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2017-07-14 13:35王欢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景观设计高校

王欢

摘要: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学接纳新生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高校校园建设与扩建就没有减退的趋势,有很多的高校校园在老校区的改建、扩建与新建的同时,把多年来学校该所拥有的个性慢慢消失,学校的景观正在消失其灵魂。城市的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压力使目前高校的环境品质受到挑战。设计者对高校景观文化的研究,对历史的了解都欠缺,使高校的校园景观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缺乏校园的特色,从而体现场所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场所精神;高校;景观设计;新校区

引言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高校独特的校园风格和人文内涵,凝聚着校园所独特的场所精神。本文主要首先对场所精神的出现和对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再对知名高校新校区与老校区的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差异进行分析,要运用景观设计原理和手法体现场所精神并领会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场地精神的分析和实例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建设提升校园形象、强化校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景观。

一、对场所精神的出现和对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场所精神最初来源于古罗马文明的理念——任何一个独立的事物都拥有自己的灵魂存在,同样人和场所也都具备这样的灵魂,同时也决定了特点、性格、本质等等。

场所所具备的不只是单单情感上的存在也有人文历史自然条件融入其中,在古学说里,场所精神相似于以前的风水学说,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中的心灵感应,但对于风水学中的玄虚的异常之说应当摒弃。

场所精神是存在于人们心中无形的却又一定的概念的精神图形,这种图形注入了人的思想,拥有了感情与时间、空间,和自然融于一起。这种事物不是永久不变的,环境的干煸社会的进步,有可能是积极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变化,却不代表着改变会使场所精神丧失,场所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诠释。

综上所述,场所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形容,可以用景观建筑要素去赋予场所精神的特质,并于人产生亲密的关系,充分体现人与环境间的意愿,让人感受其中的场所精神。

二、营造高校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手法

首先,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合理运用学校的自然要素。大自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具备着自身的价值与内涵,先从大家熟知的绿地设计开始。

现如今绿地设计在高校校区大面积的运用,从而改善氛围,营造美化校园景观。首先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校园绿地景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和自由,但在设计中尺度拿捏与控制。在设计中不要出现视觉孤立,要利用植物在水平和垂直搭配上营造空间感。植物配置上要注重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时给人的不同感受来运用到设计中,最主要是适合植物生长,“因地制宜”尤其重要。

其次,就是“生命之源——水”。水体景观设计在当今社会尤其的流行,也更容易让大家彼此接受。人无水不欢,水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给场所带来特殊的意义与環境影响。

多种多样的沿岸设计,应该设计在靠近校园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提高水体的利用率,起到不同的亲水性要求,以及对滨水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设计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要把自己融入于设计当中,要尊重历史文化,场所的要求与生活来源,让适用对象在其中找到归属感。位于场所中产生认同找到方向感和自我定位,形成场所精神。

三、天津大学新校区与老校区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位于天津津南区咸水沽的天津大学新校区, 这所建于1895年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的新校区以一种现代、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见这里一座座千姿百态的现代化教学楼、排列整齐的学生宿舍,置身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波光淋淋,空气清新的校园中令人心旷神怡。

新校区建设是天津大学建设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杯,尽管一些刚刚发芽的植被还有些稚嫩,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一定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像老校区一样如登春台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

结论:

高校的校园景观空间是一个学校整体的重要部分,更是作为一个场所精神的载体而存在,本文首先从新校区的建设开始到新老校区的对比进行归纳陈述。通过本文浅浅的分析,如今高校的场所精神不断传承,不管做什么都要以人为本切入实际。

参考文献:

[1]格兰特·W·里德著.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陈建业,赵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5-59.

[2]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9-94.

[3]吴正旺,王伯伟.大学校园规划 100 年[J].建筑学报,2005.(3):9-10.

[4]涂慧君,张小星.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观念建构[J].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7):5-10.

[5]冯声静.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24):15-16.

[6]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5):11-12.

[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4):35-38.

[8]周峰越.论我国大城市中高校校园建设的走向[J].现代城市研究,1998,(6),23-24.

[9]刘滨谊,王鹏.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J].中国园林,2010,26(3):41-42.

[10]卢兆麟.传统、文脉与场所精神——太极洞景区玄妙山&抱朴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11]王宇.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电子机械高专郫县新校区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7.

[12]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5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景观设计高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