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影响及对策

2017-07-17 01:14周天辰
价值工程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组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江苏

周天辰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其教育成效开始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足等现实原因,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陷入重形式轻成效的怪圈。本文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揭示组织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直接影响,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 sector.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o 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ropped into an "emphasis on form rather than effect" vicious circl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rect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 江苏;高校;组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Key words: Jiangsu;university;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195-03

1 研究背景

经过教育界的不断探索,现在公认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人格等素质以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其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符合国家未来人才储备的战略需要。

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高校类型众多,结构合理,研究对象的选择也相对比较具有代表性,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本文基于实证调查,选择组织建设作为细分研究对象。

2 调查情况综述

为了深入研究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我们对省内目标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江苏省13个城市在校大学生,共发出问卷432份,收回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为99.3%。以Cronbach α系数为指标对调查数据做信度检验,问卷内部的一致性达到64.3%,说明该问卷信度较好,可以用于研究分析。通过SPSS 17.0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

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的调查中,31.7%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62.7%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入人心。由此可见,高校目前开设的相关课程并没有完全起到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对“高校创新创业组织建设现状”的调查中,有相关组织的高校学生相较于没有这些组织的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更强,有创新创业具体想法的学生更多,说明高校的相关组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程设置、组织建设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组织建设的影响更为显著。2017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提到,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不单单只是作为一种枯燥的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而是更加鼓励保障高校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和适应自身特点与需要的学生管理。

3 组织建设对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具体影响

3.1 学生社团组织的影响

如表1所示,方差检验的F值为3.012,相伴概率为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4个组(“有且功能发挥良好”、“有但功能有限”、“有但如同虚设”、“不清楚”)中至少有一个组和其他三组有显著区别,或者4个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进行分析发现,有专门创新创业社团的高校和没有的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专门社团的高校学生相较于没有这些组织的高校学生,更容易培养起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出创新创业的具体想法,说明高校创新创业社团组织的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组织是否正确有效地达成任务,还需要考察。因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组织的成果和目标有偏差或者背道而驰,或许是由于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没有确立它的宗旨,缺乏鲜明的特点,没有明确组织创立的初衷,导致这些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偏离了创新创业的主题。

3.2 校方管理组织的影响

根据“高校是否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想法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4个组:“有专门部门”、“挂靠某一部门”、“没有”、“不清楚”)。首先提出原假设:学校是否设有此类部门对于大学生是否有创新创业想法不存在显著影响。

从变异数分析结果看出,方差检验的F值为4.575,相伴概率为0.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结合LSD多重分析结果,可得知学校是否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部门对于大学生是否有创新创业想法存在显著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部门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也可能有影响,我们通过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是否设立部门机构和学生是否得到帮助的相关性系数为0.312,在数据旁有两个星号,表示当指定显著性水平为0.01时,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0.01(表中显示为.000),即部门机构的建设和学生是否得到帮助显著相关且为正相关。

3.3 组织机构合作的影响

校企合作项目是高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校企合作项目” 的相关数据分析,在被调查的429个样本中,有226个大学生选择高校没有校企合作项目,占比52.7%,203个大学生选择高校有校企合作项目,占比47.3%。

在“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一题中,我们发现选择“增加校企合作项目”的数量并不多。校企合作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本应该是一个理想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可是为什么有这个意识的学生这么少呢?或许是因为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达不到学生们心中的预期,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目标,并未真正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或者校企合作项目本身定位也存在弊端。

4 江苏省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组织建设的改进建议

4.1 進一步完善机构设置

相较于没有专职机构,多部门分别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一部分工作并进行资源管理的“虚拟星型结构”,我们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组织不应只是松散的组织联合,而是配置专门体系统筹协调,促进相关单位的协调合作,统筹校内外资源以形成合力,如图1所示。

①创新创业教育事项中心(创业学院)。与市场对接,负责内外信息交流沟通,统筹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划。

②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校内具体事务的协调中心,负责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并监督落实。对于学生,可以采用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学分替代制度;对于指导老师,可以采用以相应的获奖成果抵扣科研工作量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物质奖励制度。

③教学事务协调办公室。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协调创新创业教育与日常教学的无缝融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中心不断为一线输送称职的双创师资。

④双创中心。成为校内各类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的总服务中心,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介入,并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协调学生活动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关系。

4.2 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

①借助常设组织实现校企双方的长效沟通。通过校方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事项中心,为学校寻找优质的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利用各种政策倾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双方架起产学合作的桥梁。通过该中心的协调,还能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为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从而推动合作项目有序展开。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学校“热”、企业“凉”的合作局面源于企业没有从合作中感觉到现实的利益所在,认为校企合作的受益者主要是学校和学生,因此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对此,通过常设组织保持校企的长效沟通,把握合作各方的关键环节,实现利益均沾、多方共赢,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②借助常设组织实现双创师资的有效培养。目前双创师资力量薄弱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也是高校学生对于校企合作热情不足的重要原因。长期依靠教师个人低频率地横向合作来提升双创能力,涉及范围小,受益教师少,提升效率低,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中心有计划、大批量、成系统地培养双创师资是一个现实的解决路径。师资中心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入企业,通过企业锻炼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邀请富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以及创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在两方不断交流磨合中提升师资团队的综合素质。

4.3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以此找出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高校应当建立指标健全、内外贯通、层级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时采集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了解师生教学进度,经有关部门将相应的质量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为创新创业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层层下达,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教育途径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2]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5-76.

[3]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11(6):1-7.

[4]潘燕萍.从“自上而下”向“创业本质”的回归-以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高教探索,2016,1(8):49-55.

[5]周雪.大学生创新创业博弈机理和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南京创业项目的典型案例和数据[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组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