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有效供给导向的改革与调控,释放市场活力、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当前及今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深化全面改革、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衔接。
当前,中央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热词。中央的这项重大改革部署与企业运作息息相关。在经济形势相对严峻、企业面对众多市场挑战的情况下,如何从上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同时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着力强化企业在产业转型、产品转型中的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寻找商机,突出有效供给,从质量、效益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赢得市场空间和企业生存发展机会,力所能及地积极配合国家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有效供给导向的改革与调控,释放市场活力、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当前及今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深化全面改革、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衔接。本文试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确立新理念,适应新改革,特别是当前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求得进一步拓展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一讨论。
一、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客观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供给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根本之道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中央已经明确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思路和具体的任务。
(二)治理药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中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既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企业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自身发展创造了十分稳定有利的条件。
(三)改革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就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企业在积极适应、配合国家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中,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重大意义及其政策含义,这也是确立新理念的重要基础。
二、努力增强扩大有效供给的企业竞争力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的需要,企业要适应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四降一升”的结构性问题,必须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扩大有效供给的竞争力。
(一)创新技术
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技术创新,在科技发展异常迅速的当今,更已成为共识。必须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創新是企业的寿命”这样的理念,结合产学研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增加科技投入,孜孜不倦地切实提升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努力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推出,来不断提升效益,改变企业面貌。
(二)调整结构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要大力调整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积极调整等举措,特别是调整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做好“加减乘除”,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包括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探索与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互联网相关的金融等行业对接,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与空间。
(三)降低成本
在贯彻与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遏制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的同时,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想方设法多渠道、多环节、多方式地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化解产能过剩、库存过高、能耗过高等问题,在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中有所作为。
三、大力增强企业家的信心与责任感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企业要积极配合国家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一个至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大力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改革与发展中去,发挥企业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
(一)认清大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企业家应在学习相关政策过程中,努力寻找商机,首先应当看清大势,提振自身的信心。中央的导向与政策措施是企业最大的优势资源。比如,为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微观政策要活”的指示精神,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强调降低市场门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放水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中央的政策导向更加强调市场法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这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微观经济组织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利好信号。
(二)权利扩大
又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政策方面,强调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把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明确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现最有效益的市场的选择。尤其是要坚持和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和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等。通过这样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大胆运作
企业家面对着这样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和外部环境的进一步理顺,特别是重塑新型政商关系、政企关系,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的市场才能,扩大其长袖善舞展示空间的如此良机,必须调整思路,增强引领企业创新转型、改革提升、破解发展瓶颈的信心,不失时机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挥自身特长,大胆运作,强化管理。与此同时,培育经营者团队,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员培养成长体制,使企业在持续健康长远发展中得到人才机制的保障。
四、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体制问题这个病根,根本的解决办法都是依靠改革创新。中央的政策已经显示,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企业改革将有社会托底政策予以保障,国家将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作出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深化认识、下定决心,加快步伐,尽快换脑筋,硬碰硬地推进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以改革提升的新成果,来配合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一)巩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已经走过了历次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考验,已经积累了诸多改革经验和改革成果,特别是企业在产权体制改革等迈出了新的步伐,企业组织形式今非昔比。必须坚持过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改革不动摇,继续巩固企业改革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持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二)努力提升
要善于发现与总结现行企业改革的体制机制中所存在的各种障碍与问题,从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从新形势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在改革提升方面,要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寻找并确立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办法,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图在这种改革中消除或排除原有模式中的制度性障碍。一部分改革为职工持股会或股份合作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从产权改革的角度,积极探索与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等現代企业制度的融合衔接,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的转变升级。与此同时,企业的各项管理,包括劳动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等,相应得到新的提升与加强。
(三)适应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发展势必会出现明显分化,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这次关闭“僵尸”企业是一个硬碰硬的任务,按照“适者生存”和“救人不救企”的原则,必须坚决关闭股份合作制中的“僵尸”企业,在企业产权主管部门和产权持有人的主导下,企业经营层要按照要求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对于本身已无资产、无经营、无能力起死回生且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的企业,在改革的思路设计上是“关门走人”,而在具体操作上则是“走人关门”,先要将员工妥善分流安置之后,进而顺利关闭企业。
五、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法制规范诚信意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主要针对结构性问题。供给侧本身又涉及到多方面的改革。在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的同时,也对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依法经营与运作,强化自我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强化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和诚信责任意识。
(一)依法经营
随着简政放权进程,企业主管机关的政策导向、行政指导及行政执法行为等更加规范有序,相应地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也更加强调依法依规,按照法制要求实施。这必然要求企业及企业家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养成在法律框架内开展企业经营活动的良好习惯,注重法律依据,以法行事,依法办事,警惕和拒绝不法行为的恶劣影响,始终行走在法律法规正确的轨道之上,使企业稳定立足于持续健康之地。
(二)规范运作
规范运作经营是企业依法经营、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经营者自我约束的体现。在新的形势下,更加强调将规范运作的意识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设立、合同订立、研究决策、操作运营、责任落实等,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规范,这也势必带动企业基础管理制度与工作水平的适应与提高。规范运作经营,首当其冲是强调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法可据、有章可循,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既定的程序展开民主研讨、决策过程,且可追索,有原始文件可查,有决策依据可看,有程序流转可判,有相关责任可究。
(三)讲究诚信
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化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互联网日趋发达的当今,企业的诚信与否,客观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快慢,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存废。一旦发生诚信严重丧失现象,其后果可能就此难以挽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企业的诚信与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