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子珍
情动于中,会通万物
○ 盛子珍
清新淡雅的浅蓝封面,执笔考究的文字章节。捧起这本《蒋勋说文学》,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诗经》的现实关怀、《楚辞》的南方激情、汉乐府的田陌市井、《古诗十九首》的文人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奔放、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几千年来的诗意与哲思,经由蒋勋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书中,蒋勋拿《诗经》和《楚辞》作对比。《诗经》是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文学名作,自始至终散发着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天真。《楚辞》则是激越华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农业时代的美,可能是如今生活于都市的我们很难领会的。
蒋勋一直强调四个字“情动于中”,即是要在诗中读到情感。黄土地,并不意味着落后的生态环境,而是脚踏实地的淳朴之美。从播种到结果,正是一个静谧美好、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独树一帜的《楚辞》却比较动态,它从形式上就能让人一眼看到美。“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玉器叮当作响。字里行间,美不胜收。在解读《楚辞》的部分,蒋勋特意提到台湾的云门舞团表演《九歌》的场景,笔者爱舞,固有所感。“云门”相传存在于四千多年前黄帝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现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名字。去看云门舞团的剧照,舞台设计气势磅礴,舞姿充满张力。导演林怀民用独具匠心的舞剧形式,很庄重地给出自己对古人诗歌的唱和,使人为之倾心。
文学之美,美在“不可说”。从早期“初民情怀”的《诗经》,到书的最后章节陶渊明的“出走情怀”,作者通过对选取的经典作品的探析,告诉我们:读文学,读诗,其实就是在读自己,就如“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般。
不可言说,不可解释,便给予读者最大的想象空间。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蒋勋以独特视角诠释出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魅力,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回归心中的田园,也是在切实地实践文学之美吧。
由此,又想起庄子认为美在天地间。鱼乐之辩中要表达的就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读诗,可不也是会通的一种方式?借助蒋勋搭起的桥梁,读者不必刻意寻找诗中的答案,不必用力求索作者的意图,只静待会通的一刻。
(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