全血以及血浆。处理样本:首先解冻冰冻血浆或者冷藏全血,然后彻底混匀。具体操作为:利用质控板验证Triage。于检测板上标上相应标本号,通过移液管将标本移至检测板样品口,将大球部挤扁,移液管桶部的液体将全部流进样品口。依据打印件打印最终结果,其中不输出结果显示结果无效,必须重测;②检测运动耐力:进行6 min步行试验,于地面标明30.5 m直线距离,并在两端分别放一椅标志,患者按照自己体能以合适行走速度往返走动。监测人员每2 min报时1次,同时记录患者可能出现的气促或者胸痛等不适症状,并做好急救措施。6 min后试验结束,相关监护人员需要统计患者实际步行距离,评估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血清钾值、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2-3]。通过6 min步行试验对其运动耐力进行评估,其中6 min步行距离不到150 m是重度心功能不全者,运动耐力极低;处于150~450 m范围是中度心功能不全者,运动耐力较低;处于450~550 m范围是轻度心功能不全者,运动耐力较高。采取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及疗后四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表包括总体健康、精神、社会功能、自身情感职能以及生理功能等相关内容,所获分数越高代表实际生活质量较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均数±标准差(x±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血清钾值: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血清钾值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钾值的比较差异依然不具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血清钾值(x±s)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x±s)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SF-36得分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x±s)
慢性心衰的治疗具有一定复杂性,有各类因素参与。心衰发生过程中,因血管紧张素Ⅱ不断增加,可刺激醛固酮大量合成分泌,而醛固酮对心脏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引起心肌纤维化,最终降低心脏泵功能。临床治疗中,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属有效治疗心衰疾病的最常用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醛固酮逃逸现象产生。此外,其他因素,包括抗利尿激素、低钠血症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也可以对醛固酮分泌产生促进作用[4-5]。螺内酯本身化学结构与醛固酮比较相似,故能与醛固酮共同竞争结合机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R),对醛固酮相应受体复合物的有效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螺内酯能抑制醛固酮负反馈,有效激活RAAS,因而需要在ACEI基础上予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阻止醛固酮发挥病理作用。
在我国人均寿命持续增加条件下,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症状也明显增多,其为心衰进展以及恶化标志[6-7]。螺内酯属于心衰治疗主要基石之一,可降低射血分数,依然为心衰治疗基础药物,并且螺内酯也是MR拮抗剂,可对心房纤维化产生抑制作用,对心衰治疗非常有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心衰伴房颤治疗基石为螺内酯,其可阻碍心房颤动患者整个心衰发展速度,从而延缓疾病进程,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1]魏梅,刘永升,陈洁,等.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6):1509-1510.
[2]李道麟.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39-2740.
[3]熊斌,景金金,苏立,等.螺内酯对高甲状腺素诱导的兔心房颤动和心房重构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6(8):1376-1383.
[4]赵晓雪,李卉,杨玲,等.合适剂量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394-6396.
[5]朱晋坤,梁金峰,方颖,等.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84-1687.
[6]朱晋坤,梁金峰,方颖,等.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84-1687.
R541.7+5
B学科分类代码:32024
1001-8131(2017)03-0249-02
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