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波 (靖江市锡剧团 214500)
试论锡剧的艺术特点及角色行当
陈 波 (靖江市锡剧团 214500)
锡剧是一种能够表现出浓郁地方特色文化风格的艺术形式,能够对吴地风俗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加以反映,是我国传统戏剧文化艺术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本文从锡剧的艺术特点和角色行当入手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对锡剧的艺术特色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为传承和弘扬锡剧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锡剧;艺术特点;角色行当
锡剧是我国古典戏剧艺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符号,在锡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上百年时间的传承,已经形成丰富的艺术内涵,并且表演形式和人物类型也得到了适当的稳定。但是在新时期我国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想促使锡剧艺术获得更好的传承,还应该结合当前我国文化艺术生活的发展情况,对锡剧的艺术特点和角色行当进行分析,并探索其传承和创新发展道路,以期其能够以更加稳定的形式得到良好的传承,在新社会背景下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
锡剧是江南吴地特有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其长时间受到江南水乡特色艺术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清新抒情特征,与江南地区相对开放的文化艺术氛围存在紧密的联系。锡剧作为吴地重要的文化艺术信息承和传播载体,以江南地区特有的吴侬软语为基本的语言,并且其中的吴方言是核心戏曲艺术语言,能够让聆听者在聆听锡剧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婉转、柔美的艺术魅力。同时,柔和的吴方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锡剧的音腔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使其表现出字正腔圆、涟漪荡漾的艺术美感。锡剧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江南水乡宜人的风光和清幽美丽的青色融入到戏曲艺术中,在锡剧的表演形式上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也促使锡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婉转细腻的特点。对锡剧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发现锡剧存在多种类型的唱腔和不同的流派,其中姚派、梅派以及沈派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在唱腔和表演风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为锡剧艺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对锡剧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应该注意关注不同派别的不同风格,以期可以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在传承和弘扬锡剧艺术的过程中也能够保证传承的广泛性,真正为锡剧艺术的现代化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锡剧艺术中角色行当存在明显的分工,并且在分工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一,戏子戏阶段,即将锡剧中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进行相对称呼,如男性角色称之为上手,女性角色称之为下手,或者男性角色称之为左口,女性角色称之为右口;其二,小同场时期,此时锡剧中的艺术角色开始增多,角色行当已经从传统三小逐渐发展成为小生、老生、老旦、花旦以及丑;其三,大同场时期,在锡剧表演过程中对角色行当进行进一步划分,如小生划分为风雅和文武,老生划分为家庭老生、奸雄老生和文武老生等,丑分为潮流丑以及呆派丑,老旦则具体划分为家庭老旦和彩旦,花旦的划分更为具体,包含青衣悲旦、闺阁花旦、文武花旦、风骚花旦以及小旦。而要想对锡剧艺术中的角色行当加以解读,还应该从其舞台表演、歌舞演绎和人物形象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争取对其形成相对明确系统的认识。
在锡剧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才子和佳人的故事展现出来,所以一般角色行当中以女性角色为主,对女性较为细腻的情感加以展现,具体来说就是花旦和青衣等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能够对整个戏曲表演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锡剧艺术表演活动中,艺术家们借助对女性角色的成功演绎使锡剧在剧坛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对锡剧艺术表演效果的判定也将对女性角色的演绎情况作为主要的标准,只有能够将女性角色真实、细腻的情感充分的展现出来,并且得到观众的认同,才能有效突出锡剧艺术的实际价值。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能够看出锡剧艺术本身可以体现出人物视觉形象的特征,在凸显出自身戏剧艺术美学精神的基础上,也可以将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打造成为意象化的人物形象,提升整个演绎过程中的实际价值。由此能够看出,在锡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曲目能够得到经久不衰的传承,主要受到剧本对人物进行生动刻画的影响,如戏剧艺术中较为典型的曲目《珍珠塔》、《玉蜻蜓》、《双珠风》等等,都能够将人物形象深刻的塑造出来,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所以在新时期对锡剧艺术进行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锡剧的演员应该注意舞台表现力,将舞台表演作为中心突出锡剧艺术的价值,为锡剧艺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良好传承和创新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锡剧演绎中,其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戏曲演绎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在演绎人员对故事进行演绎和呈现时,要想将故事明确的展现出来,就必须重视通过不同的意象达到立象的效果。因此在锡剧表演活动中,演绎人员不得不使用歌舞结合的方式对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加以展现。例如在传统的锡剧演绎活动中,青衣往往用来展现大家闺秀或者有一定地位的女性角色,而受到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物形象的限制,在演绎过程中青衣往往需要做到行为举止端庄娴静,并且表现出温婉优雅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了保证演绎效果,往往要求青衣的演绎人员具有较好的唱功,唱腔也应该体现出细腻委婉的特点。可见,在锡剧角色的演绎活动中,为了体现出最佳的演绎效果,使所演绎的角色贴近生活,就应该将戏曲和歌舞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在歌舞表演中寻求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进而争取得到观众的认可,取得理想的演绎效果。
在锡剧艺术中,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促使锡剧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以锡剧艺术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例,在锡剧艺术中突出人物的戏曲化特征是保证人物形象特点的根本。在锡剧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应该认识到戏剧在表演过程中所希望呈现出的最终艺术效果就是希望所塑造的典型人物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在锡剧艺术的实际表演过程中,演员在锡剧表演过程中的演绎主要就是通过把握姿态和调整表情尽量做到传神,达到形神统一的状态,保证表演过程中形成的“形”和戏曲文化中的“神”能够共同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基于此,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想实现对人物的有效塑造,应该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而争取在整个表演中将艺术人物的思想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从全局的角度对人物性格加以把握,构筑特色的审美标准。
以较为典型的锡剧艺术作品《烂柯山痴梦》为例,其中涉及到著名的女性人物——崔氏形象,在其性格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性,是“势利眼”人物的典型代表。在锡剧表演中,要想将这一人物性格充分的展现出来,就应该对其负面性格进行放大化演绎,在此过程中如果演绎人员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不够深刻,就极有可能忽视其性格中真实善良的一面。所以要想完成对艺术人物性格的塑造,演员在把握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应该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背景下形成其人物性格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进行充分的解读,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人物形象的形成,对艺术人物形成艺术化和人性化的解读。由此,演员在演绎过程中就能够明确认识到,虽然崔氏性格中存在可气、可悲的一面,但是在其可悲、可笑的一生中,更多的是时代造成的可怜,所以在演绎时不仅要将其负面性格表现出来,也应该适当的融入对其惋惜和怜悯的情感。由此,锡剧的演员从多角度对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解读和定位,就能够将人物的灵魂融入到作品中,有效突出作品的生命力,向观众展现人物内心深刻的思想情感,锡剧艺术作品的价值也由此凸显出来。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戏剧艺术形式中,锡剧以其清新优雅的艺术魅力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并在百多年的时间内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化艺术形式,获得了吴地百姓的喜爱和认同。并且在锡剧的发展过程中,紧随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吸收新时代的元素,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所以新时期在发展锡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其艺术特点和角色行当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促使锡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艺术背景下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
[1]张秀萍.浅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2015(16):24-25.
[2]周伟.试论赣剧武生行当的特点与表演[C]//2015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5.
[3]朱文亮.锡剧中的人物塑造、曲调应用和行当[J].剧影月报,2015(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