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文 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浅析如何合理有效治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索文 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随着市场对畜禽产品和质量的不断追求,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现。在畜禽养殖污染成因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业循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畜禽养殖 环境污染 治理对策
鉴于目前畜禽养殖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养殖污染的主要危害,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空气污染。畜禽呼吸、排便会产生废气,粪便堆存、粪污处理加工和利用过程也会产生废气。据调查,畜禽呼吸和排便产生的废气中主要为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等。畜禽饲料中有50%~70%的氨通过粪便排放。粪便堆存、粪污处理和加工利用时,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后会释放出NH3、H2S、CH3SH等有害恶臭气体。养殖废气不经处理排放,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水体污染。畜禽粪便中的氮、磷、钾、硫等元素及大量有机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堆存、加工利用或者运输中,由于管理不当,畜禽粪便污染物可通过散落、径流、下渗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将使水质中有害成分增多,严重影响水体质量并且增加恢复治理难度。
3.农田土壤污染。畜禽粪便的不当还田会打破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平衡。研究发现,农田长期使用鸡粪或猪粪导致美国南部平原表层土壤氮磷含量分别增加5倍和4倍。饲料预混剂和兽药可能含有抗生素、激素和金属微量元素,会导致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增加,还田后对土壤功能有影响。
4.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一旦通过不同途径与人体或其他生物接触,将构成健康损害。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城市供水因受到农场动物粪便原生寄生物污染而引发大规模突发性腹泻症,以及近年来影响恶劣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都说明了畜禽养殖污染已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传染等途径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1.严格分区规划:对畜禽养殖业要坚持规划、发展、治理同步进行的方针,结合当地畜牧行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防工作要求,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推进禁养区实施方案,确保禁养区内养殖场(户)限期搬迁或关闭。
2.科学选址布局:养殖场的选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要求通风流畅、采光性强,交通和水电便利并远离化工厂、工业公害污染区、矿区等污染源,且禁止在风景区、水源地、中心城区、村镇和居民点、学校、河流和交通干道等禁养区内建设。场址应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确保水通、路通、电通的基础上,周围应当有围墙和绿化隔离带,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等。畜禽养殖场投产后,每年还应当定期监测水源水质,按时清洗消毒供水系统,确保场区内空气清洁、环境安静。
3.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新改扩建和搬迁的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在养殖规划区内,在取得相关部门批准后方能修建。养殖场的建设应符合环保和卫生防疫要求,做到畜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设施和动物防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不予通过验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应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要求。
4.合理确定养殖总量:建议各地区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区域内的养殖总量,在市场需求和政府疏导的双重作用下,保证畜禽养殖行业有序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不致恶性竞争,降低经济效益。
5.推行先进养殖模式和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循环经济链条。通过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如:精准饲喂、干清粪、病死尸体的高温灭菌、集中焚烧以及安全填埋、臭气污染控制、粪污厌氧消化及发酵产物综合利用、沼气脱硫脱水及热电联产、沼渣沼液土地利用、养殖废水治理等,减少源头污染,控制过程污染,强化末端治理。
6.及时修复废弃场区:可实行县补贴,镇组织,环保、畜牧部门监督,村(居)负责,养殖企业投入劳力的方式,合力促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的搬迁、关闭,对废弃的场地应及时进行整治修复。对于整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尽量做到综合利用。粪便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农田耕肥,土地宜种则耕,宜林则树,宜菜则园,还原于用地性能,恢复其生态环境,使其重焕自然环境生机。
7.落实职责,强化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切实加强领导,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职责,并将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任务列入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考核中也应将加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没有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村,不能通过新农村建设考核验收。
8.多部门联动,实施综合评估:建议由畜牧、环保、卫生、消防和工商等部门成立综合工作组,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辖区内已运行的和即将投入运行的养殖场进行综合评估,对存在环境风险、卫生防疫和安全隐患的应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多次整改仍不合格的养殖场所,责令其暂停经营或关闭;吊销其营业执照、卫生防疫合格证和消防合格证。
9.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奖励机制:新改扩建养殖场项目应充分利用专项治污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等。采取项目申报制度,对取得相关资质、手续完备的养殖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安排。建议地方政府采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方式,实行业主先治理后补助,对验收未通过的养殖企业不予拨付治理资金,并鼓励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或关闭,鼓励其他区域的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工作。
10.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法制宣传、环保宣传等方式,普及畜禽养殖业的法制信息、政策,充公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推广良种和新的养殖技术,重点加强环保治理、科学饲养和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养殖企业的科学规划、选址、设计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促进畜禽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11.建立长效机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污染整治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目标。农业部门负责不断引进并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促进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环保部门应严格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对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力度,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对一些达不到污染治理标准的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对不按规定处置粪污、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要依法进行处理。工商部门对申请条件不规范,弄虚作假的,不予发放营业执照;土地部门对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养殖单位,不予办理土地手续。各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责,从而建立规范建设、科学管理、技术先进、生态环保、手续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
畜禽养殖行业在保障城乡肉食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之而生的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饱受诟病。因此,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优势,刻不容缓地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摆上议事前台。寻找一条适合锦州市实际情况的畜禽清洁养殖路径,生产与治理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成为锦州市上下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1]罗春华.畜禽养殖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2006 (12).
[2]郭珺,庞金梅.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
[3]王军.浅析畜禽养殖企业污染及防治措施[J].企业导报,2012(03).
[4]芳英,刘娜,陈思.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及对策浅析[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3(03).
[5]凡宝娣、吴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