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雨婷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0)
实验与调查
从学生体能提升角度分析高校游泳训练教学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
侯雨婷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0)
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游泳训练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和面临的基本问题,并基于现状提出了今后和未来高校如何从学生体能提升角度对游泳训练进行延伸拓展,提高这项运动的普及度,同时对高校游泳训练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游泳训练;教学;现状;问题
游泳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强、对体能要求高的运动项目。游泳训练的强度大,对提升个体体能、培养大学生意志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佳,深受广大群众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当前我国有69.7%的高校均不同程度开设了有关游泳的体育课程或者公选运动科目,仍然有近30%多的高校中体育课程未涉及到游泳项目。本文采用调研法、文献资料法和半结构访谈等形式对太原的3所高校关于游泳教学的开设情况、效果及反馈度进行了跟踪调查,指出了当期高校游泳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困境,阐述了游泳训练教学对于提升体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今后该项运动的发展做了总结。
1.1 缺乏对游泳训练教学的认识与重视
据调查,高校对这一运动项目重视不足,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基本上对游泳的认识都是处于很浅的层次。由于领导对游泳训练教学的重视不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的范围和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游泳教学在学校的开展层次低,不够丰富。很多领导担心安全问题,怕出事而连带责任,因此对于这项运动保持谨慎心理,组织游泳训练的力度不足。再者,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体育教师对学生关于游泳教学的宣传欠缺,很多学生对这项运动一知半解。据调查,仅有12.6%的学生能对游泳较为全面掌握。虽然个别高校开设了游泳教学,但由于对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讲解不够,学生在游泳的实践教学与训练中无法充分了解水性,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知识,也无法诠释出游泳训练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半结构化访谈中,有的学生认为游泳教学仅仅是为了拿到学校要求的体育学分,对于自己是否实际热爱和真正了解这项运动,学生的回答显得有点模棱两可。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之所以学习和接触游泳教学就是为了好玩、为了拿到体育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运动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游泳教学的时长与强度难以保证
据调查,每次游泳教学的训练时长不足30min,训练的内容比较单一。游泳有蛙泳、蝶泳、仰泳、混合泳和自由泳等形式,而多数高校对这些形式的区分不够明晰,每项形式也不做过多的规范和标准的讲解。因此在访谈中,让学生区分这几种游泳形式时,学生有时回答的比较含糊。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每种泳姿的要领掌握还很欠缺,这反映出高校当前游泳教学对体能的要求低,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培养和训练。强度低也是这项运动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调查,目前有87%左右的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无具体的规则和完整的教学大纲可以指导大学生游泳训练教学。多数高校完全根据教师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开展和游泳训练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体能指导教师对体能给予讲解,学生往往是自由活动。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游泳训练的个体认知,对于每项具体的游泳形式,教师也仅仅是告诉学生自己总结,并未能形成专业的、系统的技能讲解。在体能的恢复讲解方面,更是欠缺。这些对过程的不利控制都影响了游泳教学训练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从学生上游泳教学训练的时长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是安排1周1次,这部分比例占到35%,还有2周1次的比例占到21%,1周2次的比例占到17%,仍有近1/4的比例是无规律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无法保证游泳教学的有效时长,对体能的帮助作用也就不是很明显,甚至对体能的帮助可以说非常小。从每次训练的过程时间分布来看,有超过一半的比例在单次训练时长中超过半小时,有37%的比例达不到半小时,仅仅有12%的比例是超过1h的。据调查,单次训练时长的最适宜时间是30min~1h,而这部分学生的比例不足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单次训练时长也是影响大学生游泳提升体能的关键要素。
1.3 游泳训练的内容分布不均匀、不科学
一般科学认为,游泳训练的体能时长最适宜的为90min。但是目前高校基本上对这个时长难以保证。而从训练的内容方面,经过调查发现也不够科学。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上,游泳训练分为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放松过程,力量训练包括了支撑训练、泳式、斜板卷腹、坐次器械推胸、颈前下拉、坐次器械腿举、坐次器械夹腿等动作。每组动作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每组动作的次数也有所要求。从调查的情况看,高校游泳教学在体能的动作训练方面仅有一些基本的力量训练,而无法涵盖力量训练的大部分内容。有氧、无氧,水中、岸上相结合的体能训练方式更是涉及不到。从科学提升体能的角度看,高校目前的游泳训练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1 对游泳和体能的关系有清晰、全面的认知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对游泳训练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足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够正确认知游泳训练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体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这种认知的误差一方面源于学校对游泳教学工作的实施和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源于教师自身的工作不到位,没有真正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每个人通过游泳来增强自己体质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技巧的讲解不够,对游泳的系统讲解欠缺所造成的。因此,高校应从政策上、方法上、实施的具体细则上给予游泳训练与教学足够的重视。
2.2 有效保证合理的游泳训练时长与强度
从当前高校开展游泳训练教学的时长分布和训练强度情况来看,高校开展游泳教学的时间未达到合理的时长,每周开设游泳课程的次数未能保证合理的体能训练。从训练的强度来看,每次训练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小于30min,远远达不到游泳教学对提升体能的要求和标准时长和强度。这是在今后和未来高校游泳训练教学所需要予以重视的地方和方向。
2.3 科学的游泳教学训练内容和形式
游泳训练与教学对于提升体能非常有帮助,在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上,高校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逻辑的、科学的训练过程。当前我国关于游泳训练与教学的研究方面,创新研究不足。在实践中,有氧训练、力量训练、间歇3部分的内容层次少,不全面。大学生游泳训练与教学中,学生个体的体能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时间的训练内容中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游泳水质、水温和天气状况,合理分布游泳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 1 ] 程林. 重庆市高校游泳教学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 ]. 重庆:西南大学,2010.
[ 2 ] 苗鹏,王诚民,姚大为.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新思路[ 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
G861.1
A
1674-151X(2017)02-04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26
投稿日期:2017-01-03
侯雨婷(1993—),硕士。研究方向:游泳训练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