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畅 马德坤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3年播出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让近代山东济南的商业巨子孟洛川走进了民众视野。但人们对民国济南商人与商人团体的整体状况仍然较为陌生,学界对此问题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尚留有较多的空白。《民国时期济南的商人与商人组织研究》(以下简称《济商》,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一书是马德坤著《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的姊妹篇,研究近代山东区域史的又一佳作,对于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不无“补白”之用。作者以城市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在城市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商人组织的制度演进、运行机制、经济职能、政治参与以及他们与政府间的复杂关系等,不仅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沧桑和历史沉浮。
精心选择研究对象。区域史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始终存在着研究区域极不平衡的状况,就对商人组织的研究而言,亦有门庭若市的“优势区域”与门可罗雀的“弱势区域”之分。在众多的城市中,《济商》选择研究的“弱势区域”——济南,可谓独具慧眼。济南是20世纪初期清政府“清末新政”的重要实践地,是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城市的典型代表。该书探讨济南商人组织的发展、演变以及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真实地呈现近代商人组织的演变轨迹与政治生态。
新见迭现。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一部没有学术创新的著作是经不起时间和初中检验的。作者埋头于尘封已久的原始档案案卷,仍能保持一种创新的史学态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学术史的回顾,梳理以往学界的研究成果,归纳学者在不同年代研究商人及商人组织最新关注的问题。根据地域差异性,概括济南商人纠纷解决所呈现的三大特征,尽管概括不一定恰当、完备,但不得不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努力。
探究个案是该书的鲜明特色。作者通过对济南钱业同业公会的细致考察,揭示出该公会的源流、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及其与社会变迁、政权更迭的互动关系,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呈现了济南商人组织在时代激变中的艰难处境、积极应对及其命运起伏。
该书将民国济南商人组织的纠纷分为组织运作类纠纷、商事交易类纠纷、票据类纠纷与其他类纠纷,通过对纠纷解决与途径的考察,揭示出商业组织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商人组织“处理纠纷的‘自治’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这种‘自治’权也是政府的有限让渡”的观点令人信服。
通读该书之后,似仍意犹未尽,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对史料发掘不够充分。作者对《济南商会日报》《山东日报》等报纸以及《市政月刊》《山东财政旬刊》等刊物关注不够。此外,史料分析力度有待加强,分析不够,因而未能充分揭示这些商业组织的实际运作状况及商人的个性与命运等。
历史研究,本应讲一个好故事,提一个好问题,说一个好道理。读过《济商》之后,感觉该书在此三“好”方面还有可提升的空间。期待作者将来能立足于“人的历史”立场,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讲好包括近代济南商人在内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