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业务素养探究

2017-07-16 21:39闫少卫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融媒体

闫少卫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 融媒体时代,作为传统三大媒体之一的广播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极大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收听习惯,也使得新闻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文章主要探究融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应具备的业务素养,并试图找到一条革新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路径,以适应融媒体广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融媒体;广播记者;业务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158-02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站、App、微端等不同媒体,在采访、编辑、制作、推广、运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实现“内容兼融、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广播的媒介形式、生产方式、内容形态、传播渠道、受众范围乃至商业模式。“广播人”如何在这场变革中生成属于他们独特的“深度之作”,开辟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新形态,这是记者、编辑、主持人、策划等节目生产中各个环节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作为“内容提供者”的一线记者,最先受到融媒体大潮的冲击,传统方式的采写播稿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融媒体下广播发展的需求。那么,广播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业务素养才能跟上这个时代发展的脚步?

1 理念转变,强调“听众本位”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一场革新,不仅需要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还要从理念层面进行改变。以往广播记者在新闻生产全流程中,只需完成新闻作品采写、制作、口播即可,沿用的是“我说你听”的线性不可逆的惯性传播方式,即一对众、点对面进行传播活动,不管听众喜欢还是不喜欢,接受或者不接受,收听率成为节目是否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而如今,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的稿件不仅在广播上播出,还在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同步推送,一条新闻是否受关注,可以通过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等数据精准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以新闻产品的方式来采制新闻作品。“新闻作品”和“新闻产品”一字之差的背后,是理念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的本质,强调的是“听众本位”,也就是广播记者要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分发多版本、多形态、个性化的内容。

融媒体对广播记者的业务素养的要求,可以说较以往有了极大的延伸,不仅要拥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扎实的采访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多种采访器材,还得拥有媒体融合的意识,用互联网思维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精准捕捉新闻热点,深度挖掘新闻内涵,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态传播出去,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 掌握技能,成就“全能记者”

“全能记者”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事实上,“全能记者”是对“一专多能”的升级,也是新闻记者的至高追求,只不过在当下融媒体赋予了“全能记者”新的内涵。融媒体时代新闻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音频、视频、图文、全景、H5、VR等等,这就要求广播记者除了把“看家本领”采访机、录音笔、Adobe Audition、cool edit等设备、软件熟练掌握运用外,还应在摄影、摄像、网页设计、编排、微端运营、流量引流等方面也能做到“略知一二”,虽不要求样样精通,但至少得拿得出手,只有这样方可胜任融媒体时代下广播记者这个职业。

除此之外,在新闻写作中,广播记者还应熟练掌握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例如,大数据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可以使新闻报道拥有更加精准的切入点。记者在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和挖掘出更加深层次、有规律性的内容,再深入浅出,以个性化的视角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受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广播记者的核心业务素养。

3 彰显个性,挖掘“粉丝效应”

毫无疑问,未来的媒体竞争,不仅仅是内容的竞争,而将会是内容、介质、样式、渠道、平台的全方位竞争。因为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每一位受众都是一个差异极大的个体,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教育背景、人生轨迹,单一的以类别划分的新闻内容供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独家新闻”是每一名新闻记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在当下新闻源雷同、内容相差无几的现实情况下,“独家新闻”已变得可遇不可求。而一个风格鲜明、观点独特的记者更容易在繁杂众多的媒体工作者中脱颖而出,得到受众的关注。

融媒体时代下的读者、观众、听众都变成了服务的用户,一旦内容产品给用户创造出价值,用户也就变成了客户。诚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所说: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经济,就像市场经济中所说的是做品牌的。品牌的含义就是说,让你的目标读者在情感上依赖你,觉得离不开你,你能够回答他很多问题;在行为上,读者黏着你,经常接触你。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粉丝效应”,如何让受众像“粉丝”一样黏着你,接触你,加强互动必不可少。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必须更加重视听眾的互动参与,通过不断的渗透,培养固定的受众群,这样才能强化在听众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未来,在大批的记者中将有一部分成为名记者、品牌记者、大V记者。他们不仅在内容质量、口碑、市场占有率、回报率上有突出的表现,每个品牌还独具个性,代表着一种品味和生活方式。

4 立足本职,强化“团队作战”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就需要媒体对新闻产品生产采取“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在新闻时效性已经按秒竞争的今天,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对于一名记者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协同作战。

眼下,一些工作室、栏目组、新媒体中心在传统媒体中不断孕育壮大,他们统筹协调,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当记者把带着温度的第一手素材传回单位的时候,这个强大的后期编辑团队就会对这些“璞玉”进行二次创作,背景链接、权威解读、网友热议等,在他们的润色加工下,分门别类,推送给不同受众,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讲究的是沟通、效率和默契,广播记者如何把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准确传递给后方,如何配合编辑补充采访,突发事件中是采取直播连线,还是跟踪报道,这都需要前后方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广播记者才能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最大的个体价值。

5 不忘初心,坚持“内容为王”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需要问自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其实,答案一直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内容为王”。新闻传播,有价值的内容永远是受众所追求的,無论媒体技术如何演变,内容和品质始终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这句话对于融媒体下的广播同样适用。

就目前的一些热门网站、资讯App来说,它们并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相互间搬来搬去,虽然传播手段和方式十分先进,但就其核心竞争力来说,他们并不算强。谈“内容为王”说到底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拥有采编资格的传统媒体记者有着新媒体编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方面,广播记者无需妄自菲薄,缺的只是紧跟时代的营销意识。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记者应不忘初心,坚持“内容为王”理念不动摇,脚踏实地的深入现场、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不怕吃苦,不畏艰辛,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与新闻事实面对面,与新闻对象心贴心,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把最本质、最真实、最鲜活的东西挖掘出来,因为优质的新闻内容永远是吸引受众的关键。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下,媒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赋予了受众在选择和使用接受方式方面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广播媒体需在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重构声音与人的关系,扩大内容和传播的维度,提高融媒体广播的变现能力和效率。而由广播记者转变为一名融媒体记者,并非一件轻易的事,首先是理念,其次是平台,最后是设备。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在“硬件”方面,要由“单一”向“多栖”转变,具备采写、摄影、剪辑、出镜等多种能力;在“软件”方面,要由“无”向“多元”转变,强化融媒体意识,注重各种新媒体表达方式,打造鲜明个人品牌,培养固定受众群体等多元意识。只有“软”“硬”结合起来,广播记者具备了融媒体记者业务素养,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创造更多有价值、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为广播事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能。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4):112-114.

[3]魏兴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新闻传播,2014(5):250.

[4]蔺利萍.新媒体发展对记者职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媒体研究,2015(4):111-112.

[5]栾轶枚.融媒体时代,我们怎样当记者[J].新闻采编,2015(1):27-28.

[6]张义.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J].中国广播,2011(10):63-65.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