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2017-07-17 19:15陈玉敏许大鹏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开发利用

陈玉敏+许大鹏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传统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的阶段性成果,課题编号:PZS612(河南省教育厅教技装[2016]35号)。]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现在是日益得到重视,它是语文教育的根和魂。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提高国民的意识。文章以在小学语文实践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实践课程;开发;利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民族,利用悠久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把古代的文明发扬至今。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文明的丰富多姿是其重要的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学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发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全部总和。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它包括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人们: 一个民族如果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这个民族将意味着失去了发展的根,也就失去了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民不断的传承与发扬。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根与魂。然而,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没有把传统文化系统纳入进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中来。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内涵和修养的储备阶段,学习各种语文知识都是学生逐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的过程,能够为学生以后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熏陶,让学生受到清新优美意境的美化作用。例如,古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优美。通过这些古诗中的强大人格力量,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富有内涵的文化内容,能够为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人文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个人的文化底蕴。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根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他凭借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也是我国文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使其能够能够经过世代的发展而绵延不息然,现如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小学生对外来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其独立思考能力尚为欠缺,使得外来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盲目追捧,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本动漫、用的是韩国玩具、穿的是国外品牌,越来越背离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国家没有对传统节日实行假期制时,他们甚至不知道端午、清明这样的传统节日,但却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了熟于心,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评价制度的原因,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并不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讲解。家长、老师和孩子都只顾重视对分数,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对于语文、对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小知识以及三字经、弟子规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孩子们丢失了他们该有的自主、创造、领悟、想象能力,表面上孩子能力越来越高,实则高分低能。孩子们在这其中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认为这是一门枯燥、难解甚至无聊的文字游戏,对古诗词的背诵也只是机械化的记忆,并没有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意境,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学中该有的的重中之重、也是为孩子们今后的语文学习该培养的一种鉴赏能力。

值得欣喜的是,在当前社会重拾传统文化热的大背景下,伴随语文课改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担负的重要职责,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文化走入教学课堂,使学生们不断了解、学习、乃至使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三、传统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一)模拟真实情境,活学活用传统文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进行文化的传承。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诗中的儿童在垂钓,然后一边做着诗中的动作,一边念着古诗。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中的意境。同时让学生思考,从孩童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那些精神。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于古诗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可以认识到聚精会神和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从而起到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

(二)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学生们能更好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要不断增强其体验感、增加其经验,小学生们对与传统文化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其社会阅历、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感受,加之生活条件、物质条件的丰裕,其对于传统文化中许多经典之处不能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要想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就要鼓励、引导、组织孩子们多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

例如,教师们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为家长洗脚、捶背、收拾碗筷、做一顿简单的早餐等看似简单,却蕴含浓浓亲情文化在其中的小作业,并让他们完成后在课堂发言谈一下他们做完这些活动后的感受。或者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联系专业的培训基地,让孩子们体验军事化、艰苦的生活,这样在给他们讲授长征精神、革命精神,他们就能有更深刻和不一样的体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在小学语文的实践课程中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开发利用
画与理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