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丽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 视频艺术发展之初,仅作为文献的形式存在,追求录像语言的纯粹性,讲究视觉镜头的实时性,艺术家的涉足,使呆板的视频带有艺术化的元素,应用范围也逐渐宽广。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同时也改变了视频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视频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作品良莠不齐,粗制滥造,难出精品,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视频艺术创作中个人化创作倾向的泛滥,文章着重对网络视频艺术中的个人化创作倾向加以分析。
关键词 网络;视频艺术;个人化创作;自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102-02
1 网络视频艺术的发展源起
视频艺術在录像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录像艺术缘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早期是对行为艺术的一种记录手段,不做任何的剪辑和视觉效果,只作为一种文献的形式存在,随着艺术家的涉足,艺术语言的不断丰富,录像艺术逐渐发展为视频艺术。视频艺术产生于20世纪末,是60年代中期兴起的前卫艺术形式,延续至90年代仍为世界许多美术家所热衷,至今也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许多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地景艺术等艺术家,都曾借视频艺术传达他们的作品给观众。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视频艺术开始借助于网络的平台进入大众的视野,网络的兴起,给视频艺术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作品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给受众带来更多便捷优质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为视频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 网络视频艺术创作的基本倾向
克纳莫斯曾在《突变的媒体:关于电影、视频艺术以及新媒体》中说道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它是政治的、现象学的、存在主义的、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指涉的,更是一种具有实验性的媒介。而视频艺术或是新媒体艺术只不过是电影对于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出现的一种反应形式,是突破了传统电影媒介边界的突变体,很好的解释了视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也表明了视频艺术创作的基本倾向。
2.1 视觉为主
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已不满足于呆板的文字阅读,更多倾向于一种视觉消费,视觉愉悦和快感体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家居装饰到形象设计,从影视娱乐到广告形象,视觉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人在这种主流形态中追求视觉的快感,体验外观的视觉美化。视频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它得以观赏外界的变化,人生常态,如果网络视频艺术仅限于提供艺术化的视频,而不加以视觉化的处理,很难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讲求便捷
以“快”为主的现代社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倾向于“微”事物的现代人,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便捷的事物。为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一切似乎都缩小了,又无限放大了,网络视频艺术的制作就是一例,网络视频艺术推出时便以微为其主要特点,区别于电影与电视,其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又区别于普通的录像,使其与其相关类型的作品相比更具独特性,而其“微”的特点符合现代人讲求便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视频拍摄开始向其靠拢。
3 网络视频艺术个人化创作的表现
个人化,指人们把自己当整个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与自己有关,本文所讲的个人化创作即忽视自己所处的环境,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欢愉中,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个人化的创作。
3.1 人人都是创造者
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想象力都能得以发挥,却似乎过度发挥,创造者为受众带来了作品,同时也制造垃圾,狂欢者们善于利用这种垃圾作品来自娱自乐,难免带动一些没有判断力的人一起沉沦,现实的世界已无法满足创作者内心的欲望,虚拟世界便成了他们发泄的首选地,但当虚拟的自由无法带来现实的满足感时,这便成了一种束缚。纵观网络风气,视频艺术的制作已然成为创作者内心表达的一种方式,且愈演愈烈,通过自身带动活跃在网上有如此情绪的受众,以此引导舆论走向,稍不留意,受众便成了某种观念的传
达者。
3.2 以自我为中心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网络视频艺术也不例外,在这个言语自由的虚拟世界中,人人都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但个人视角不一样,同一素材表达的内容也相应的有所区别,创作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营构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网络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可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不少创作者却对此有所曲解,以自我为中心应是作家个人行为和个性独立人格的重铸与合理法则的确立,最终达到以个人的方式来承担人类的命运和创作本身的要求,但很多作家却只注重个人行为和个性独立人格的重铸,遗忘了合理法则的确立,以至于自己独立于社会这个大环境,沉浸于自己内心的欢娱。
4 个人化创作倾向给网络视频艺术造成的影响
20世纪末,视频艺术便已被发掘,但仅作为一种录像的艺术品即文献加以保存,随着20世纪中期网络的发展,视频艺术搭上网络的快车,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途径多样化,人们对视频艺术的需求也开始崭露头角,人流量的增多,对作品需求也相应地增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个人化创作作为一种创作手法,随即融入网络视频艺术的创作中,其在作品的数量上给予了极大地支撑,却在内容与创作手法上不加以注重,导致作品无内容可言,吸睛之作泛滥。
4.1 内容匮乏
内容是作品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观众最关注的点,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作品的内容,优秀的视频艺术作品必然也离不开内容的支撑,但随着网络的涉足,视频艺术的创作愈发多元化,创作团队也更为平民化,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充斥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质量与数量却留下了一条鸿沟,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极少有让人赏心悦目之作。选材随意,创作粗糙,内容匮乏,成了现代网络视频艺术创作的滥觞,视频中没有能让人汲取的养料,只有供人消遣及吸睛之作,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匮乏,甚至基本的处理也未涉及,随拍随传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把有价值的视频艺术也淹没在网络世界中。而个人化的创作手法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演变,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属于自己的视频,良莠不齐的作品之下,值得借鉴的作品屈指可数,内容更是不可明说,凶杀、色情、犯罪等视频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到网络空间中,贴上视频艺术的标签,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4.2 粗制滥造
很多创作者在视频艺术的创作方面,纯粹从个人的角度进行创作,带有严重的自我中心色彩,对于受众而言,纯粹是内心情绪的发泄,创作者成了把自身情绪、不满公开表达的情绪传递者,并且对于自身创作的作品,丝毫未加处理,直接上传。在技术的处理方面,未经专业訓练的业余爱好者,专业知识较为匮乏,对于一些技术手法的运用可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视频拍摄粗糙而不会加以处理,直接上传到网络,无法达到观众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的新视野——第一届会议(厦门)学术论文集[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桂亭.网络原创视频艺术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约翰·克纳莫斯.突变的媒体:关于电影、视频艺术以及新媒体[M].Power Publications,2008.
[5]何刘杰.“个人化写作”中的反抗与沉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82-85.
[6]蒋东升.微电影:媒体融合视阈下“个人化”创作[J].鸡西大学学报,2004(1):154-156.
[7]陈少华.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4-7.
[8]黄鸣奋.泛电影:21世纪初的媒体与艺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91-97.
[9]王长潇.国内网络视频传播的文化特征及其反思[J].当代电视,2012(2):56-57.
[10]莫·图林.视频艺术:面向未来的理论[J].肖模,译.世界电影,1990(2):131-141.
[11]李佳瑶.视频艺术及其语言特征[J].包装世界,2012(2):81-83.
[12]刘楠.网络视频发展新趋势探究[J].新闻窗,2013(5):79.
[13]杨晓鸿.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理性传播运作方式[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