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徐栋
“门”,一直被赋予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东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门虽设而常关”表明自己的归隐心志,宋人唐庚在《醉眠》中以“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表达自己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诗圣”杜甫也在他的诗歌中,通过一扇扇门,表明了他对儒学的继承与诠释、对功名抱负的执着、对各种现实打击及社会磨难的担忧苦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理想之门·求索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远祖杜预是西晋开国元勋之一,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左传》研究专家,杜甫是他的十四世孙。杜甫到老都一直以显贵的家世自豪。他曾说,“自先君恕、预以降,未坠素业”,这里的“素业”指的是高雅的事业,即儒业。家族和环境的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熏陶,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让青年杜甫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他的志向无比远大——“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杜甫开始了对理想的求索。他早年在吴越齐鲁间奔走,最终来到京城长安。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表明他此时的生活及求索境况,其时诗人正困守长安.欲取功名.诗中写道: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
唐人求官,要有人引荐。这首诗就是杜甫用来求人援引的社交诗。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他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湖。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其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
诗歌开篇“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不学无术却养尊处优的纨祷子弟与“儒冠”——像自己一般正直的读书人进行对比.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概括了贤愚倒置的黑暗社会现实。“骑驴”一句道出了诗人流寓长安的辛酸无奈。“朝扣”“暮随”“残杯”“冷炙”更是写尽了诗人为寻求出路请谒干求的狼狽之态。可以想见诗人在“富儿门”前的徘徊,犹疑,不甘与屈辱。这正是诗人极欲跨越理想之门的表现。
当然,杜甫毕竟是一位才华超绝的诗人,诗作尽管有急功求利的企图,但全诗通过对比,写来不卑不亢,既有对韦济的感激之情,又有决意离去却又恋恋不舍的矛盾。而曲终“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辞气高亢,一吐悲愤,真切动人。这正是一个家贫而志高者对自己理想自信而务实的求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现实之门·思索
自负身世与才华,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杜甫,最初以为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