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背包书记”
——记省直机关派驻正安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杨毅

2017-07-18 12:06文丨陈贾越峰
遵义 2017年13期
关键词:背包驻村村民

文丨陈 鹏 贾越峰

村里来了“背包书记”
——记省直机关派驻正安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杨毅

文丨陈 鹏 贾越峰

管护李子苗

熟悉杨毅的村民都晓得:长期一身干练的运动装,脚上沾满泥巴的解放鞋,时常若有所思而紧皱的眉头,背上一个黑色的尼龙背包。远些看,极像城里来的“背包客”。走近看,黝黑的皮肤加上健壮的身材,实打实就是一位敦实的“庄稼汉子”。

只要一下组开展工作,杨毅的背包就从不离身。背包里的东西简单而实用:笔、笔记本、手电筒、雨伞。

这个背包,陪着他走遍了前进村19.6平方公里的土地,记下了厚厚4本工作笔记。这个背包,陪着他走访了全村90%的群众,了解了社情民意,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这个背包,陪着他开展“第一书记上讲堂”、院坝会、研讨会等数十次,把党的声音、惠民政策送到了寻常百姓家,提振了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这个背包,陪着他为村里谋划了发展思路,跑来了扶贫资金,争取了产业项目,壮大了集体经济……

时间久了,“背包书记”的形象便深入民心、深得人心。

用脚步丈量土地

5月28日,一场以“党建扶贫•与爱同行”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暨“六一”儿童节公益演出活动,在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刚刚修建的文化广场上举行。

“要不是杨书记,我们这个文化广场就修不成,更不可能在家门口看到这种大规模的文艺活动!”当地群众坦言。

站在文化广场环顾四周,入眼是蜿蜒乡间的水泥路,掩映青山绿水中的农家小楼,活脱脱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房子修好了,产业兴起来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乐呵了,拂面的轻风里,似乎也充溢着幸福的味道。

而一年前的前进村,基础设施落后,房屋陈旧不堪,没有支柱产业,群众收入甚微。前进村的快速改变,离不开省直机关派驻正安驻村工作队,更离不开前进村群众常常念叨的“杨书记”——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物发行处调研员,省直机关派驻正安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前进村“第一书记”杨毅。

去年4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安排杨毅担任队长,同时还挂任正安县委副书记,带领局机关10名干部奔赴正安县5个乡镇10个村,开展驻村工作。

“驻村工作前期大量走访调研,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帮扶方案,是对准致贫原因‘因症施药’、解决急切困难、凸显帮扶成效的关键和基础。”这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委对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要求,也是杨毅的自觉行动。

去年8月10日晚上,安场镇前进村落龙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研讨会前,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喂,杨书记,雨这么大,我们今晚上的研讨会还开得成不?”雨中,一位冒雨赶来的村民隐隐带着失望,大声问道。

“怎么不开?雨停了就开,打造农旅一体化莲藕基地这个事情涉及到大家的土地利益,要征求大家的意见早点决定下来。”杨毅大声回话,让前来等着开会的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前进村落龙组100亩莲藕种植项目牵涉到50户村民的土地,项目概算200万元。为了让项目早些落地实施,杨毅记不清到群众家中和在这片土地上跑了多少回,他的笔记本上清楚记录着要占用谁家几亩田、谁家几分土,哪里要修荷花亭、哪里要砌田坎。

“我们村里的群众基本上都晓得杨书记的号码,他的电话是对群众公开的。”村委会副主任陈乾鹏说,为了早点熟悉村里的情况,杨毅除了去开会,天天在村里跑上跑下和群众打成一片,长期不回家。

驻村一年多时间,杨毅每月驻村工作时间在25天以上,他用脚步丈量土地,走遍了前进村的9个村民组,遍访了全部贫困户。

为及时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口组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杨毅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实际情况。通过上党课、“第一书记”上讲堂、专题宣讲等形式,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摸查村情民意,杨毅和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制定规划帮助前进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年多时间里,杨毅不知不觉中从一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文学博士,变成了谙熟社情民意、奔波在乡间的农村工作者;从一名省直机关干部,变成了一名驻村帮扶、村民常常念叨的“背包书记”。

用真情换得民心

刚到前进村的头两月,走家访户就是日常工作。这期间,一个叫令狐昌前的孤寡老人引起了杨毅注意。老人从四川搬迁来村里生活了40多年,但户口问题没有解决,一直是个“黑人”。

“为什么不解决?为什么不去帮忙解决?”了解信息的第一时间,杨毅疑惑、急切,也有些生气。得知老人户口问题是因为户籍政策等诸多原因造成之后,他随即背起背包就说:“走,马上就去办。”

“那时可都快到下班时间了,但他当时拉着我就要去镇里。”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郑周云回想起来记忆犹新。

很快令狐老人户口问题就解决了。户口本拿到手那一刻,老人笑了。

令狐昌前一直鳏居,住房极为简陋。杨毅上下协调,为老人争取了6000元资金。在修建房屋期间,杨毅去做了3天挑夫,搬砖挑沙,与30多名村民一起,很快就为老人修起了新房。

杨毅在走访中了解到,和平组贫困村民郑周林的老婆是聋哑人,家中大小事务全靠他一人支撑,一直以来,郑周林内心就想发展养殖脱贫致富。杨毅觉得,郑周林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应该鼓励,于是掏了500元鼓励他要自力更生,并帮助郑周林、郑周明兄弟俩协调资金3.5万元进行危房改造。

作为驻村挂帮干部,杨毅没有按照“规定动作”按部就班,在他身上发生的“自选动作”很多。

他还为杨明学争取资金2.4万元进行房屋改造;为冯帝奎争取资金7000元进行房屋改造;自己出资2000元为郑绍初安装铝合金门窗;出资500元资助韦纯军解决生活困难并赠送价值近200元的米和油;出资200元资助唐文明解决生活困难并赠米和油……驻村期间,他先后帮助村民解决实事30多宗,解决矛盾20多宗。

“群众的事情就没有小事,慢不得,怎么能办好群众的事就是首要问题。”杨毅说。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这是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大问题。杨毅就自己带队出去考察,看中了镇宁的蜂糖李。一开始事情发展很顺利,村民们也比较支持,但是在苗种补助上却发生了意外,因为补助资金来自退耕还林项目,按照政策规定,项目资金只能补助一般李树苗,如果是蜂糖李苗种,群众得按3元/棵额外出资苗钱。

一时间,村里风言风语四起,像“村里拿李子苗来弄钱”之类的话到处都在说。

看到这一情况,杨毅带着村里的干部一起下去开群众会、开坝坝会、开谈心会,又带头做出承诺,苗款资金收支情况全部公开透明,群众还可以自由选择李子苗。就这样,1600亩的蜂糖李终于在群众的肯定声中全部种了下去。

“有产业群众才有脱贫增收的门路,我们和群众的心也挨得更近了。”杨毅很是欣慰。

在落龙组组长骆礼育眼里,杨毅为了发展莲藕基地而在晚上召开群众会这件事,是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情——群众思想意识参差不齐,有时候为一件事情不晓得要开多少次会才能统一思想,反而延缓项目实施时间。但杨毅认为,“挂帮干部不能只想着挂帮满期了就拍屁股走人,不能只管按照挂帮方案里面的内容拿钱了事,要花心思和精力与群众交流沟通,群众思想通了啥工作都好干。”

其实,在群众心里,正是这一个个“自选动作”和一件件“自讨苦吃”的事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鼓起了他们早日脱贫的勇气,点燃了他们同步小康的信心。

用实干促进发展

一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杨毅的肤色在风吹日晒中更加黝黑,背包也旧了几分。前进村的干部和群众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心里也默默记下了一笔笔“账”。

投入30多万元对陈旧的村委会进行了改造后,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崭新的办公用品,宽敞明亮的会议室,规范的接待室,设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办公阵地得到加强。现在村支两委干部工作热情高涨,开展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干劲了。

争取省委宣传部帮扶资金28.51万元,前进村的连户路四通八达、村民院坝硬化了。

前进完小价值2.3万元的1137册图书是杨书记亲自在贵阳挑选购买护送到学校的,同时还协调23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学校操场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学校所有学生桌椅、教室门窗,教师办公电脑、办公桌椅、办公室门窗全部更换。

前进村莲藕基地打造项目经费200万元;前进村“小康寨”打造项目经费210万元;前进村“黔北民居”改造项目经费250万元;九子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

……

从去年4月至今,杨毅帮助前进村协调解决项目资金超过1000余万元,用于小康寨建设、蜂糖李产业、莲藕基地建设、黔北民居改造建设等等。预计今年村里将会获得20万元收入,一举解决“空壳村”问题。同时,这些钱大部分将用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确保前进村今年出列。

按照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村挂帮的一贯规律,一名挂帮干部的挂帮时间为1年半至2年不等。还有1年、或许只有半年,杨毅就要到原单位上班。

对于杨毅来说或许可以稍微放轻松一些了。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

“还不能休息,我倒是来这里一年半载就可以走了,可走了后群众指着我的背脊骂娘怎么行。”

村委会坝坝的绿化还没完成、70亩的西瓜大棚瓜苗才开始结果、村里40户贫困户的猪才进圈、60户贫困户的牛才上栏、还有从省扶贫办集团帮扶资金中抠过来的35万元的养猪、养牛项目才刚刚建好圈舍……

这些未竟的事情,杨毅还记挂在心里,他不愿辜负老百姓的热望、厚望。

新的一天开始,杨毅又穿上经常穿的那套运动衣和解放鞋,背上装着笔记本、手电筒、还有雨伞的黑色尼龙背包出门了。

猜你喜欢
背包驻村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大山里的“背包书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一包装天下 精嘉Alta锐达Sky51D背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