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

2017-07-15 07:23马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肢体舞台舞蹈

马实

摘 要: 舞蹈是一门艺术,艺术学科的教学更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教会他们跳舞,也要注意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要在舞蹈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讨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作用和方法,探讨在舞蹈作品中表演意识存在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演意识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239-01

一、高校舞蹈教学与表演意识的关系

舞蹈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情表达作品内容、人物情感,只有单独的肢体动作得不到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在1920年之前,大部分电影是无声电影,人类还没有掌握声音与影片结合的技术。演员演绎人物形象,表达作品内容,主要通过动作、略显夸张的表情,如果没有很生动的表演,就不能成功塑造一个完整、有生命的人物,也不能将作品内容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表演的舞蹈只是没有生机的肢体动作,没有欣赏价值,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因为舞蹈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仪体、气质,也包括培养学生表演能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舞蹈的内容。舞蹈的魅力在于表演者通过优美的动作和表演,获得观众的欣赏和共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基本功和表演展现舞蹈的魅力,赋予舞蹈灵魂,增强舞蹈的舞台表现力。

二、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舞蹈教学的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方法不同,其他学科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回应,教师也可以一直讲。而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只是听达不到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实时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舞蹈是舞台表演,也是表演的一种,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只学习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表演意识,把一支舞蹈当成一个故事去欣赏、品味,体会其中的内涵。中国舞考级最高为十级,之前的考级都会给出固定的舞蹈动作,只要跳的舞蹈动作过关就可以拿到证书,但在十级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时,考官主要看的是考生本人对一支舞的理解,还要考验考生的编舞能力。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不同,所以每一个人跳的舞蹈都是对这个作品的新的诠释。舞蹈演员具备了表演意识,运用舞蹈动作和相应的表演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的表演中,能够为观众营造良好的观赏体验,很好的感染观众,获得观众的共鸣。舞蹈演员具备表演意识,能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二)有利于增强舞蹈的意境美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舞蹈更倾向于在舞台表演,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间接的传递给观众,从而更进一步的使得观众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意境。舞蹈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将表演与舞蹈充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注意,才能更加的吸引观众,从而触发观众内心的感情世界,使得观众与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提升舞蹈的意境美。另外,表演使得舞蹈更加的灵动。把动人的表演加入到舞蹈中,既可以让舞蹈变得优美动人,更可以引起人的遐想,带观众进入更深远的意境之中。每一个舞蹈的创作都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不同的舞蹈都体现着不同的意境。在舞蹈中加入优秀的表演可以让观众的思想渗透到整个舞蹈当中,再加上观众自己的想象,他们就会在大脑中构建成一幅美好的画,从而增强舞蹈的画面感和吸引力,引发人们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意识

舞蹈与舞台是共同存在的,学生平时训练的状态,可能与在舞台上的状态不同,教师多让学生熟悉舞台,习惯在舞台的状态,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舞台表现力,为作品增添亮点。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把每次的练习都当成在舞台上表演,想象自己在舞台上面对那么多观众,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舞蹈的基本功练习是很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对舞蹈的热爱和坚持的态度,一直练习才能厚积薄发,呈现出好的作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态度不会有精彩的作品。训练舞蹈,平时训练一个样子,在舞台上彩排一个样子,换上演出服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每次都有惊喜。有舞台和演出服会激发出学生的表演欲望,实际的演出能够增加学生的经验,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快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树立人物形象,丰富作品内容,让学生习惯在舞台表演的状态,每一次的训练都有在舞台表演的感觉,对作品精益求精。

(二)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一个舞蹈作品的好与坏,要看作品的内容是否丰富,情节是否连贯,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是否能得到观众的共鸣,其中对舞蹈演员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动作是否优雅。学习舞蹈最基本的是肢体、表情的练习,肢体动作不够美,表情不到位会影响整个舞蹈作品的呈现状态。舞蹈动作没有违背人自身的条件,是把人们平时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改良,使得动作看着更优美,更适合舞蹈,更适合舞台表演。为了让学生的动作有美感,就要训练他们,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每天都练习,让这些动作成为生活中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要训练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如果在表演时,动作跟不上节奏,表演者会变得手忙脚乱,为了赶上节奏而加快动作,使得肢体动作和表情失去原应有的美感,也会使作品失去了感染力,变得不完整。舞蹈也需要注意呼吸,呼吸可以帮助动作更畅通,从而使得表演者更好、更美的完成动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能够让学生的肢体动作更优美,增强作品的美感。

(三)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精神和意境的感悟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将这种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灵活运用到表演中。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排练舞蹈之前,老师可以亲自讲述或让学生自己查阅来了解该作品的背景、情节、主题、情感等。对这些演前资料的熟知可以让学生把自身快速的投入到作品中去,更好的融入角色。另外,老師可以用作品的音乐背景来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以更好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要从本质上表演好一个作品,首要就是要了解这个作品。要了解作品,一方面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另一方面老师要在排练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分析改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激发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在变化,人的各个方面也在变化,一成不变的舞蹈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推陈出新,进行创新,推出适合现代人观看的舞蹈作品。艺术品没有完美,可以不断的向作品中补充新的东西,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都能够增添到作品中,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古人常说厚积薄发,只有长久的经验积累,才能在某个瞬间突然来了灵感,心中形成作品的雏形。每支舞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学生对其的理解大都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化成动作,加入到已成型的作品中,完成一次舞蹈的改编。教师也可以制定一个贴近生活的主题,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改编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再加上教师稍微的指导,将作品稍加完善,使得作品更加有生命,有感染力。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在舞蹈表演中自然的表现舞蹈需要的动作和表情。培养学生的创作力,让他们深入生活,自己去理解表演的意义所在,形成表演意识。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中,不单单是教会学生跳几支舞蹈,简单的模仿舞蹈,小学生都可以完成。舞蹈作品需要不断的更新,而创作舞蹈需要日常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表演意识是学生一点点慢慢形成的,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舞蹈表演中需要的动作和表情,之后自然的运用到作品中,为作品增添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郝俊杰.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9(15).

[2]叶晖.民间舞发展与课堂教学应用[J].舞蹈,2006(03)

[3]何群.论游戏、模仿、动作中的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1).

猜你喜欢
肢体舞台舞蹈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舞蹈课
肢体语言
台上
画与话
雪地上的舞蹈
面试六禁忌
卷首语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