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竹
冬日的温暖
○修 竹
暖气、暖炉、空调,这些听起来就很暖和的物品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别样的温暖。拜科技所赐,如今我们更是有了各式各样的暖手宝、花样繁多的保暖内衣和越来越多的新鲜保暖法。让我们来看看哪种是你的最爱。
传统的热水袋是将热能储藏起来逐渐散发,电热宝和电热毯一样,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传导出来。而有一种暖手宝,只要掰一掰塑料包里的小铁片,暖手宝里的液体就开始逐渐发热,像变魔术一样。
这种暖手宝的热量,是来自材料从液态转化为固态时释放的能量:塑料包里的液体是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浓度太高的过饱和溶液很不稳定,金属片扭曲产生的轻微震动足以使溶液结晶,变成比较稳定的固体。这个“相变”的过程是放热的。完全凝结的溶质,只要放到沸水中加热,就会重新吸热溶解,可以反复使用呢。
暖贴发热利用的是化学能。揭开暖贴上的不干胶,贴在内衣上,好了,放心出门吧!外面寒风凛冽,衣服里却一直暖暖的。
暖贴里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和活性炭,通过无纺布的微孔透氧技术,使铁粉氧化,发生放热反应。有的暖贴在使用前需要搓动一下,这样做也是为了促使空气流动。外面无纺布上的微孔大小,决定了透气量,控制着暖贴发热的速度、最高温度和保持时间。暖贴的氧化反应不可逆,所以是一次性用品。
冬天一到,铺天盖地的都是各种保暖服的广告,不难发现,它们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保暖纤维大多不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能,而是利用物理原理隔热保温。晒过的棉被拍打蓬松,盖着就会更暖和。同样的道理,保暖内衣常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多孔棉”,其纤维中心有一些空腔,里面能够储存更多空气,形成了更有效的隔热层,阻止身体热量的散发。孔数越多,单位体积内所含空气量越多,也就越暖和。至于“远红外保暖衣”,里面则有一些含氧化物的矿物纤维,它们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发射出一定量的红外辐射,相当于把人体的热量反射回去。除了普通服装和被褥,这种保暖纤维还被运用到睡袋、登山服等一些户外用品中。
把自己也“接”在心爱的电脑上,可能是很多电脑狂热者的梦想;手脚冰凉却依然坚守在电脑前,也是许多人在冬天不得不面对的悲惨境况。USB口闲着?那插双手套吧。
这种一端插在电脑上的手套,与布满电阻丝的暖手宝不同,手套里是发热硅片,通电后能产生红外热能,保暖又保健。露指的设计方便打字,还有25℃和40℃两档温度可以调节。除了手套,还有棉拖鞋。有了这套 宝,无论在电脑前坐多久,手脚都是暖乎乎的。
《红楼梦》里的小姐们冬天捧着的暖手炉是烧炭的,冒烟不环保不说,不小心还可能烫伤。现在的怀炉小巧又安全,手机大小的金属小盒,注入液体燃料,就能持续发热,装在兜里或者挂在胸前,随时随地传递给你温暖。
这种怀炉利用的是“阴燃”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挥发的燃油与金属触媒发生氧化自燃反应,无明火无烟的“阴燃”所发出的热量,通过热传导金属外壳传给你的皮肤,维持着恒定适宜的温度。
除了能吃,辣椒还能织进袜子里去。当然,不是整根的辣椒,而是将经过加工的辣椒素混合在织物纤维中。
辣椒素也可以作用于触觉,切辣椒的时候,手指会有刺痛感。就是因为辣椒素能使微血管扩张,加快局部代谢率,让皮肤发热。据说辣椒袜的保暖程度要比普通棉织袜高出2~3倍。
耳套:在凛冽的寒风中,两只冻得通红的耳朵不断地传来阵阵刺痛,终于走进温暖的房间时,那可怜的耳朵又烧得像在火上烤。这么痛苦干什么,赶紧来带上萌萌的耳套吧,又保暖又可爱,甚至有的耳套还能把耳机藏在里面呢。
帽子:人体的热量70%是从头顶流失的,想象一下没有锅盖冒热气的锅子吧,为什么不赶紧把这热量留住呢。帽子的功能,是漂亮的耳套所不能代替的。
围巾:色彩艳丽的围巾总是能给沉闷的冬季带来丝丝活力,巧妙的搭配绝对能对我们的整体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且颈部也是防寒的重点,围巾能使热气不往外窜,寒风不往里钻,但是要避免用围巾遮住口鼻,这样会增加细菌的滋生,还会降低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
Tips:
想要保持温暖,主要通过平衡3个因素:身体的热量产生速率、衣服的保暖值、环境温度。其中,改变第二个因素是最容易的。衣服的保暖值有一个专门的衡量单位——克罗(CLO)。
温暖不代表一定要穿成“花卷”,但是保持温暖的3层是必要的:透气层、隔热层、外层。它们各自达到最适宜的克罗值范围,才能让我们又舒适又温暖。
(本版块编辑 王 静)
Email:4723924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