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的非洲》的第三空间解读

2017-07-17 02:12王丹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

王丹

【摘 要】《我的孩子!我的非洲!》是南非戏剧家阿索尔·富加德中期的一部剧本,该部戏剧满含第三空间的开放与融合思想。本文从第三空间理论出发对《我的孩子!我的非洲》中的种族、阶层和性别的开放与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第三空间理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文本解读。

【关键词】《我的孩子!我的非洲!》;第三空间;开放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56-01

阿索尔·富加德在世界艺术、学术和文化界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他的戏剧剧本《我的孩子!我的非洲!》为非洲人民探索开放的种族融合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该剧讲述了一个白人女孩想要突破种族、阶层和性别桎梏与黑人建立友谊的故事,该剧本在国内并未得到重视和研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种族的开放与融合

《我的孩子!我的非洲!》[1]是一部充满了种族的开放与融合的戏剧,纵观富加德的戏剧文本,只有它将黑白不同种族融合的想法表达得最为明显。剧本里的白人女孩伊莎贝拉没有任何的种族优越感,她认为黑人和白人一样聪明,只是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的性格变得些微封闭。在剧本的开始,上演了一场极其精彩的辩论赛,通过这场辩论赛,伊莎贝拉更加认识了黑人男孩萨米的优秀,为他们之后友谊的建立埋下了伏笔。后来虽然友谊没能长久地保持,但是作者在这部剧本中试图用一种开放的姿态表达自己对于种族融合的渴望。索亚提出的第三空间把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維度包括在内,同时又超越了前两种的空间,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间思考模式敞开大门[2]。这一新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将空间思维融合到空间理论中的实践,积极参与空间社会构建的过程。伊莎贝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她的主观能动性,在白人和黑人如此大的种族差异的环境下依然不惧家人和朋友的眼光,和黑人交起了朋友。不仅如此,她以人性的善意渴望黑人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环境都能得到改善,并邀请黑人老师和黑人学生能上她家做客。在这一空间实践中,伊莎贝拉了解第一空间中白人和黑人真实存在的差异,也用自己的美好愿景填充了自己想象的第二空间,但是真正做到第三空间的实践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到了黑人老师的认可,但是却并没有被好朋友萨米所理解。

二、阶层的开放与融合

从精神因素上来看,老师和学生的阶层对立比较明显。老师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剧本里最明显的地方是黑人老师阿内拉和学生萨米之间的关系。最开始阿内拉和萨米还保持着距离,老师说的话他不敢违抗,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会违逆,后面他彻底放开,面对老师的质疑他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阶层意识在发生变化,老师和学生话语权的转化也代表着萨米开始不受知识的被动接受带给他的影响。老师也乐于接受这种改变,他想了解一个更加全面的萨米,他在一步步打破自己的阶层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开放的阶层关系被创立起来。索亚在第三空间理论中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自始至终就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并且积极参与空间的社会建构。在《我的孩子!我的非洲!》这部戏剧里,阶层的重新建构就是社会空间重新建构的过程。

三、性别的开放与融合

在《我的孩子!我的非洲!》中,剧作家特意设定了白人小女孩伊莎贝拉这样一个角色,她和黑人老师以及黑人男孩的友谊让这部戏更加耐人寻味。照理说,白人女孩在那个黑人备受歧视的时代是尊贵而且傲慢的,可是作者却从白人女孩的视角出发,不仅没有彰显她的傲慢,反而对黑人男孩和老师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关心和爱。作为一个白人女孩,她不仅跨过了种族的界限,更是超越了性别界限。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提到性别的不同导致不同性别的人潜意识里会产生排斥感。这在不同族群里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他认为对于比自己野蛮的民族里。剧中的伊莎贝拉是个很好的空间实践者,她在和萨米交朋友的时候看中的是他的才华,她在欣赏黑人阿姨的时候喜欢的也是她的幽默,更是在钦慕黑人老师的时候敬佩他对人的大爱。伊莎贝拉作为一个白皮肤女孩,能与黑人成为好朋友,也没有将异性看成对自己的威胁,这是一种主动打破隔离状态的共存理念的实践。也就是说,在民族大融合的情况下性别差异不仅不应当成为我们交流的障碍,而且应当是我们在突破人类意识之后更加了解人类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性别差异被混杂,这一混杂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能够追溯两种本原,而是让第三种从中而出,混杂性也就是令其他各种立场得以出现的“第三空间”。[3]。

四、总结

阿索尔·富加德的戏剧是南非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用戏剧创作的方式展现了南非社会人民的生存现状,也对南非白人和黑人的未来关系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第三空间的开放融合视角将《我的孩子!我的非洲!》这一文本进行了种族、阶层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探讨,别具风格,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Athol Fugard.My Children! My Africa![M].The Sarabande Press,2013.

[2]陈靓.女性的第三空间[J].外语学刊,2016(2).

[3]W.Soja.Thirdspace,Journey to LosAngels and Other Real-and-Imagined Places[M].Cambridge,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 Inc,1996.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
消费主义盛行下的便利店,是个“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与身份再现:《柏油孩子》中后殖民主义身份建构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构建研究
“第三空间”图书馆的魅力
探究第三空间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水平的关系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