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杨光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3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治愈率为72.88%, 总有效率为96.61%, 均高于对照组的55.93%、82.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其临床疗效显著, 能及时控制临床症状, 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 缩短病程,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干扰素;雾化吸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多发感染性疾病, 临床中又称其为小叶性肺炎[1]。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突变时节, 系导致患儿住院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及肺部中、细湿啰音等症状,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2]。由于受患儿免疫力低及其表达有限的影响, 临床治疗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给药途径十分重要。氧气雾化吸入不仅可以迅速达到血药浓度, 还可减少不良反应, 对于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非常适合[3]。本研究中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3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 其均符合诊断标准, 除外支气管异物, 气管、支气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18例。研究组男62例, 女56例, 年龄0.4~1.8岁,平均年龄(1.2±0.4)岁。对照组男60例, 女58例, 年龄0.3~1.7岁,平均年龄(0.9±0.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止咳、化痰对症支持等常规方法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患儿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5 μg/kg, 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2次/d, 吸入时间为5~10 min/次, 治疗5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消失判定为治愈;临床症状好转、肺部体征减轻判定为好转;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加重, 严重出现相关并发症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研究组治愈率为72.88%, 总有效率为96.61%, 均高于对照组的55.93%、82.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诱发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病毒占相对大的比例[4]。干扰素是一种已被证实具有明显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 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功能[5]。它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从而抵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机体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干扰素水平,有效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6]。它还是目前抗病毒谱最广泛高效的药物, 对RNA病毒及DNA病毒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干扰素经口服无效, 多采用肌内注射给药方法, 近年来,干扰素雾化吸入在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方面表现出积极效果[7]。从本文结果可看出,治疗后, 研究组治愈率为72.88%, 总有效率为96.61%, 均高于对照组的55.93%、82.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是利用空气压缩泵使干扰素微粒直径介于0.5~5.0 μm, 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区, 对湿化气道、止咳平喘有着积极的作用。雾化吸入早期血清药物浓度明显较肌内注射给药低, 避免了药物浓度峰值所引起的机体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更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避免了肌内注射给药带来的不良反应[8-10]。
综上所述, 干扰素雾化吸入对于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可以起到迅速控制临床症状的作用, 可减少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肌内注射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并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减少住院时间,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1] 吴天桂, 王开文, 赖芬兰, 等. a-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吉林医学, 2014, 35(10):2153.
[2] 胡裕文. 治疗小儿哮喘疾病的空气压缩泵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与氧驱动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的利弊对比.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5):670-671.
[3] 王慧琴, 王天锁, 李冰. 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5):41-42.
[4] 薛雄豪.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5):68-69.
[5] 方敏超, 王依, 翟秀兴.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3):59-61.
[6] 岑惠玲.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2):124-126.
[7] 柴方平. 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对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6):75-76.
[8] 赵维笑, 周雪梅, 黄兰珍, 等.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3(1):9-10.
[9] 王建明.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50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4):364-365.
[10] 李春燕.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125例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5):159-1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40
2017-04-19]
116012 大连市儿童医院山东路分部(呼吸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