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楠 王成新 姬 宇 李 咪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研究*
李雅楠 王成新 姬 宇 李 咪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逐渐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选取2004年和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截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差异较大,空间差异明显。竞争力优势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山东半岛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城市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从而影响山东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绿色发展;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山东省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向心力日益增强且已成为区域和国家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区域的整体实力。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绿色发展从理念落实到行动。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因此有专家提出,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3]。国内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论已经屡见不鲜[4-9],王成新通过区域发展差异的纵横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总结了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要素,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10-11];张文平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经济基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社会环境等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12];李冬冬采用结构系统模型、统计分析、网络 DEA 等多种模型方法,分析研究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提出提升长春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协调措施[13]。但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偏少。本文以山东省为典型区域,基于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山东省城市竞争力,以期为本地区协调绿色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山东省是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包括青岛、济南、烟台、威海、东营、淄博、枣庄、济宁、潍坊、泰安、日照、莱芜、临沂、德州、滨州、聊城、菏泽等17地市,山东省总面积为15.7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2013年末总人口达到了973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5%;地区生产总值为54684.33亿元,占全国的9.7%。研究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利于为增强各城市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对于全国和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为此,依据科学性、可比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参考相关文献[14-17]以及联系实际,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资源等3个维度共19项三级指标,建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绿色发展理念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即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因子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即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10-11],使用的数据均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
2.3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本文所需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根据基础数据计算所得。
3.1 山东省17地市城市竞争力现状分析
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对山东省17地市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评价,得出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各主成分因子得分及排序(表2)。表2中有一部分城市得分为负值,说明该城市在被评价城市整体中的相对地位,处在平均水平之下;主成分得分为正值,说明被评价城市的竞争力位于平均水平之上[18]。
由图1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理念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集中在山东半岛地区,说明本地区综合竞争力较强,对于提升山东省整体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陆地区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从济南淄博等地区向外围递减,菏泽得分最低。总体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竞争力发展并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东西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地区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从而影响山东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表2 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
图5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布图
据表2可知,青岛市2013年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为3.908,位居首位且领先于山东省其他地市;烟台市、威海市和东营市次之,其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2.012、1.766、1.509,相比于其他城市优势明显;济南、莱芜、淄博、泰安等4个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均为正值,且高于平均水平,是山东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的中间力量;其他9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均为负值,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它们的城市竞争力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菏泽市2013年的综合得分排在最后,是山东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短板,处于劣势地位。
为衡量各城市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竞争力强弱,对主成分方法得到的综合得分,本文采用平均联接法对17地市进行聚类分析,将山东省17地市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竞争力强弱分成5个等级:
(1)强竞争力城市——青岛市。青岛是山东省副省级城市和山东省经济中心,其经济因子、生态因子得分较高。其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更是领先于山东省其他地市。经济因子和生态因子对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2)较强竞争力城市——烟台、威海、东营。这3个城市的综合得分相差不大,3个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山东省“黄蓝”两大战略,而且各自都有优势。烟台的经济因子和生态因子得分较高,烟台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且生态环境宜居。威海的经济因子、居民生活因子和生态因子得分较高,在人均GD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方面综合实力较大,是全国宜居城市。东营拥有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带动下,东营市在人均GDP、湿地面积占行政区面积比重等指标上有明显优势。
(3)中等竞争力城市——济南、莱芜、淄博、泰安、滨州。这5个城市均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要充分发挥圈内各市特色优势,以济南市为龙头,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强济南和淄博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地区间交流,推进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较弱竞争力城市——德州、日照、聊城、潍坊、枣庄、临沂、济宁。日照是一座港口城市,潍坊是山东重要的农业产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德州、聊城、枣庄、临沂、济宁等五个城市位于西部经济隆起带上,经济欠发达,对外开放度较低。因此,要发挥各地市的地区优势,提高经济综合发展实力。
(5)弱竞争力城市——菏泽。菏泽市各个因子的得分均为负值,反映出竞争力水平较低。菏泽一度欠发达,这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从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山东省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城市,城市竞争力受经济因子的影响较大,但从长远角度考虑,生态因子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亚于经济因子的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9]。
3.2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变化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得到山东省十七地市2004年和2013年两个时间断面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表3)。
表3 2004年、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竞争力变化表
从结果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变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3.2.1 城市竞争力总体提高,内部差距减小
由表3和图2计算可得,2004年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的极差为8.673,至2013年减小为7.626;标准差由1.85769减小至1.67904。反映出山东省十七地市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总体差距以及十七地市间的内部差距都有所减小。山东省十七地市城市竞争力的内部波动不大,除济南、淄博、枣庄、烟台、泰安、莱芜、临沂、聊城、菏泽等有所上升以外,其他地市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都不大。而一度欠发达的菏泽10年来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虽有所提升,但仍居于山东省最后。
3.2.2 城市竞争力纵向变动差异减小,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两个时点纵向比较(表3和图2),青岛的综合得分虽然减少,但仍位居山东省第一,烟台、威海和东营的综合得分也有所变化,但排序序列仍占据前四位。淄博、济宁、聊城和菏泽排序序列没发生变化,济南、枣庄、莱芜、临沂排序位次均上升,潍坊、日照、德州、滨州排序位次均有一定下降。山东省十七地市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竞争力差距明显趋于减小,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2004年和2013年青岛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竞争力始终居于首位,并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彰显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所带来的优势。其他城市应在经济、金融和贸易等方面加强与青岛的联系,实现山东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3.2.3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变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
山东省十七地市城市竞争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3层:内层城市全部分布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沿海城市成为山东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中间圈层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分布,依托交通线发展,但其城市竞争力除个别城市外,整体竞争力较弱。最外层城市全部分布于山东省省域边缘,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
从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变化来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变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由2004年和2013年两个时点对比可知,绿色发展理念下内层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高于中间圈层城市,中间圈层城市高于最外层城市,各圈层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竞争力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城市竞争实力显著增强,整体竞争力基础日益雄厚。从总体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趋于均衡化发展,导致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从长远角度考虑,生态因子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亚于经济因子的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 山东省各城市竞争力都在提升,差距缩小。经过2004-2013年近10年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下山东省城市竞争力总体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差距也在减小。
(2)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沿海城市仍是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尤其是要发挥好青岛的龙头作用,带动其周边城市的发展,中间圈层和最外层城市要利用济南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济南在省会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推进山东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3) 尽管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未发生质的变化,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仍是城市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但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1]王成新,王波涛,王翔宇.基于结构视角的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异速增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8):135-141.
[2]王勇,杨新海.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62-66.
[3]李维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4]董旭,吴传清.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模型、体系与方法——一个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1):66-72.
[5]吴莹,王成新,王波涛.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研究——以副省级城市为例[J].中国名城,2016(9):19-24.
[6]谢贤健,张彬.四川省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及时空演变[J].干旱区地理,2016,39(4):877-885.
[7]王波涛,王成新,吴莹,等.绿色化视角下济南市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17(2):22-26+77.
[8]张超,李丁,张洁,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北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6):8-13.
[9]王发曾,吕金嵘.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1,30(1):49-60.
[10]李新华,王成新,王格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3-86.
[11]韩超,王成新,牛林林,等.山东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2):70-76.
[12]张文平,张全景,刘志刚.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 1):96-101.
[13]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4]李琳,韩宝龙,李祖辉,张双武.创新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基于长沙与东部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24-229+236.
[15]周宏山,吴诣民,路维春.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经济问题,2003,(12):2-4.
[16]黄羿,杨蕾,王小兴,等.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55-59.
[17]任子君.合肥城市生态竞争力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18]蒋艳灵,刘春腊,周长青,等.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J].地理研究,2015,34(12):2222-2237.
[19]梁伟,张慧颖,朱孔来,等.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5):945-951.
责任编辑:张吉明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enjoys popular support,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to build the index system,selected in 2004 and 2013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cross section data,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the empirical study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spect comparis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obvious.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re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and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rea.In the inland area,the urban competitive power distribution has the obvious circle structure,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has the path dependence characteristic.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has a developed economy,but the radiation and driving effect is not strong,the path depend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restricts the region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tise in a certain extent,thus affect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Shandong Province.
urban competitiveness;green developm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handong Province
K901
:A
1674-4144(2017)-05-42(5)
李雅楠,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成新,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通讯作者)。
姬宇,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咪,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速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与优化研究”(编号:41371170)、国家社科基金“以人为本与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编号:13BKS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