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钧
今年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大批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杀入汽车领域搅局。对传统车企而言,天天讲“狼”要来,这回“狼”可真的来了!如何对待新兴造车势力——对抗还是融合?成为摆在传统车企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新旧势力对决
4月上海车展期间,第二届中国汽车新势力高峰论坛在沪召开,当前“新势力”已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热门关键词之一;与之前掀起的两次造车浪潮不同的是,如今的“新势力”大多与“互联网”、“新能源”结伴而行。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互联网汽车大规模集中亮相——蔚来、威马、云度、奇点、正道等之前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新兴造车企业拿出了各自的智能新能源产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造车新势力正以新思维和新打法,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方式等多个角度,探索汽车行业的新方向和新可能。
以往,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说得最多的就是各种概念车和样车。但哪怕是高调发布的概念车,在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之前,还构不成任何对竞争对手的威胁。而如今,新兴车企在车展上展出的很多产品已不再只是概念车和样车,而是即将投放市场的量产车,大都设定了具体的上市日期。从开始的天方夜谭,到看似激进的战略发布,再到量产车的到来,新兴造车企业以神奇的速度刷新了人们对汽车这一机械制造产物的认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传统造车模式发起了挑战。“汽车行业的未来是否还掌握在传统车企手中?”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让这个曾让人十分“确定”的问题开始变的“不确定”起来。
在这样一个新旧势力对决的时代,新势力真的能替代传统势力而执未来产业之牛耳吗?其实新兴企业造车声浪的喧嚣,并不意味传统车企近百年积淀形成的汽车产业链将失去舞台,无声的较量已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展开。就在新兴车企举起智能化、互联化大旗的同时,传统车企也将其定为发展方向。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这些传统车企正通过自行研发、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投资共享出行公司,迅速向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化的方向转变,与造车新势力决一雌雄。
不乏质疑之声
当前的这股造车新势力是汽车创新的力量,处在变革中的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新势力企业,有着多种新需求和新要求的消费者也需要新势力企业,这正是所有汽车新势力企业信心和勇气的来源。然而,汽车新势力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看似百花齐放的“新势力”造车背后,面临诸多难题,如供应商的选择、工厂建设以及资金等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量产车型能否依照计划按时投产,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相比起传统车企,新兴互联网车企除了在自己擅长的互联网技术上占尽优势之外,却面临着制造技术欠缺、制造资质门槛高等多种难题。尤其是整车制造技术的欠缺,让许多人对互联网造车持谨慎态度。此外,传统汽车行业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重新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用户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互联网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会轻而易举。截至目前,已有13家新兴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其量产车型能否进入工信部《新能源车推广目录》享受补贴成为新难点。按照国家相关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2020年取消,按照上述新创车企量产车投放市场的时间,补贴政策影响也仅剩一到两年时间。
然而,最为关键的仍是造车新势力量产车型的竞争力,其走向市场后将与传统车企燃油车直接竞争,如奇点IS6售价区间在20万-30万,这个价位不仅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合资公司的各个级别车型,如迈腾、雅阁、途观等畅销车型,还有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用户不会因为你是新兴造车企业就买你的车,相反还有可能因为你是新兴造车企业不买你的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现有的十几家新创造车企业,最多能生存的仅两到三家;那些跟风的、投机的,还有资金不够雄厚的新兴造车企业,最后结局会比较难看。融合才是正道
前年12月份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关于“今后主导汽车产品、汽车市场、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是IT公司。”的表态,曾轰动一时。为此,当时国内汽车业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互联网造车与传统汽车谁能颠覆谁”的讨论,观点各异,相持不下。
现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谁颠覆谁”的问题已不再重要,而合作共融则成为越来越多新旧造车企业的战略方向。今年上海车展与以往“泾渭分明”不同的是,传统车企和新兴企业“亦敌亦友”,从“对抗”走向“融合。上汽集團首发的“互联网汽车”荣威i6 16T吸引众多目光:因为配备了一个智能互联系统“大脑”——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斑马智行”系统,荣威i6“变聪明”了;奔驰引入百度的CarLife系统和苹果公司的Apple CarPlay系统,并推出了管家式服务等智能互联功能;北汽联合百度在智能互联领域深度合作,推出NOVA-PLS智能化发展战略……传统车企开始“与狼共舞”。而新兴互联网车企也选择了与传统车企跨界合作——阿里与上汽结盟;百度与奇瑞、东风合作;蔚来除了与江淮签订代工协议,最近还与长安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新兴车企带来的是新思维、新理念,传统车企靠的是摸爬滚打多年的“造车”技术、经验及能力,这是新势力造车落地的依附基础。在庞大利益与时代转型面前,双方少谈超越颠覆,多谈合作创新,显然可以走得更稳更远,共赢的趋势十分可期。
新旧造车势力从“对抗”走向“融合”,反映了传统汽车界对新兴造车理念的认可。虽然中国汽车产销连续8年世界第一,但仍需要汽车新势力的参与。新势力一系列创新活动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汽车行业的新增长点。可以预见,未来谁能在“互联网+汽车”这个概念下将“融合”这门功课做得更深、更透,谁就将在激烈竞争中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