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摘要:自2012年“营改增”试点后,我国研究者们就对增值税代替营业税的必要性保持了高度统一,大部分研究者都认同其对于重复征税的消除、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推进、行业财务的规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是非常有利的。但大部分研究都是直接对试点行业中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的,关于“营改增”对制造企业影响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为此文章将对此展开探讨,以期为降低制造企业税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制造企业;影响;应对对策
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紧密,因此“营改增”对制造企业也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制造企业自身业务的主辅分离,将一些服务外包出去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营改增”后,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间形成了完整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抵扣的链条,因此只要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间都严格遵守相关政策,那么享受的政策红利就会越来越多。
一、“营改增”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营改增”能够有助于形成更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营改增”可以对货物和劳务领域的税收负担进行统筹和协调,降低税制对服务和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促进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对经济各行业实现在研发投入时扣除设备、不动产和材料所含的税负,在产业升级时扣除信息化建设和设备更新的税负,在新技术投产时扣除技术投入所含的税负,从而加大各行业的研发和产业升级力度;对我国服务进口征收增值税,对我国服务出口给予退税,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降低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整体税负,从而提高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其次,“营改增”是降低税收征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必然要求。“营改增”可以解决纳税人因同时从事两个不同税种的应税交易而产生的定量困难问题,降低税收征收成本;解决因交易处于应缴营业税或增值税边缘地带而引发的偷税漏税问题,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解决原营业税发票管理困难的问题,有效打击营业税发票制假、贩假和虚开代开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影响
(一)对制造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税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 总体而言,“营改增”后制造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税负将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围绕制造业务服务的服务业、鉴证咨询、购买的无形资产、生产设备、原辅料等产生的增值税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扣(抵扣的前提是取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外,近年来大量制造企业将劳务业务外包,只要能够获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税额抵扣,那么就有助于降低企业税负;2. “营改增”后制造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税负将基本持平,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的计税方法,即使在购买生产设备、原辅料等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用于抵扣。
(二)对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制造企业财务人员的税务筹划能力及财务专业知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政策和税法知识,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发票开具、查验等涉税岗位。但现阶段,不少制造企业的财务人员只停留在算账、报账上,而没有很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务改革中对财务需求的变化。
在不少制造企业,“营改增”后因财务管理不规范带来的税务问题比比皆是,例如:个别外购人员随意变更合同约定,个别发票金额、项目与合同金额、项目不符,甚至出现发票金额大于合同金额等现象,不按企业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当事人获取发票后羁押时间超期,造成增值税款不能抵扣,税款流失;经办人岗位变动,業务交接手续简单,交接双方责任不明确,遗留问题处理不及时,特别是合同履行完毕,长期不索取增值税发票,涉及税额不能及时抵扣;企业没有对财务人员给予充分的“营改增”税收法规知识的培训,也没有要求财务人员以互相尊重的方式来维持与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关系。
(三)对制造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和税务管理成本的影响
一方面,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影响。“营改增”后,制造企业必须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进行抵扣,否则企业的税负将增加。但相较于营业税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比较严格且负责,比如项目不能片面写一部分,必须完整且真实;发票上的字迹不能模糊不清,必须干净整洁;发票不能有错格或压线;发票摘要和合同层面等要素必须严格一致。在此种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否则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对税务管理成本的影响。“营改增”后,制造企业需要配备专人来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并且税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物质设备部门、合约商务部门等都牵涉在内,由于这些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营改增”税务改革的相关规定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制造企业花费较大的费用来对他们进行相关政策的培训,这无疑也会增加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
(四)对制造企业流程管理复杂度的影响
“营改增”后,制造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业)流程管理的复杂度将大大加深,这主要体现与其合作的供应商的税务身份方面。由于“营改增”后,部分合作的供应商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是制造企业的运行并没有随着外部供应商的变化而变化,仍然停滞在以前的状态,从而导致其与实际运行的不和谐。当制造企业出现此问题时,将会使企业运营发生故障,秩序造成混乱,严重时将会使整个企业处于瘫痪的境地。
三、“营改增”后制造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供应商税务身份的选择
制造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在其他条件类似时,一定要考虑其给企业带来的税负作用有多大;业务往来时应选择可以开具正规专用发票的供应商,有利于制造企业计算缴税款时争取到进项税抵扣,减少经营成本。另外,制造企业也应注意到一些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出价可能要低于一般纳税人,但从长远来看一定要有固定合理的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
(二)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关系到制造企业和国家的双重合法利益,因此税务部门对于増值税专用发票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对于虚开乱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情况会给予严厉处罚。为此,制造企业应该从如下方面来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整理,这样便于发现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也方便及时解决;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例如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或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规定》来加深各业务人员和财务相关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假辨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人为失误进而不能抵扣进项税的情况;増值税销项发票的开具,要注意不要多开、漏开,否则会为企业増加税收风险,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进项税的发票,要注意取得的完整性,并且要按时进行抵扣认证,否则进项税是不能进行抵扣的。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制造企业在面对“营改增”的情况下应当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准备:在面对“营改增”会对企业造成怎样影响的前提下,对管理层培训需要具备充分的认识,站在全局的角度下控制调整方向,攻克畏难情绪;在关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上,要达到让他们既了解熟悉,又能对“营改增”政策应对自如的目的,确保财务人员能够独立核算出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并且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在对销售和采购人员开设税务知识辅导课时,要求他们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参加,让销售人员和采购人员在学习和熟知增值税相关知识后为企业创造价值;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税务相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按照最新的政策法规进行填制,降低他们在开具发票时的错误率。
(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营改增”后,国税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量增大、执法风险加大,而地税收入明显减少,这使得制造企业与地方税务局的关系也变的有些微妙。
作为制造企业一定要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与交流,虚心向税务机关请教相关政策,了解税务机关工作程序,加强与国税、地税人员联系和沟通,正确理解税收政策法规基础上与税务机关的步骤取得同步结果。尤其是对新的经营业务的处理上,制造企业首先要得到当地税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此外,税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予制造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这就要求制造企业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确认获得扶持的条件和扶持的力度,操作流程和相关手续等。
(五)合理规划增值税抵扣时间
“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一大利好就是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多,但同时由于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的不确定,容易造成企业负债波动增大,这就要求制造企业要合理匹配进项税和销项税,购买原材料时,要在第一时间索要专用发票,及时对其抵扣联进行扫描。制造企业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如价格因素、库存量因素和淡旺季因素等)来采取不同的举措,例如可以根據销售旺淡季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预测,销售旺季时需要购买更多的原料来使进项税增多,销售淡季则相反。
(六)积极争取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营改增”后,针对政策在实行过程中频频出现的个别税额增加的问题,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多项补贴优惠政策,并且许多试点行业都享受到了其给他们带来的优惠。例如上海市,如果可出具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定报告,证明其税负的确是有增加,即可享受补贴政策。因此,制造企业应充分了解掌握所在省针对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旦有文件规定而企业又符合可以享受优惠的条件,应尽早提交申请以享受政策红利。
四、结语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毋庸置疑地,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营改增”的实施在促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税负、内部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如何适应并利用税收政策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为企业打造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就成为整个行业需要认真考虑和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党英.浅析“营改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税负影响[J].北方经贸,2016(12).
[2]梁强,贾康.1994年税制改革回顾与思考:从产业政策、结构优化调整角度看“营改增”的必要性[J].财政研究,2013(09).
[3]范金宝.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交际,2015(11).
[4]贺永祥.“营改增”对国企制造业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
(作者单位:沈阳际华三五四七特种装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