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7-07-17 15:13王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同学会

摘 要:河南籍青年作家陈小庆的小小说《同学会》虽咫尺篇幅,却一波三折。小说讲述主人公“我”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遇到暗恋了20年的女同学梅子,由于“我”一直后悔当年没有对她表白,至今仍忘不了对她的相思,從而引发在同学会上的对话以及出人意料的事实真相。作者善于利用空间元素构筑一波三折的情感故事,揭秘主人公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曲。文章试从空间批评的角度,阐释《同学会》中“我”与梅子彼此错过的原因及遗憾。

关键词:陈小庆 《同学会》 空间批评 空间类型 暗恋

《同学会》是青年作家陈小庆于2016年2月3日发表在《焦作晚报》上的一篇小小说。故事讲述主人公“我”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遇到暗恋了20年的女同学梅子,由于“我”一直后悔当年没有对她表白,至今仍忘不了对她的相思,从而引发在同学会上的对话以及出人意料的事实真相。陈小庆是一位对空间极度敏感的作家,他“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1]可以说,空间叙事已经成为陈小庆小说叙事的一种重要技巧,小小说《同学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本文试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立足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种空间类型,阐释《同学会》中“我”与梅子彼此错过的原因及遗憾。

一、“我”与梅子的物理空间——坐在她的侧后方

物理空间即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小说中,班级这个物理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舞台,它本身就是整个事件的构建元素。20年前,男女主人公是同学,无疑是相识于班级。“那时我总是坐在她侧后方的位置,上课时便望向她那美丽无比的侧脸”,[2]可见当时梅子的美已经让情窦初开的“我”产生了情愫,并每天坐在她的侧后方,一抬头,她便进入“我”的眼帘。这样的物理空间为“我”对梅子的暗恋提供了方便,但也决定了这场爱情最终也只是“暗”恋。因为“我”坐在她的侧后方,认为梅子并不知道“我”每天在后面的默默关注,而“我”能做到的“便是下课时,装成很随意的样子来到她面前,问她一道她非常精通的物理或者数学题。”[2]只有下课的几分钟,“我”才能从每天默默暗恋的侧后方移动到她的面前来,真正出现在梅子的视野中。假设当时“我”的位置在梅子的前方,每天需要回头才能望向梅子;亦或是在梅子的正后方,可能还有前后桌之间的交流,也许这场爱情就不会彼此错过。

二、“我”与梅子的精神空间——内心的不自信

精神空间即主人公的心理空间,内心的想法。在上述的物理空间中我们知道“我”在学生时代一直坐在梅子的侧后方,想当然地认为梅子看不到“我”,只是“我”每天默默地在后面暗恋她。“‘我不喜欢这个世界,但我喜欢你。我在心里一直这样对她说,却始终没有勇气对她讲出来。”[2]这说明“我”的精神空间是不自信的,同时还过于自尊和矜持,认为后面的自己未曾得到过关注,以一个成绩不如梅子的形象出现,只有下课去向梅子讨教,才能多些接触,满足内心想与梅子交流的渴望。然而,20年后通过与梅子的对话,我们得知,当时梅子每次下课总是坐在座位上,等“我”来问问题,而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出去玩,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正是因为“我”的内心不够自信,没有想到梅子对自己也早已产生好感。如果当时“我”的精神空间充满自信,鼓足勇气向梅子表白,两人20年前就可能不会错过。

20年后的同学会,见到梅子后,彼此握手,是“我”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场景,而一句19年没有见的寒暄,以为会让梅子知道“我”19年来的思念,换来的却是“不,10年前我在街上看到过你一次。”[2]“我”的惊讶可想而知。10年前在街头相遇,“当时我认为她没有看到我,所以我也没有和她打招呼,没想到她也看见我了”。[2]“我”的不自信想当然地认为梅子没有看到我,即使看到我也未必还认得我,所以没有上前主动打招呼,造成10年前两人又一次彼此错过。如果“我”上前打了招呼,两人建立了联系,这段恋情也许会发生突破性的进展,就不会又一次的错过。有论者曾言:“爱情阻力或来自男女之间的隔膜,或来自现实与理想的错位,或来自意外与习惯的冲击”[3],显然,小说中失败的爱情故事属于第一种,它给我们的告诫和启示就是,陷入爱河的人们不要将深厚的感情掩藏起来,不要害怕表白遭到拒绝,沉默和相思并不能解决问题,钟情一方应该率先表现出较多的主动性,切莫因本应克服的心理障碍而留下遗憾,追悔一生。

三、“我”与梅子的社会空间——有了家属的我们

社会空间即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实践空间,它使主人公获得具体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我也要对梅子说些什么,毕竟这次我们都没有带家属。”[2]说明出席同学会的人大多数已经成家立业,都是有家属的人了。尽管“我”对梅子依然有感情,但她可能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他们不能正常说出压抑内心多年的话语,只能在酒过三巡,喝了一大口红酒之后,借着酒劲,向即将离开的梅子表露真心。而且“我”也只是能和梅子“说”些什么,而不是“做”些什么,因为他们的身份早已不是能为彼此提供幸福生活的人了,他们都已经有了工作、家庭以及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已经不可能再有爱情发生了。也许这种勇气放在学生时代,甚至是重遇的10年前,彼此都孑然一身,爱情可能真的会开花结果,但如今注定“我”与梅子还要就此错过。然而,这难道不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吗?正如有人所感喟的:“美是以缺憾为底衬而被人体会到的,没有了缺憾,一切圆满,再没有发展、追求的余地,事物也就凝固,生命、生活就进入死寂,就无美可言。”[4]

四、结语

《同学会》描写了20年后的同学聚会,“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喜欢多年的梅子表露心声,冲破了20年前总是坐在她侧后方的物理空间以及不自信的精神空间。但由结尾的对话我们得知,当年“我”去问梅子的题其实都会,而这件事梅子是知道的。“我”当时装出的随意的举动,殊不知却是梅子每节课下课都不出去玩的等待。说明两人并没有能够心灵相通的精神空间。微妙的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让两个人相识却无法相知。虽然20年后的同学会冲破了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枷锁,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即他们的社会空间早已不允许他们再有故事发生,这场爱情注定要被掩埋在这空间的错过中。

其实,无论是从物理、精神这两个空间哪一个维度来看,“我”与梅子都是有责任的。20年前“我”没有冲破精神空间的不自信向梅子表白,而梅子知道“我”下课去问的问题其实都会却没有在物理空间上给“我”回应,哪怕是偶尔回头望向“我”。10年前的街头重逢,在物理空间上两个人都看见了彼此,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打招呼,说明两人的精神空间没有相通之处。20年后,社会空间上两个人均已有了家属,说明都已经有了家庭,注定两个人不会再有可能。所以这场错过的责任是双方的。

注释:

[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40页。

[2]陈小庆:《同学会》,焦作晚报,2016年2月3日。

[3]黄大军:《反乌托邦的人性寓言:<连城诀>评断》,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第4期。

[4]胡山林:《文学与人生》,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王琦 黑龙江牡丹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157011)

猜你喜欢
同学会
神兄神弟
黄埔同学会:国共两党的隐秘战场
黄埔同学会:国共两党的隐秘战场
同学会
妈妈的同学会
谁去参加同学会
相见何必等待同学会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同学会悄然兴起折射了什么
人间奇葩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